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客家人,这个独特的汉族族群,保留很多原汁原味的古中原汉族文化,这点与我们潮汕人十分相似,却又各具特色,一个是山居文化,一个是海居文化,骨子里却又是正宗的炎黄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说到土楼围屋,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客家人,毫无疑问,它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与载体,奇特而神秘,既充满趣味性,又贴合生存生活实际的人类聚居方式,深深吸引我们这些自小生活在沿海平原的潮汕人…</p> <p class="ql-block"> 2024甲辰龙年春节,初五,主打一趟客家土楼文化追溯之旅,线路: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上饶镇永善村→大埔县联丰村→大埔县城夜市。 </p><p class="ql-block"> 联丰花萼楼访过,这次算是故地重游,此行的重点是蓝屋村与永善村~</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蓝屋畲族特色村寨</p><p class="ql-block">澄海城区→沈海、大潮高速→新丰出口→新丰镇→饶洋镇,用时1小时20分钟</p> <p class="ql-block">新丰镇是饶平县中北部重镇,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最著名的是新丰温泉,1999年曾来此洗温泉,但今时之新丰高楼林立,镇区绵延数里,可谓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新丰镇与饶洋镇交界处,其实两镇之间已连成一片,要不是这座牌坊,根本分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 到达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蓝屋畲族村。</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畲族先祖蓝氏在六百多年前从福建(并不是从潮安凤凰山)迁来蓝屋村安居且繁衍生息至今。畲族村民皆姓“蓝”,日常生活中潮州话、客家话和畲语交互使用。村落里历经两百多年风雨的泰华楼,尤其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从畲族图腾"凤凰"与姓氏"蓝"等文化符号与客家土楼的结合,我们能一目了然,感受到客家与畲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已分不开彼此了,感叹!</p> <p class="ql-block"> 泰华楼,建于1804年,是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三层,共分26开间,占地面积约3338平方米,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如初。泰华楼构造独特,在饶平客家土楼中较为罕见,为方形圆角楼,楼内为木质结构,上下层的房间,可以通过房内楼梯连接。</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此行插曲--茂芝会议旧址 </p><p class="ql-block"> 茂芝会议是南昌起义军朱德部决定"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最终实现井冈山会师的关键转折点,既然顺路,别放过,红色文化与客家、畲族文化血肉相连,到实地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正值春节期间,外地游客、回乡过节者扎堆而来,车辆排长龙</p> <p class="ql-block">周边楼房、市场、卫生院簇拥,会议旧址不堪重负啊,最有历史价值的就是这座低矮的老式砖瓦房。</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永善文化旅游特色村</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来说,最好奇的总是那些省与省或是县与县之间的交界地带,脚踏两省,鸡鸣三地,它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总有不同之处吧……</p><p class="ql-block"> 位于饶平县大埔县与福建省交界的永善村,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一个邓氏的村落。应该是潮汕最北部的居住点,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红色村落,朱德元帅曾经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 永善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座排列成"品"字形的黄土夯成的土楼。分别为南阳楼、福海楼、东华楼。其中南阳楼是最宏伟也是最古老的土楼,建于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三层半高的土楼内有26个单元,外周长达117米,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新华楼</p> <p class="ql-block"> 村庄规划井然有序,这是别墅区,建筑外立面与构件十分精美,颇具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福海楼↘</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重点--南阳楼↘</p> <p class="ql-block">永善村群山环绕,小溪环抱, 溪水汇入韩江上游的梅潭河,是饶北为数不多的韩江流域的村庄。 </p> <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与田园风光交相映衬,更显这座饶北小村的旖旎景色,走在其间,悠然自得,慢慢品味客家文化的底蕴,让时光不知不觉来到傍晚时分……</p><p class="ql-block"> 难怪,水善村人称"山水谣",确实,并不比云水谣差多少</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故地重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丰花萼楼。</p><p class="ql-block"> 论名头、规模、建筑复杂程度,花萼楼与南靖"四菜一汤"齐名,比泰华楼、南阳楼更胜一筹,却过于商业化,后者小众土气,却原生态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客家特色县城--大埔夜市</p><p class="ql-block"> 个人的感受,从文化遗产与蕴味来说,县城没有乡村保护得好,城虽久远,历史风貌却没什么存留,它只是更适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而已,目之所及,千篇一律,都是水泥森林。</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抓拍的大埔县城之繁华生活图景与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此行马不停蹄,一天之内转徙300公里,追寻溯源饶平县大埔县三个客家土楼文化特色村,好不快哉,心底里对客家的好奇稍稍得到一点满足,未了之追溯,逮机再续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