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宏琳厝—民间古厝中的紫禁城

光头君

<p class="ql-block">在福建闽清坂东镇新壶村,坐落着一片规模庞大的古民居——宏琳厝。宏琳厝由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始建,至其子宏琳时建成,前后历时28年。宏琳厝的名字,就来自长子黄宏琳。宏琳厝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外墙四周有作防卫用的“城槛”,这是最早的防盗网。在外墙与内厅间的长长直过道的端部,配备从葡萄牙进口的“佛郎机炮”——用生铁铸造的前膛炮,炮口直接对准敢于来犯之敌。在此直道的中间,还有“攻击眼”,上部配备枪手,下部可拉绊索。此外在此直过道的两侧,均有垂直之耳房,可埋伏奇兵堵截。宏琳厝内部的防御设施也相当齐全。墙脚以及厝内两条横街上设有许多镂空小花格。这些看似装饰的花格,日常用来通风、排水,遇匪盗时,又可作攻击眼,出其不意攻击敌人。厝内每个房间的门少则3个、多则6个,进出自如,外人初入厝内,如走迷宫,不知东西南北。由于宅院深深,防备严密,所以解放前的150多年中,尽管盗匪猖獗、军阀觊觎,终是无人敢入这深不可测之地。</p> <p class="ql-block">整个宏琳厝布局严谨:宏琳厝使用木材七万多根,由虎头门直入三进,各进之间隔一横街,由过雨亭相连,家人进出十分方便。内厝均为木结构,八堵夹火墙都以九根立柱用横枋贯串组成。中间正厅,两旁各建正、二、三官房和火墙弄。左右书院各三间,中为书院厅,两旁为书房。正厅与后厅以屏风相隔。第三进正厅设祭祖神龛。二、三进后厅隔后天井为厨房,正中为厨房厅,左右各建厨房四间。宏琳厝建筑为土木结构,十分讲究对称,翼檐卷仰,翚飞鸟革,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研究民间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厝内每根立柱都有"顶柱石",据说当年是用麻布反复磨擦,使其光滑如油,表面石雕纹路流畅。"顶柱石"下面有四方形的"棋盘石",它们起到两层隔水、防雷电等作用。宏琳厝的斗拱、垂花、雀替以及窗雕等工艺精致。特别是垂花,玲珑剔透,底部造型酷似竹编的四角篮子。篮子的孔洞仅黄豆大小,极为精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