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清风明月我

<p class="ql-block">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北依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p><p class="ql-block">无锡市人杰地灵,诞生过钱锺书、秦邦宪、荣毅仁、阿炳、徐悲鸿等历史名人。无锡是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p><p class="ql-block">无锡文化属吴越文化,无锡人属江浙民系,地方语系属吴语。</p> <p class="ql-block">1. ‖ 无锡锡山山无锡</p><p class="ql-block">“无锡锡山山无锡”是无锡流传甚广的一句老话,据晋代周处《阳羡风土记》记载,“锡有譏云,无锡宁,天下平,有锡兵,天下争”,历史上无锡曾经有很多锡矿,居民竞相开采,祸乱不断,最后直到锡被开采完才恢复太平,锡山锡矿挖尽而得名无锡。</p><p class="ql-block">又一传说无锡以前是个小村庄的时候,天降锡球,后九龙为了争夺锡球,把太湖附近闹得天翻地覆,民不聊生。当地人得知锡球只有外壳是锡,里面是石,就把锡壳挖下埋入地下,九条龙变成了九龙山(惠山),从此风调雨顺,此地得名无锡。</p> <p class="ql-block">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 ,是无锡文风昌盛的象征。1937年,山西阎锡山途经无锡时游览锡山登塔远眺,一时诗兴大发,随口吟出:“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的上联,并登报广求下联。</p><p class="ql-block">但却难倒了世间文人,数年内竟然无人能对,成为一时绝联。直到8年后,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随陈毅到安徽天长县采访经过长江时灵感突发,“范长江到天长过长江长江天长。”陈毅听后击掌连声称赞!</p> <p class="ql-block">2. ‖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p><p class="ql-block">建制沿革</p><p class="ql-block">💠 前11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 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p><p class="ql-block">💠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p><p class="ql-block">💠 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有锡县。</p><p class="ql-block">💠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p><p class="ql-block">💠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p><p class="ql-block">💠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p><p class="ql-block">💠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p><p class="ql-block">💠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p><p class="ql-block">💠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 1983年,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p><p class="ql-block">💠 1987年起,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市(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p><p class="ql-block">💠 1988年,曾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p><p class="ql-block">💠 1995年,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撤销无锡县,设立锡山市。</p><p class="ql-block">💠 2000年,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设立无锡市郊区,郊区更名为滨湖区。</p><p class="ql-block">💠 2015年,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设立新吴区。</p> <p class="ql-block">3. ‖ 无锡市域</p><p class="ql-block">无锡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市,西连常州市,北抵长江,北与泰州靖江市隔江相望。南与浙江湖州、安徽宣城二市交界。辖梁溪、锡山、惠山、滨湖、新吴5区及江阴、宜兴2县级市。全境主属太湖水网平原,兼有低山、丘陵。西南为宜溧山地,主峰黄塔顶海拔611.5米,为江苏第二高峰。全市大小河流,分属京杭运河与梁溪河两大水系。伯渎港为江南最古老人工河道。西部南溪河水系,聚宜溧山地来水,直注太湖。</p> <p class="ql-block">4. ‖ 吴文化发祥地</p><p class="ql-block">无锡是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吴文化发祥地;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迁都于阖闾城(今苏州)。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国灭吴国,今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国灭越,今无锡属楚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楚国春申君黄歇封江东,建城于吴墟,自为都邑,治无锡湖(古芙蓉湖)。“江南文化始泰伯,吴歌如海源金匮(金匮即今无锡)”。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诗歌和无锡地区的土(山)歌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吴歌,促使古老的所谓“荆蛮文化”和北方文化结合而发展成为吴文化,无锡作为发祥之地,创出了无数的光辉灿烂的无锡山歌、田歌、村歌、渔歌、圩歌、船歌、情歌......等。</p> <p class="ql-block">5. ‖ 百年工商城</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无锡手工业和商业就相当发达,形成了“米、布、丝、钱”四大码头。名扬大江南北,为造就无锡近代的百年繁荣打了雄厚的物质基础。</p><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无锡民族工商业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有“小上海”的美誉。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文明全国的“苏南模式”,21世纪初,无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名列前十强、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之一。2018年无锡人均GDP突破17万元,是全国15个财政收入达到千亿元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无锡的布码头与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钱码头,并称为长江三码头。 </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无锡与安徽芜湖、江西九江、湖南长沙合称中国四大米市】</p> <p class="ql-block">无锡是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清光绪年间,1895年,杨氏兄弟杨宗濂、杨宗瀚创办业勤纱厂。1902年,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兴办保兴面粉厂,后改名为茂新面粉厂;荣氏兄弟本着“发展实业,应从吃穿两门入手”的经营理念,在茂新面粉厂日益壮大之际,又在1905年8月合办“振兴纱厂”。随后,周舜卿、祝大椿等民族资本家在无锡县置办纱厂、面粉厂等,诞生了以“荣、唐、杨、薛”四大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企业,共同铸就了“小上海”的辉煌。那时大运河及梁溪河两岸,工厂林立,舟船繁忙,人流熙攘,客商络绎,盛况空前,地产无锡面粉、棉纱、丝麻产品,就这样沿着运河供应了半个中国市场,荣宗敬因此骄傲地宣称自己“衣食半个中国”。这样繁盛的景象,在绵延千年的历史时光中可谓罕见,在绵延千里的大运河市场亦独此一处。无锡成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无锡城的变迁</p><p class="ql-block">汉始建城 西汉初年,始建无锡县。最初的无锡城在惠山之东,其子城 (内城) 东接城中直河 (吴古故水道,后为江南运河)西距梁溪河、北至今连元街、南至原东西大街。县治设子城内。</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p><p class="ql-block">南宋时期,县城跨京杭运河向东、南方向发展,此时城墙的走向也与今日所说的龟背城有所不同。《咸淳毗陵志》中描述为“城在“门关有四,运河西梁溪东”、东熙春、南朝京、西梁溪、北莲蓉”。</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至明洪武年间,无锡城郭再次修筑,保留4个正门与3 个水关,取消了3个偏门。嘉靖三十三年 (1554 年) 重筑城墙东、西、南、北4个城门改名为靖海门、试泉门、望湖门、控江门,城上有楼,同时加修瓮城,由此无锡的城郭位置与型制就此稳定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城市建成区已突破城厢范围沿京杭运河向南、北两端不断延伸。先后在城东北和城西新辟光复门和新西门,并将控江门改名为胜利门。由于运河航道改线城内的河道逐渐被侵占,城中直河虽保持畅通,但宽度已 大幅缩窄,逐渐成为今日的江南水弄堂。</p><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方便交通,于1950年4月开始,历时一年,将城墙全部拆除,拓建成一条16至24米宽、全长5.56千米的弹石路面环城马路,路基坚实,施工严谨。道路两边设人行道,皆植有法国梧桐,每至盛夏,绿荫茂然。这条新建成的环城马路,就是无锡人十分熟悉的解放环路。</p><p class="ql-block">城内原有的“一弓九箭”被填埋修路。虽然城墙被拆,河道被填,但因道路沿袭了城墙、河道的走向,故“龟背形”“一弓九箭”的道路网平面格局依然保留,明显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形成了无锡特色的道路网,</p> <p class="ql-block">无锡老城区,呈椭圆形,内里道路纵横交错,像龟壳上的纹路,被无锡人戏称乌龟壳。</p><p class="ql-block">细看无锡的道路总是绕来绕去,蛮有点江南应有的剪不断……</p><p class="ql-block">自西汉置县“龟背城”至今两千多年来,无锡历史城区的地址从未变更。</p><p class="ql-block">无锡旧城“龟背形”的城市平面格局,最早是因河流的走势,依河筑城而形成的。当年,京杭古运河从北面进入无锡城前,因为“江尖渚”的分流,分为三股河道:东西两股运河水流,环抱锡城,再在城南跨塘桥合流中间一道直河,则由北向南纵贯城内,由此形成无锡“龟背城”的特殊格局。</p><p class="ql-block">在无锡老城区,几乎没有一条笔直的街巷,中山路也是如此。无锡因运河而生,城市布局也与运河密不可分。古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沿着河岸延伸发展的,河道怎样弯曲,街巷也跟着怎样弯曲,正所谓“先有古运河,后有无锡城”。  </p><p class="ql-block">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龟背状”无锡古运河实际上是“绕城运河”,而无锡人最津津乐道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当年已是城外。这些保存下来的古运河水弄堂里,住着很多来自苏北和无锡农村的产业工人。清明桥附近曾经多窑工、商户和米户,而船工和米市搬运工则集中在北门。  </p> <p class="ql-block">运河穿城抱城而过,使无锡形成了以古运河为中轴线的“龟背状”和“一弓九箭”的格局。</p><p class="ql-block">旧时古运河从江尖开始,一路向东经过莲蓉桥,莲蓉桥畔是亮坝桥遗址,清代初年,政府为了巩固统治、筹措军费,在全国重要江河段设立“厘卡”向过往船只收取厘金。每到夜间卡子上灯火通明,“亮坝”之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旧时的船只穿过亮坝桥厘卡就可以进入无锡城了,无锡北门旧名控江门,分为城门和水关两座,位于今日的中山路北端。时下繁华的主干道中山路昔日也曾是大运河的主道,称为“直河”。直河穿城而过,把无锡老城区一分为二,与所分的支流形成“一弓九箭”的独特格局。直河因为河道如弓上之弦,故又称“弦河”;里城河弯如弓箭之背,故称“弓河”;在弓河与弦河间有九条平行的箭河,如今从一张清光绪七年的古地图上还可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直河被填,几次扩建,成为今日的中山路。</p><p class="ql-block">旧时的书香门第、名流巨商都在城里,大姓如秦、薛、顾、侯、王等,常常一条河两岸都是一户人家的宅子,平日出行大都靠自家的摆渡船。城中的重要地点如文庙、崇安寺、公花园、南禅寺等处,都有专供泊船的码头。如今在东林书院南侧,还保留着一座七箭河古码头,这段用条石砌成的泊岸古朴厚重。</p> <p class="ql-block">无锡美景</p><p class="ql-block">无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是优秀旅游城市,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享誉国内外,无锡湖光山色图画天成,灵山地灵形胜,为难得之佛国宝地;太湖佳绝处鼋头渚水环山峙,包孕吴越,梅园四时花繁,为江南赏梅胜地;惠山被称“江南第一山”。</p><p class="ql-block">唐风宋韵禅意小镇度假养心之拈花湾,</p><p class="ql-block">真山真水之鼋头渚</p><p class="ql-block">真山假水之锡惠公园</p><p class="ql-block">假山真水之蠡湖公园</p><p class="ql-block">假山假水之寄畅园</p><p class="ql-block">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p><p class="ql-block">灵山胜景</p><p class="ql-block">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惠山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荣巷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荡口古镇</p><p class="ql-block">东林书院</p><p class="ql-block">薛福成故居西花园</p><p class="ql-block">钱钟书故居</p><p class="ql-block">钱穆钱伟长故居</p><p class="ql-block">秦邦宪故居</p><p class="ql-block">顾毓秀故居</p><p class="ql-block">陆定一祖居</p><p class="ql-block">无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无锡泥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鸿山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太湖十八弯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最早建成的湿地公园是无锡市区通往马山的太湖十八弯湿地公园。这里原先就是蓝藻爆发最严重的的区域之一,也就成了最先改造的一片区域】</p><p class="ql-block">贡湖湾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蠡湖是无锡市的内湖,西侧有水道通往太湖。蠡湖一圈,湿地公园基本已经全部建成了。从靠近太湖一侧的渤公岛生态园、渔夫岛,向东一直连接着蠡湖中央公园、蠡园、蠡湖大桥公园、金城湾公园。在蠡湖的南侧,还有蠡湖国家湿地公园、长广溪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地处江南水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水网纵横,水系发达。无锡市有京杭大运河、梁溪河、锡北运河等诸多河流。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贯穿无锡市中心,在运河公园处分为东、西两条支流。其中,西路为20世纪50年代新挖掘的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东路为江南古运河。江南古运河由“一环一弄堂”格局组成,环绕无锡市中心。梁溪河自东向西穿过无锡市,注入太湖。这2条河是无锡最长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穿锡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是无锡人的母亲河。此话并不错,因为毕竟是先有了吴王夫差始凿的江南运河,才有了无锡城的。但也有人说,发源于惠山、绕流于城西、北接运河,南入于太湖的梁溪河,才真正是无锡人的母亲河。它是沟通城区水系、京杭大运河、蠡湖和太湖的一条天然水体纽带。故无锡因此河而名,别称 “梁溪”。</p> <p class="ql-block">无锡的运河,虽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开凿的时间却要早得多。大约是三千年前的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梅里(今无锡梅村)建勾吴国,为满足灌溉和排洪的需求,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后来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又在此开凿了古运河;至隋朝,隋炀帝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伯渎河、古运河与大运河相连,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成为中国南北运输大动脉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运河穿城,京杭大运河绕城…</p> <p class="ql-block">无锡一座充满温情与水的城市,在这里桥与城的渊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与水相连的空间,总是无锡最精彩、最有特色之处。</p> <p class="ql-block">运河水川流不息,穿过枕河人家,流成繁华风景,古韵老街、江南曲艺、水乡美景、地道美食……这里就是被无锡人称为“城里厢”的梁溪,有美好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过一天新锡式“书院生活”</p><p class="ql-block">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之旅围绕“书香梁溪”主题,由梁溪区众多著名人文景点组成。包括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小娄巷、东林书院、书码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感受钱钟书故居书香世家的文化气息,漫步“千年才巷”小娄巷,东林书院上一堂国学课,汲取中华文化之精粹,来到书码头聆听评弹演绎演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老字号早茶到网红独立咖啡馆,从锡式私房雅宴到新晋IP圣塘里美食街,只需一天,让你感受传统与新派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运河之旅</p><p class="ql-block">梦一场乡韵“运河时光”</p><p class="ql-block">无锡人绕不开的乡愁里总有一条蜿蜒的古运河,这就是城俚厢,也是整个大运河上唯一抱城而过的河段,素有“千里运河独一环”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老无锡人的一天要从运河边开始,中国戏码头的早茶在运河的晨光中唤醒你。运河的美,美在它十二时辰皆不同,美在它孕育的“枕河人家”江南文化,需坐在船上悠哉悠哉地看。</p> <p class="ql-block">日间河西的南长街、河东的南下塘满是慢生活的腔调。古窑遗址的片片匠心、书码头的声声评弹入眼入耳;午间和光同尘的巧夺天工、桥洞咖啡的妙趣心思美轮美奂;入夜,灯如昼、影如织,星空水阁、龙船酒吧人声鼎沸,美景、美酒、美食、美乐……运河让你甜醉在她霓虹流觞的迷人港湾里。</p> <p class="ql-block">红色之旅</p><p class="ql-block">在老城厢一带,一路走一路瞻仰,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顾毓琇,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秦邦宪,无锡第一个党支部,无锡博物院革命史陈列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共无锡工委机关旧址培南小学……</p> <p class="ql-block">每一处故居、每一座建筑如同红色征程上的璀璨明珠,烙印上共产党人的坚定初心和奋斗故事。红色是时代潮流永不过时的精神底色,当剧本杀与红色主题碰撞,祝大椿故居以新潮的红色张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沉浸式体验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亲子之旅</p><p class="ql-block">在剑舍了解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非物质文化遗产铸剑工艺,体验神兵利器诸葛连弩;在窑群遗址博物馆当一回古代瓦工,亲手制作一片瓦当;在来鹤楼沐浴孙氏清廉、忠孝家训,感受文人风骨;在财神殿祈一段“财才皆有”的美好祝福;在樊登书店寻觅一卷好书,度过一段愉快的书香时光;在奇妙博物馆来一场与小动物的有爱互动……无锡博物院,清名桥、小娄巷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也散落着诸多宝藏展馆。</p> <p class="ql-block">小巷之旅</p><p class="ql-block">深度探秘巷子里的“老辰光”</p><p class="ql-block">“城俚厢”最精髓的地方不在于高楼大厦,而是隐藏在城市深处,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小巷。梁溪区是无锡的主城所在,现存很多蜿蜒曲折的小巷,它们藏身于闹市中静谧的角落里,就像扎根在无锡这座江南小城的嶙峋根脉,沉淀出一段关于无锡的“独家记忆”。</p><p class="ql-block">小巷之旅将“老城厢”串珠成链,虽是小巷,名人胜迹众多。大娄巷的秦邦宪故居、学前路的睦亲坊巷的碑刻陈列馆、健康路的钱钟书故居,南士桥巷国画大师钱松喦旧居等。淘沙巷里观“南门三景”,阳春巷里赏民国风情,尝遍百巷人间烟火,品味江南悠悠古韵。</p> <p class="ql-block">游船之旅</p><p class="ql-block">赏一夜江南“水弄堂”</p><p class="ql-block"> 一场以古运河精华之旅开启的沉浸式实景演出,打造了一个行如水间,游于画中的意境。乘坐运河画舫,在灯影的绚丽中穿越古今。</p><p class="ql-block">2021《运河四季》古运河实景演出将分为七大场景展示,演出点位分别为跨塘桥、南下塘沿河小铺子、码头弄、大公桥对面亭子、大公桥、清名桥、望湖门,以歌舞、音画、戏曲、情景剧以及灯光秀等多种艺术手段贯穿其中,通过四季节令与色彩的自然变化,形象展示大运河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风物之美。沉浸式的实景演出,让“你”身临其境,置身于舞台之中,与演员咫尺之遥,白天与黑夜、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拟没有边界。</p> <p class="ql-block">美食打卡推荐一:老字号盛宴</p><p class="ql-block">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美食多多。但真正能深入味蕾的,还是那些经过时间“洗礼”后留下的美食。这些经营了百年的老字号,如今生意依旧火爆,它们不仅代表了几代无锡人的回忆与情怀,同时也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拱北楼、王兴记、穆桂英、真正老陆稿荐、三凤桥这些无锡餐饮老字号,不仅深受无锡人喜爱,同样也是游客们旅途中的不二之选,旅行中除了亲口品尝无锡老字号美食历久弥新的餐饮文化,经典畅销的老字号伴手礼更是可以给家人带去这份专属无锡的美味,带回属于这段旅程的美好时光记忆。</p> <p class="ql-block">美食打卡推荐二:舌尖潮流</p> <p class="ql-block">早晨被富有无锡特色的新中式早茶唤醒沉睡的味蕾,玉兰饼、开洋馄饨、彩色小笼包、葱油拌面……各色滋味定让你心满意足。中午在大排长队的网红餐厅饱餐创意美食料理,下午的健康路、复兴路便是品咖人的味觉天堂。随意走进一家网红独立咖啡店体会主理人的情怀,你品的好像不仅是咖啡,更是这座城市悠长浪漫的午后时光。晚间把你的口腹交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街,在崇安寺、圣塘里、南门头上挨家吃遍各式小吃。更有独属夏天的啤酒节、咖啡音乐文化节等着你,让你嗨到不想回家。</p> <p class="ql-block">无锡是个好地方</p><p class="ql-block">2024年,你总要来一趟无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