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山【千灯古镇】

感谢有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泊鸾飘别忧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生花草梦苏州</div><br>  梦苏州,苏州有让人魂牵梦萦的资本。  <br><br>  苏州建城两千五百多年来,经过一代一代苏州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苏州打造成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br><br> 在苏州有很多千年古镇,比如:木渎、同里、周庄、甪直、锦溪、千灯等,<br><br> 千灯古镇位于昆山千灯镇尚书路1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个宁静的古镇,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保留着江南水乡清雅的风韵。<br><br> 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据汉书《吴越春秋》和宋《玉峰记》记载:吴地有三江,其吴凇江畔有土墩999个,昆山南30里处有一高土墩,为第1000墩,故称“千墩”。千墩改千灯。<br><br>  千灯古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重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千年古塔-秦峰塔、顾坚纪念馆、有“天下第一当”的余氏典当行,有世界第一大玉卧佛,有江南一绝明清石板街....真可谓,千灯千墩,千里难寻。千灯浦边,枕水人家,耐人寻味,令人神往......。<div><br></div><div><br></div> 此作品获得"精选"称号。🔺   千灯古镇全景图。🔺   坐地铁11号线到花桥博览中心,再换乘昆山253路就可到达“千灯古镇”。🔺   下公交车后,北面就是尚书路,路口前立有一座高大的三门四柱重檐石牌坊,坊额“千灯古镇”。四根石柱上有两副对联,外柱联为:“和气祥光清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 <p class="ql-block">  坊额“千灯古镇”四个魏碑体的金字,遒劲又不失流丽,金色是亮色,与千灯相匹配。内柱联:“落照昆山掩玉色,远分秦望感人思。”为康熙书。🔺</p> <p class="ql-block">  走过牌坊,就进入“尚书路”,尚书路因尚书浦河而得名。🔺<br></p> <p class="ql-block">  牌坊背面四根石柱上有两副对联,外柱联为:“秦峰塔下戏曲悠扬称优雅,顾宅园内林亭参差足风沐”。内柱联:“古韵古风,此地有小桥流水人家;名言名士,斯人兼道德文章气节。”,是最能说明千灯古镇的名气的对联。🔺</p> “尚书路”是条商业街,马路二侧都是卖服装、卖金银首饰和卖杂货的商店。🔺   步行街采用的是三路条石铺设的道路,街面条石横铺,干干净净,中轴线上每隔一段是“千灯古镇主要景点”石刻。🔺   第一块石刻是千灯古镇入口第一景“三桥邀月”。🔺   漫步而行,两侧经营各种商品及特色餐馆小店鳞次栉比。🔺   “古戏台广场”东面是“古戏台”,座东朝西,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砖雕墙身,典雅大方。🔺   “古戏台”前上方木雕挂板,图案都是戏剧场景。🔺   “古戏台”台前两根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我中我;俯仰皆身鉴,对镜休疑身外身”,文字涵意颇深。早在唐朝开元初年,陶渊明九世孙陶岘从江西迁居千灯古镇。陶岘既是文学家、诗人,又是音乐爱好者,家中有女子乐班,名“水仙班”。陶岘经常约江南名士来填词谱曲,弹琴拨弦,登台演唱,弦管之声被称为“江南丝竹”。至明代嘉靖年间,千灯名士徐应聘与抚州汤显祖同科进士,两人结为好友。汤显祖曾应约前来,在顾氏“拂石轩”排练新戏,并重建古戏台,演出汤显祖初版《牡丹亭》,成为当年千灯古镇的一大盛事。🔺   “古戏台广场”南面是是千灯古镇的售票处,也是千灯游客中心。🔺   瓦檐下挂着两块匾额:东面一块是“售票处”,北面一块是“千灯游客中心”。🔺   “古戏台广场”北面是东西向的一条回廊,中间有一座四方半亭,座北朝南,歇山式,飞檐翘角。🔺   曲廊一边设有木栏吴王靠,可供游客小憩。🔺   “古戏台广场”西面就是“千灯浦”(尚书浦)古河道,靠南有一座亭屋,亭屋沿河是游船码头。🔺   亭屋小门上挂着匾额:“小木船售票处”。🔺 <div>  “古戏台广场”西北面就是千灯古镇入口,远望千灯古镇,有一位“千年美人”伫立于粉墙黛瓦之中,她有着纤丽的身材,绰约多姿,亭亭玉立,素有“美人塔”之称,也是千灯古镇的地标。🔺</div>   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单孔石桥,名“方泾浜桥”始建于明代,因桥下小河谓方泾浜,桥因河而名,后面横跨千灯浦(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恒升桥,始建于清代,再后面就是苏州宋塔的代表之一的秦峰塔,始建于梁天监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左手边就是恒升桥,它横跨于“千灯浦”(尚书浦)河,恒升,意味步步高升之意。河对面也有一条窄的小河叫“鼋渡泾”。🔺   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因桥下小河谓鼋渡泾,桥因河而名。🔺   方泾浜桥、恒升桥和鼋渡泾桥三桥连袂而筑,或相连,或相望,共同形成一处佳景,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里人称之为“三桥邀月”。三桥相连相抱,形成了千灯古镇的一个著名景点“三桥邀月”,据说,当明月高悬,三桥倒映在千灯浦上,形成三桥环抱一轮明月的奇妙景观。🔺   走过方泾浜桥来到恒升桥,拾级而上。🔺   站在桥上可以领略尚书浦河全貌。🔺   向北沿岸的白墙黑瓦屋舍,屋檐下一盏盏红色的灯笼,在白墙黑瓦碧水绿柳中分外抢眼。🔺   向南东岸一排乌篷船,黑色的船板,黑色的棚盖,棚盖两端罩着两块瓦蓝色的遮阳布,悠闲地荡漾在岸边,这是过去千灯人使用的出行工具,往来于千灯古镇的大小河道,是那个年代的“出租车”。🔺   “小木船售票处”后面就是“千米长廊”,这里的原始格局与水乡风貌仍然保存完好,“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建筑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   向西也可见秀丽的秦峰塔在庙宇间裸露的上半身,这片具有浓郁历史气息的小镇,立刻会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相遇。🔺   古河、古桥、古塔、游船、行人,勾勒出一幅锦绣江南的画卷。缓缓走过恒昇桥,一下就跨进了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千灯古镇。🔺 <p class="ql-block">  走下恒昇桥是西苑路,向北拐就是千灯古镇的明清石板街乃江南一绝,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有南、北两条石板街,当地人称南市街、北市街,向北拐的是北市街。🔺</p> <p class="ql-block">  西苑路南侧是一条东西向的长廊,长廊东面是个四方亭,座南朝北,单檐歇山顶,飞檐起翘。🔺</p>   沿着长廊向西。🔺   长廊的尽头是“牡丹亭”。🔺   “牡丹亭”旁边便是南市街的南入口。🔺 南入口前立一块石碑,镌刻“千灯石板街”。🔺   南入口西面墙前立一座青砖照壁,照壁正中上镶有砖雕“昆曲发源地千灯”。🔺   此亭为六角亭,单檐攒尖顶,飞檐起翘,亭的顶端为一只鹤,秀美飘逸,亭檐下挂有匾额:“牡丹亭”,亭柱上刻有对联:“赏心乐事亭台外,姹紫嫣红牡丹开。”。🔺<br>   我们往北进入北市街。🔺   这条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时期又以重金聘名匠重新整理修缮。 全长4里,均宽50公分,均长小于2米的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稳固耐用,修缮方便。石板上为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临河,且与每家的下水道及河滩相沟通,从河滩驳岸边泄水入河,成为优良的排水系统,即使天降倾盆大雨也畅通无阻,雨停水干。🔺   走一走石板街,别有情趣。🔺   前面是徐福纪念馆,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个徐福居然是指秦始皇时代带着三千童男童女跨海去日本的那位。第一次听说徐福与千灯的渊源。另做美篇介绍。🔺   继续沿石板街前行。🔺   北市街还有一处景点就是“余氏典当”,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中国第一当”之称。另做美篇介绍。🔺   走过“余氏典当”这里比较偏僻,已没有游客和商铺。🔺   我们一直走到了石板街尽头是“永福桥”。🔺   “永福桥”又名“启秀桥”,俗称“北大桥”,位于千灯古镇北首,东西向跨于尚书浦上。明天启年间(1621—1627)初建,崇祯元年(1628)重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建。花岗石单孔拱桥,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砖砌护栏,东西台阶各40级,为千灯古镇体形最大的单孔石拱古桥。🔺   离开“永福桥”,沿石板街原路折返西苑路,然后向西。🔺   不无远处西面墙前立一座青砖照壁。🔺   照壁正中上镶有砖雕额:“昆曲发源地千灯”七个金色大字,为梅葆玖先生书。🔺   再往西走几米就来到“延福禅寺”,还未走近便可听见诵经之声在延福禅寺的楼窗里传出,声音绵绵不绝于耳。延福禅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19年。另做美篇介绍。🔺   走过“延福禅寺”继续向西,这里的原始格局与水乡风貌仍然保存完好,“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建筑格局。🔺   前面是横跨于鼋渡泾河上的“神鼋桥”,为单孔石拱桥。🔺   桥栏上镌刻有“神鼋桥”三个字。🔺   前面有个用铁栏围起来的池子,池中央方形石坛上有尊石龟雕塑。看了围栏外的“神龟坛记”石碑的内容,才了解到,据《昆山县志》和《淞南志》记载,公元503年,千灯古镇南建寺造塔,挖塔基时,挖出一只雪白如银的白龟,当地百姓称它为白神龟,还流传出许多关于白神龟的民间故事。🔺   离开石龟,折返到“牡丹亭”。🔺   向南进入南市街。🔺   南市街入口前是横跨于鼋渡泾河上的“东香花桥”,过东香花桥,来到南市街。🔺   两侧商铺林立,有粽子、酥饼等苏州特产,也有万三踢、手工蜂窝酥、手工龙须酥等千灯特产。🔺   往前走,街旁有一口双眼井,井的左边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承福井”,有说明此井是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凿,承福井:一体双眼,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凿。🔺   “承福井”对面是“顾坚纪念馆”,纪念馆原是顾炎武继嗣后裔十二世孙顾子玉建造,赠送其谢姓妹夫,世称谢宅,现为昆山市控制保护建筑,共两进、走马楼,布局优、雅、美。🔺   大门上方悬挂着红底金字的“顾坚纪念馆”的匾额,两侧配有竹刻对联:“和声鸣盛世,雅乐协之音。”。🔺   大门背面是一座砖刻斗拱门楼,门额刻有“四宜小筑”砖匾,以示此处是一个宜奏丝竹,宜听评弹,宜唱昆曲,宜品香茗的幽静之地。🔺   穿过大门里面是天井,天井北面是一座两层走马楼,座西朝东,硬山顶,三开间。🔺   厅内分别设二副联对联,前柱联:“曲奏陶岘丝竹江南,腔吹顾坚管弦玉峰。”,后柱联:“秦峰塔下调寄南曲典奥,千墩浦畔腔创昆山正声”。🔺   厅堂内设一个小戏台,精美别致、小巧玲珑。小戏台前整齐地又洁净的摆放着十多付方台条凳,专供来访者休息,可以观赏戏剧表演,或看丝竹演奏,或听评弹说唱。🔺   北墙有木楼梯拾级而上,迎面是杰出的戏曲家顾坚像。顾坚是600多年前的昆曲鼻袓顾坚(生卒年不详 )。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自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顾为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千灯古镇全景图。🔺   堂内两边放置陈列框,主要是顾坚的生平介绍和著作介绍,特别是南曲和昆山腔的介绍,顾坚纪念馆(谢宅)2007年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   堂正中上挂“旷味斋”匾额,两侧柱联为:“应弦合拍风月无价,刻羽引宫陶真有情。”。🔺   离开“顾坚纪念馆”继续向南行,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探访老街深巷,寻找慢时光里的古镇韵味。看着热闹的古镇,轻轻触摸斑驳的砖墙,听着各商铺卖东西的吆喝声,仿佛能看到古镇千年的悠久历史。🔺   迈步在小巷,脚下这条石板路,以南北方向贯穿着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人在石上走,水在脚下流”,“脚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是这条石板街最好的写照。🔺   在南市街中段有一座古居,门头挂着“古戏台”匾额,明代时,曾是顾炎武被王氏抱养读书生活的地方,当时称为“北宅”,西面有楼梯可上楼。🔺   走过大门顺着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   走过眼前小门,是昆曲经典节目泥塑,如十五贯、牡丹亭、西厢记等戏文情景戏中最典型的情节和人物造型,神态与真人相似,面部表情生动,造型生动,形态逼真,色彩艳丽悦目。🔺   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昆曲文化的传播基地、一个戏迷票友交流舞台。🔺   这里每天这里每天有演出,为游客表演昆曲经典节目,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当穿着古装服的江南俊男美女弹唱起昆曲时,是那么悠扬动听,声声入耳,一股清新淡雅、绵长的韵味令人轻松惬意。🔺   古戏台背景是大朵的牡丹花,象征着昆曲代表作《牡丹亭》。四周有一些象征福、禄、寿的吉祥图案。旁边的珠帘上方,分别出将、入相。戏台两侧楹联为:“汤翁牡丹艳百花推陈翻古调,高君琵琶怀千年出新谱今声。”。🔺   离开“古戏台”向南不远有座老宅,建于清代,原主人李祖庆由进士登仕而称“祖庆堂”,坐西面东,现存四进,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李氏明清两代屡屡中举,在朝为官,门头挂着“千灯馆”匾额。另做美篇介绍。🔺   沿石板街继续南行。🔺   漫不经心的行走,是最好的欣赏,此处向东有“凝薰桥”,继续南行。🔺   前面就是“蒋泾桥”,南北走向。🔺   走过“蒋泾桥”就是“顾炎武的故居”,坐西朝东,白墙黛瓦,环境幽静。顾炎武初名绛,别号亭林,字宁人,后世称为亭林先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他亲眼看到明王朝的灭亡和清兵残酷屠城,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著有多册留史名作。这里半条街都属于顾家,因此顾家也被当地人称为“顾半街”。另做美篇介绍。🔺   离开“顾炎武的故居”,原路折返“蒋泾桥”,眼前就是横跨在千灯浦(尚书浦)上的“凝薰桥”,东西向的凝薰桥与南北向的蒋泾桥组合成一拱一梁的双桥结构。🔺   “凝薰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3),在千墩浦上建单孔石桥名“证愿桥”;道光十五年(1835)由里人募捐重建为单孔双拱花岗石桥易名“凝薰桥”,俗称“昆堂桥”,一九九一年因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拓宽曾被拆除。二OO三年由私人捐款重建。🔺   现来到“凝薰桥”西面,桥下北立一块:“凝薰桥”的石碑。🔺   拾级而上,跨上“凝薰桥”。🔺   伫立在凝薰桥上放眼尚书浦,蓝天白云下,水光潋滟。🔺   与北面的三孔“恒升桥”组成了是名副其实的姐妹桥,距桥千步之遥,佛塔耸峙,轻风拂过悬铃,空寂悠远,透出一丝唯美的风情。。🔺   河西居民住宅缘河而筑、临水而居,驳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河东是千米长廊,长廊沿岸设“吴王靠”,人坐靠上,在这里欣赏着河景桥景和过往的游船,妙不可言,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跨过凝薰桥,沿着千米长廊一直向北。🔺   无题。🔺   它们依河道分布,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沉醉于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之中。🔺   与其他喧嚣的古镇相比,千灯古镇显得格外清静朴素。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没有商业化的氛围,只有岁月静好的安详与宁静。🔺   千灯类似的文游之地还人很多,绝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体会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才能了解真正的特色独具的千灯。🔺   绕了一圈,不知不觉回到“恒升桥”,回首望去,仿佛玩了一回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