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之旅的打卡地全部走完了,旅行结束了,游记也已收尾。可是,好似还缺少一些东西,不吐不快。噢,想起来了。无论是谁,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想了解当地的文化。应该说,热情好客的延安人,满足了我们这个愿望。</p> <p class="ql-block"> 华泰人寿陕西分公司党建指导员侯晓栋,是一位土生土长地陕西人,他热情而豪爽。这两天,他放下手头工作,一直陪伴着我们,成了我们的义务解说员。在领袖故居,他向我们讲述领袖的故事;在宝塔山上,他向我们讲述宝塔的历史;在黄河岸边,他向我们讲述《黄河大合唱》。空闲间,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延安的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细心的陕西人,考虑的特别周到,尽量安排我们吃当地特色。其中有两家饭店的美食让我终身难忘。一个是在志丹大厦亨用的午餐。走进大厦,进了一家写着“本土味道”的饭店。一听这名字,就来了食欲。大堂里人声鼎沸,桌桌爆满,酒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和晓栋坐到了同一桌,每上一道菜,他代替服务员报上菜名,当时没有用心记,现在一个也想不起来了。菜肴丰盛的宴席,果然很有本土味道,当我吃饱了准备放下碗筷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一道菜。春艳高兴地说:“延安人太热情了,都上14道菜了,这怎么吃得了啊?”春艳这么一说,我特意看了一下,上了满满一大桌子,包括主食全部是陕味,这对于我这个平时吃不到陕味的人来说,真是太大的福利了。地道的陕味美食,让我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是在红街毛家饭店吃的那顿晚餐。那天,从宝塔山上下来,已经是傍晚6点。导游领着我们穿过写着“红街”的牌坊,红街的建筑很有特色,大多门窗是上拱下方的窑洞形状,装饰的古香古色,都是陕北传统风格。</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每家商户装饰得璀璨夺目,张灯结彩。走在小吃一条街上,两边有许多饭店,各家的招牌很有特色,有的叫阳湖农家宴,有的叫卤味面皮,还有巴人自助火锅、延长原汁饸络……</p> <p class="ql-block"> 晓栋走在前面,我们跟着进了毛家饭店。大家分桌坐满,又是一桌的陕味,我只认得喝过的小米粥,大多数菜肴我叫不上名字,反正就是挺好吃的,特别适合我的口味,简直就是一场味觉盛宴。</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我们吃得很丰盛,和同伴们唠嗑时得知,我们己经把陕西传统小吃品尝了个遍。有肉夹馍、拉条子、羊肉泡馍、洋芋擦擦、洋芋糊糊、凉皮……从香喷喷的肉夹馍到麻辣鲜香的油泼面,每一口都让味蕾的每一个细胞充满幸福的味道。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红色之旅,而且也是一次对陕西美食的味蕾之旅。</p> <p class="ql-block"> 说完美食文化,该说说陕北的民俗文化了。陕西人骨子里善唱爱跳,陕北被称为歌的故乡和舞的海洋。来到延安,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在广场,或是旅游景区,都能看到腰鼓队表演。在我看来,最能代表延安民俗文化的,大概就是腰鼓舞了。</p> <p class="ql-block"> 最先感受腰鼓魅力的,是在王家坪。那天,从领袖旧居出来,不知不觉走进了延安军人俱乐部前的桃林公园,这里绿树成行,景色宜人。突然,耳边传来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声。顺着歌声望去,不远处一个露天舞台上正在演出。几位老汉身穿一身红色演出服,头系白色羊肚毛巾。他们身挎红色腰鼓,脚穿黑色千层底布鞋,非常投入的表演着才艺。C位上站着一位穿浅蓝色上衣和羊皮坎肩的领唱,高声演唱着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吸引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队伍里还有几位同样穿着红色演出服的婆姨。这时,领唱换成了一位身穿红色演出服的老汉,他声情并茂地唱起了《兰花花》,完全是清唱,没有音乐伴奏,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 唱完歌,台下的观众也多了起来,他们开始打起了腰鼓。只见台上的演员边跳边打,胳膊、腿、全身都在用力,大张大合。安塞腰鼓节奏明快,韵律悠扬,演员们不时发出“嗨嗨嗨”的叫喊声。他们动作娴熟,优美整齐,气势十足,舞姿腾挪跳跃、轻敲慢打、热烈奔放、柔和灵巧,鼓点清晰,打法多变,舞出了黄土地上陕北人豪放洒脱的精神风貌。尤其是系在鼓槌上的红色彩带,迎风飘舞,在空中划出美丽弧线,尽显延安人粗犷豪迈、自信大气、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我们享受了一次文化和视觉上的双重盛宴。一打听,原来这是附近居民自发组织的义演,见台阶下有一个小红箱,我从衣兜里拿出一张零钱,放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下午,“红色旅游”特别安排了充满陕北风味的腰鼓体验。旅游对人的体力真是个考验,从枣园出来,走到一个广场,累的两条腿沉得像灌了铅一样,都抬不起来了。想想还要去延安1938主题街区,去体验最出名的安塞腰鼓,心里就发怵。好在我看见不远处有个商店,就走了进去。尝了几个狗头枣,发现店里有个躺椅,让我兴奋不已。我跟店主商量了一下,也不顾自己的形象了,躺在上面休息。待稍微恢复体力之后,我出门去寻找广场上体验安塞腰鼓的同伴,也想学习一下打腰鼓。</p> <p class="ql-block"> 原来空旷的广场,由于我们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有几个同伴在认真学习敲打安塞腰鼓,他们虽然还半生不熟,可有的已经能按着节拍敲打起来。我因为体力不支,错过了学打腰鼓的机会,只能在旁边加油鼓劲儿。</p> <p class="ql-block"> 腰鼓,最早用于战争年代为士兵加油鼓劲。到了和平时期,比如百姓丰收了,或有嫁娶庆典等喜庆的事情了,就打起腰鼓庆贺一番,形成了“逢喜必闹,遇节必舞”一种民俗。后来,在一些重大场合,开始表演腰鼓,烘托热烈的场面,营造喜庆欢乐的氛围。比如,2023年5月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在迎接外宾的重要场合,安塞腰鼓出尽了风头,尽显风骚。可见,腰鼓经历了助威、庆祝、表演三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不顾旅途疲惫的游客们被独特的欢快鼓点声吸引,很快融入其中,你教我学,渐渐有了模样,大家一起舞动起来,用身体的动态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感受生命的热情与奔放,只有亲身体验了,才更深层次体会到延安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和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