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若水

<p class="ql-block">  70后的我们,儿时浓浓的年味,至今仍萦绕心头!那是一种和现如今的年味无法比拟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腊八节一到,母亲就会隆重的选取八种粮食,熬成腊八粥,那浓浓的粥香,比现在超市里配置好的杂粮,熬出来的香味要地道浓香的多!腊八节过后,年的节奏就浓了起来,父亲赶集为我们买头花,那是一种树脂做成的花,红的花,绿的叶,那样的鲜艳漂亮!母亲加班加点的为我们纳鞋底,做新鞋。母亲手艺好,做出的鞋子特漂亮,用条绒布做成,系上鞋带,新年一大早就穿上去拜年,那鞋子的舒适感,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大扫除,迎接灶王爷。擦八仙桌、洗茶具的活都归我干,在盼着过年的那种喜悦感下,总是干得不亦乐乎。母亲会把买来的灶王爷画像贴在灶台旁。接下来就是大人炸酥菜、蒸馒头了。母亲还会包一种红枣红豆馅的馒头,特别好吃!那时,几乎没有零食,因此,母亲总会为我们炸一些姜丝、面叶之类的零食,里面放上糖、芝麻等,又酥又甜,感觉比现在买的五花八门的零食健康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除夕,包饺子,准备年夜饭,贴春联、贴门神,心里的那种喜悦感,是现在时时刻刻都享受丰富物资生活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的。大街小巷都是鞭炮烟花,照亮了天空。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母亲就把水饺下好了,我们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带上头花,因为起的早,也不太饿 ,就吃上几个饺子,然后就去叔叔大伯家磕头拜年去了,每去一家,兜里都会多上一把瓜子糖块,这也是拜年磕头最大最高兴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走亲戚,我们都会去外婆家热闹去了。那时的年,总是下大雪,踏着厚厚的积雪,兴高采烈的出门走亲戚,路上还总是不断地滑倒,那乐趣,真的难忘!初三祭灶,母亲会边磕头,边烧香,把灶王爷送回天上去!</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大年初七,是我们小孩又兴奋的一天,要送火神了。白天,大人用麦秸、稻草、棍棒,为我们捆绑成火把,到了夜里,我们这些小孩就点燃火把,扛着往路上跑,看谁跑的远。这叫送火神,跑的越远,预示着把火神送的越远,这一年也就会越平安没有火灾。此时家家户户都要息了灯,全都在外面看送火神的情景,于是,乡间小路,远远望去就成了一条条火龙。</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习俗,叫初七的饺子,初八的沫,就是初七必须吃饺子,初八这天要喝豆沫,就是用豆扁熬成的汤。</p><p class="ql-block"> 盼着盼着,就到了正月十五,父亲已经从集市上为我们买来了花灯,是一种用彩纸和竹篾做成的手提花灯,上面绘有七仙女,嫦娥等各种图案,点燃里面的蜡烛,映照的彩纸上的图案美丽真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年,还有好多习俗,用木棍挡门啊,在院子里画粮仓啊等等,但随着物资的丰富,社会的进步,这些习俗,慢慢的取消,淡化了,但那年那时的美好记忆,那浓浓的年味,却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