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风光甲江南(中)

海春居士

苏州,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江震泽、吴江黎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陆巷古村、明月湾),2个中国首批10大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山塘街)。 <h3>“七里山塘”位于苏州城的西北部,东连“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故称“七里山塘”。</h3>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自古就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h3>“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园,南眺网师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条街巷。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h3> 800多年来,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地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平江路是苏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h3>“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h3> “瑞光寺塔”始为三国时代吴国赤乌十年(247年)孙权在“普济禅院”内所建造。现“瑞光寺塔”一至三层地塔是北宋初期遗物。盘门水陆城门由城门、瓮城(月城)、城楼及两侧城垣组成。双门并峙,气势雄伟。“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地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称。 “相门”位于苏州古城东,南起相门桥,北至耦园,东临护城河,西接平江历史街区。 <h3>相门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时期,宋初被填塞。民国23-25年重辟,解放后被拆除。现相门重建于2012年,城墙长725.8米,城楼高23.6米。<br></h3> <h3>“阊门”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营建苏州城所辟八门之一,乃苏州古城之西门,于金门之北,沿七里山塘,可直达虎丘。“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h3> 阊门水门。 <h3>“东园”位于苏州城东,以外城河为界。</h3> 南临世界文化遗产耦园景区,现免费对外开放。 <h3>“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h3> 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其中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h3>“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h3> 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h3>“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h3> 古镇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 <h3>“甪直古镇”地处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h3> 古镇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h3>“陆巷古村”位于苏州后山太湖边的陆巷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h3> 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 <h3>寒山寺曾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h3> <h3>“西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西园弄18号,别名戒幢律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h3> 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h3>“伍相祠”位于苏州姑苏区盘门景区内,紧挨城河,与城楼为邻,是纪念一代忠臣伍子胥的庙宇。伍相祠分东西两院。东院由厅堂、廊亭和花园组成。西院庄重肃穆,正殿三间为伍相祠。</h3> “气壮山河”的横匾下,高约4米的伍子胥彩绘塑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h3>“灵岩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木椟灵岩山上。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梁时名秀峰寺,唐代始改称今名。明弘治年间寺庙遭毁。清康熙时重建。咸丰时又毁于战火,现存殿主要为印光法师于三十年代重建。</h3> 该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部为多宝塔、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为花园。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弥勒,后为持杵坐像韦驮,两旁为彩塑四大天王像。大雄殿高25米,宽20米。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6米。两旁侍立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像。 <h3>“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位于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1918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h3> 北寺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h3>“普福禅寺”位于苏州市山塘街816号,始建于宋咸淳年。</h3> 恢复修建的普福禅寺,共五进,恢复了牌坊、山门、大雄宝殿、僧寮等建筑,寺内还重新铺砌了花岗石地坪,沿河道一侧设置走廊,黄墙黛瓦连接起进香区与生活区,既满足了周边居民宗教生活的需要,又成为山塘街上一处亮丽的旅游景点。 <h3>“明月古寺”位于苏州木椟山塘古街,始建于五代杨吴天祚元年(935年),由僧人明智开创。</h3> 明洪武初年归并到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人道根重修。“文革”期间,明月寺被毁坏,1993年修复开放。 <h3>“报国寺”位于苏州人民路穿心街3号,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北邻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于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h3> 报国寺内设“苏州佛教博物馆”。 <h3>“定慧寺”位于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34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定慧寺坐北朝南,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后几毁几建,现存清代山门、天王殿、大殿等建筑。 <h3>“重元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阳澄半岛莲花路,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与寒山寺、灵岩寺及保圣寺同时代。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重元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后重元寺在文革中完全损毁。2003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重元寺。</h3> 寺庙前的观音岛上供奉着目前中国室内最大的、高33米的观音主像。 “双塔”位于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22号,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是古城苏州城东南的重要标志。 <h3>双塔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h3> 枫桥景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是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 <h3>“观前街”位于苏州姑苏区观前街1号,主街全长780米,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h3> 观前街是苏州的一条著名商业街,也是游客们最常去的购物和美食天堂,从老字号的小吃店到新开的潮流买手店,这里应有尽有。 <h3>“玄妙观”位于苏州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h3> 观内保存有大量各朝古碑,其中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 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玄妙观三清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雨花胜境”位于苏州东山镇雨花坞,具有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宽广的地域。景区内现存一百多株树龄均达百年以上的名贵古木,故又称东山森林公园。并还保存了二十多处唐宋元明清的名胜古迹。</h3> 雨花胜境是一座集东山古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h3>“苏州文庙”位于苏州市人民路。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佑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60多年历史。</h3> 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的次年,在南园遗址上,设学立庙,庙学合一(即文庙府学合一)。到明清两代府学文庙的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目前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苏州城隍庙”位于苏州景德路94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工字殿是全国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明初城隍庙古建筑之一,也是苏州唯一的现存较完整的明代早期殿堂建筑,工字形布局亦颇具特色。</h3> 城隍作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h3>“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苏州北寺塔路(原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h3> 忠王府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唐寅园”即“唐寅墓园”,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解放西路和西环路口。</h3> 整个墓园环境优美,庭院规整,建筑朴实,景物清幽。园内有清水磨砖贴面双阙式大门,刻有“唐寅墓园”四字,向北过东西门厅、石驳方池和花岗石二柱冲天式牌坊,即为桃花仙馆、梦墨堂、六如堂等组成的唐寅纪念陈列室,最后为墓区。 <h3>“万寿宫”位于苏州民治路15号,原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江苏巡抚吴存礼创建。</h3> 宫内供奉皇帝万岁牌(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即所谓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在此举行朝贺大典;若遇帝王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服丧志哀。平时则作为恭迎诏书的处所。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h3>“文征明纪念园”位于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与孙武纪念园为邻。文征明(1470-1559年)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h3> 文征明墓园。 <h3>“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是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是一个全面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的博物馆。</h3> 沈万三书房。 <h3>“李公堤”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环金鸡湖商圈,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苏州金鸡湖中唯一的湖中长堤,全长1400米,系光绪年间元和县令李超琼所建。</h3> 李公堤整体典雅精致,当年商贾云集的盛景,从堤上古碑文中仍可略窥一二。百年商脉延绵不绝,余泽至今。 <h3>“张忠敏公祠”位于苏州山塘街800号西侧,俗称张公祠,祀明末巡抚都御史、抗清英雄张国维。</h3>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9年11月13日),柳亚子、陈去病等17名青年人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即在此举行第一次集会。祠门前有一座三间四柱五楼石牌坊,高约8米,额题“泽被东南”,背书“风清江海”。 张公祠现为“南社纪念馆”。 <h3>“孙武文化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穹窿山风景区松海路,是一个集兵法解读、文化体验、史迹探寻、休闲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兵法文化主题园区。</h3> 孙武文化园是全国唯一的军事科技体验乐园,也是全球最大的孙武文化主题公园。 “孙武纪念园”位于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北依阳澄湖西路万家邻里。 <h3>走进孙武纪念园,一面是来自几千年前的历史沉淀,一面是岁月更迭的四季美景,让人感受到的是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完美融合。盒形状的墓区,映射着孙武的“合和”理念。</h3> “苏州状元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钮家巷3号,潘世恩故居内。 <h3>姑苏状元,甲冠天下。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末废除科举的1300年间,苏州共出文武状元50馀名,全国五分之一的状元来自苏州,因此苏州被誉为“状元之乡”。</h3> <h3>“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位于西北街58号,东临拙政园,西靠北寺塔,占地4500平方米。</h3> 其规模华东地区最大,展馆环境、面积、藏品品种和数量为全国之最。 <h3>“苏州民俗博物馆”坐落于狮子林东侧,是一座展示苏州民间传统风俗的专业博物馆。</h3> 民俗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00多平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3>“义风园”位于山塘街777号,原是明末阉党亲信拆毁“东林书院”为魏忠贤建造的“普惠生祠” 遗址。明代天启六年(1626),为保护居官清正的“七君子”之一东林党人周顺昌,而被阉党杀害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遗骸,在崇祯继位后被移葬在此生祠的废基上。</h3> 士大夫吴默、文震孟等54名复社成员,义助建墓。复社领袖张溥为此撰写了《五人墓记》,成为传世名篇。 <h3>“唐少傅白公祠”又名白居易纪念苑,坐落在山塘街街口的一座仿古院内。</h3> 白居易的石雕立像耸立在门厅正中,一侧的山塘清风廊,青石碑刻图上的是十六位与苏州,阊门,山塘有关的前贤,人物栩栩如生。 <h3>“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h3> 苏州博物馆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