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知|正月说“正”

无思无为

<p class="ql-block">  正月里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老祖宗真的很有智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把岁首之月固定在了“建寅”之月,即农历正月。</p><p class="ql-block"> 正月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人们通常会用“热闹喜庆”“张灯结彩”“欢声笑语”等词来描述正月。在这个月里,家家户户会贴春联、挂灯笼,大街小巷弥漫着新年的气息,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分享着新年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正月正值新年,正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因此,我也想在正月里给大家说说“正”。</p> <p class="ql-block">  “正”在古代常常被提及而且被推崇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鬼谷子》说:“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意思是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仅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只要所用是为了正道就行。</p><p class="ql-block"> 《论语》里的任何一章都有一个正,即标准,《论语·宪问》中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读完,您从中得到什么样子的“正”?《论语·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了领导者自身的正直和端正非常重要,只有自己行为端正,才能得到他人的信服和跟随。《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指的是正直、端正。意思是为政者自己要正直,才能引领他人走上正道。</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大道之源的《易经》更是讲述“中、正”的哲学。《周易·蒙卦》的《彖传》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对于童蒙内心固有的淳朴心性,予以正确启蒙,培养其走上正道,这是神圣而重要的事业。《易经·豫卦》中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耿介如石,不需等待一整天就可因豫乐预知几微而迅速应对,守持正固可获吉祥。</p> <p class="ql-block">  “有一出傩戏抓黄鬼,伴着正月十五月儿圆;大鬼二鬼和跳鬼,忠孝礼样样全;不忠不孝是黄鬼,坑蒙拐骗罪滔天,乡亲们都来抓黄鬼,大鬼二鬼冲在前;抓住黄鬼燃烈焰,人间正气满山川。”亦如武安平调《武安人》里的这段唱词,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千年大傩《抓黄鬼》演绎的正是人间正气,人间正道。他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正”,做事一定要“正”,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和谐。</p> <p class="ql-block">  “正”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字。它代表着正直、端正、正确,是一种道德、行为和价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正”是做人之本。一个正直的人,心怀正义,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他们在生活中坚持道德准则,不为私利而偏离正道。正直的人以真实和坦率对待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p><p class="ql-block"> “正”还是社会之需。一个公正的社会,注重公平与正义,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机会。公正的法律和制度,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正”更是力量之源。正直的行为和正确的决策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激发他人的善良和正义,引领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正的力量能够战胜邪恶与不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大同世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