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谊后效之浅谈

图文并茂能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姓氏是中国固有的历史文化,也是先秦文化的一部分。姓氏的产生,是在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产物。姓氏与血缘和地缘存在着关系。要通过研究姓氏文化,讲好当地名人故事,让人们从姓氏文化中了解历史,了解自己家族的发展史,弘扬祖先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国学、家风、家训的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年来,各姓氏都有自发性联谊组织,各自研究本氏文化,并且延伸到姓氏经济建设上来,但是,纵观全国哪个姓氏组织?了解中华各氏联谊会,都有着大同小异的弊端,即是“聚聚会、喝喝酒、碰碰杯、拍拍照”,只是合照留影,成为联谊的历史记忆。这是当今姓氏联谊会的通病。造成如此不乐观的现状,原因频发和困难很多。归根到底是由于当前尚未找到成功的办法。如果联谊决心坚定,就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是客观原因,办法是主观能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拿出好办法,才能摆脱客观困难的束缚。有的姓氏联谊会,不是因为换届选带头人而失去活力,而且因为每届尚未拿出能够与时代、社会、民间较接地气的细化事宜,并且没有找到有能干的人去做这一事宜的智慧团建。当然这一事宜,不一定是“行老一套”的修谱、祭祖、书画作品布展等传统公益事项,而是有突破性的创想创意的新生事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联谊会的事宜,如何从因循守旧中解放出来?这是关系当今联谊后效和发展趋向的问题。在当今新时代,“乡贤反哺”是热点名词。“乡贤”是指传统中国社会在乡村社会治理、德治教化、家风村貌、乡村社会秩序及公共事务中德高望重或贡献力量的乡绅。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乡贤,他们或以道德品行榜样引领乡村乡风,或以学问闻达于邻里,他们极具桑梓情怀、故土乡愁,引领一邑、示范一方,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乡贤,构成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极具特色的乡贤文化系统。乡贤需要拥有四个基本特征:地缘的身份特征,乡贤必须是本土本乡人士;声望威信特征,在某个方面深受乡民赞誉和推崇,并享有较高名望;品格的道德特征,即在礼义仁智信或孝善睦邻等方面的高尚品格受乡人推崇;出众的能力特征,为乡人所折服。具备这样四个基本特征的乡贤正是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在此所说的乡贤,乡绅在其中,是本姓本乡籍的企业家或者是“红色资本家”。这样的乡绅有乡贤反哺的能力和情商,才能做为姓氏联谊带头人,才能把重任托业于斯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乡绅有企业资力,有返乡贡献的感情,有肩负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搭建起“知行合一”和“利用科教文人才”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细化姓氏组织的有效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姓氏组织协调各方,让企业参与,让乡村建设发展有希望,让才人足以施展才华。全面贯彻落实政企商一起发力,服务社会,服务民间、服务宗亲,造福城乡。只有这样,才能有建树法宝、有成就价值、有现实意义,才能不愧于姓氏组织机构的带头作用,才能凝聚乡贤力量,助推本家发展,才能为寻常人走出不寻常的“珠联璧合”的一条道路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