早就听说平邑县九间棚景区景色秀美,有着久远的历史,从新闻媒体了解到九间棚人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也令我感动。所以,我就畅想着有空一定要去那里玩一玩,接受一次红色教育,实现我的愿望。 甲辰龙年,大年初四,吃过早饭便驱车前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平邑天保乡,九间棚就位于此地。上山的道路九曲十八弯,且十分陡峭,走在这上山的路上就能想到修这条路有多么艰难。 <p class="ql-block">车一直往山上开,在九间棚旧址不远处停好车,便迫不及待的到旧址处参观。</p> 相传在清乾隆六年,一户刘姓夫妇逃荒躲难,来到天保龙顶山上,发现有个石棚可以栖身,石棚东南角有处山泉可以饮用,于是便在此住了下来,从此石棚当屋,石板当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后来,人口逐渐增多,便用石块将石棚隔成九间棚,这就是九间棚的来历。 石棚内的生活用品十分简陋 石板上面铺上稻草,就成了床。 1963年,此石棚设为学校,课桌都是用薄石板搭成的。 一小山泉,当时唯一的饮用水源。 1988年,九间棚人抱着定胜天的精神,在龙顶山山顶建成了龙顶山天池,既成为旅游区重要的人文景观,又可以浇灌漫山遍野的果树,也是村民的自来水水源。结束了十年九旱为水愁的历史。 通过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馆资料等介绍,上世纪80年代,九间棚道路不通,孤悬崖顶,全村64户村民中,有的,一辈子没下过山;有的,亲人在送医途中去世。1984年,刘嘉坤成为村党支部带头人,又赶上国家重点连片扶贫沂蒙山的好政策,他和全村党员一商量,决心集资加借贷,自己动手,修一条下山路。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村9名党员,有的拿出了棺材本儿,有的捐出了盖房的钱,在他们带领下,全村人拧在一起,5年时间,义务出工10万多个,硬是靠手凿斧开,修通了32华里的盘山路。 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锦,长期在沂蒙山地区蹲点采访,被九间棚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感动。于是便于九间棚结下了一世情缘,也为九间棚的发展做出来巨大贡献。 李锦捐赠的书院 <div>附:九间棚赋 原文如下:</div>琅琊郡左,季平邑下,有山龙顶,直指天穹。<br> 奇哉!村悬崖顶,人居石棚,齐鲁有村穷困至此,世人惊叹;百口之力,五年苦干,沂蒙脱贫醒狮振吼,天下震动。<br> 沧桑岁月,始于乾隆,苦涩历史,传于逃难。日寇东犯,八路西来,一枚银圆,叩开心坎。天宝激战,朝阳运钞,孟良参战,淮海支前,红色基因,同源同宗。<br> 苦哉!海晏河清已久,村中依旧凄舛。山高路断,村偏行难,地寡物薄,岁岁旱魃,一眼枯泉,秤水而分。邻人侧目,谓干山顶;男子孑然,常怨祖宗。<br> 雄哉!穷到极处一声吼,熬死不如干死。德敬慧眼,茂增力攘,嘉坤登高一呼,五十四户纾难;悬崖架电,绝壁铺路,抱团背水一战。镐锤响,吼声宏,铁石相击钎火迸,巨石破裂炮声隆。大雪盖帐篷,星月舞狂风。男女老少齐上阵,五年使出百年力。二十四道弯,路入青云,三百米扬程,水上高空。<br> 伟哉!某来之时,八九之变。大洼风波,党群缝生,民情汹涌,天之欲坠。擎天柱挺身而立,重蹈初心之路;九间棚再立规矩,弥焠党性之悟。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众人衷其砺行于公,得失不计,百姓感其诚,莫有不从。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泉城宣讲党群团结,沂蒙精神概念开元;社会主义靠干出来,莱西会议掌声雷动。<br> 坚哉!初始进城,办厂建村,千年梦想,泼墨蓝图。惜哉,一朝改制,贫富悬殊。遂种金银花再创业,药业开路,产业立局,村强方是民福。其间,数度几陷覆没,曾经险临生死。然人民在胸心变铁,重任在肩骨成钢。铮铮铁汉刘嘉坤,心底无私真共产,永不停步、永不服输、永不变色。九丰北花,⑩沐霜忍冬,历严寒之凛冽兮,崛骨不曲;经岁月之磨难兮,事业弥新。昱昱而耕者,穷则独善尔;奕奕而行者,达则兼济矣。由是西域花开,陇右春来。芥微兮一隅之盛,泱泱哉惠及干城。嗟夫,大道之行,奉公则信仰高于天;至难之事,坚持则泰山崩难阻。噫吁兮,公仆心,天下最为珍贵,初心牢,江山何惧波澜。<br> 美哉!国家四A风景区,沂蒙最妙在崮顶。石村石路石屋,纯美藏古风。天池天潭天湖,淳流碧瑶琼。雨时峰顶,播雾蒸云,泉载飞烟,飘然而仙。最是四月梨花白,漫山芳菲雪;更有八月山里红,丹绯烂漫。盘阶萦砌看四代住房,绿水青山六不用款待。如梦如幻,胜似天堂,宜居宜游,其乐何堪。<br> 仰兹巍巍,慨其煌煌。红旗巨石记领袖欣然,风景这边独好;丰碑一座抒浩然正气,精神永存人间。 现在的九间棚,已今非昔比。六不用优质纯天然农产品畅销海内外,九间棚人的日子也美满富足。 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沂蒙山人》 九间棚展览馆 习主席到九间棚调研,说: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 进入景区的龙门,回程时拍摄,逆光,效果不佳。 最后,有感而发,几句顺口溜结束此次九间棚之旅:<div>游九间棚有感》<br>乾隆六年为逃难<br>刘姓躲进天保山<br>穴居石棚共九间<br>刀耕火种生活坚<br>时光来到八几年<br>穷山恶水未改观<br>食不果腹无水电<br>支部书记心不甘<br>相信人定能胜天<br>带领群众拼命干<br>引水修路通了电<br>全体村民笑开颜<br>愚公移山今再现<br>沂蒙精神永流传<br>穷山变成花果山<br>村庄迎来大发展<br>集团壮大实力坚<br>村民日子比蜜甜<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