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有些地区把走亲戚说成是“逛亲戚”。</p><p class="ql-block"> 春节走亲戚的时间,民间习俗一般是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不过一般比较亲近的人走的越早,越是后面说明关系越远,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个别的亲戚由于时间原因,可以提前通报给对方一声,免得产生误会。</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大年初五,财神到!迎财神,接财运,祝愿大家财源滚滚,事业蒸蒸日上。让财富成为大家的生活助力,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财运亨通,日子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 财神节又遇西方2.14情人节! 今天是大年初五(破五),是春节热闹氛围的最后几天,喜气洋洋过中国传统节日,走亲访友仍然是春节里的一个话题。</p> <p class="ql-block"> 过年走亲戚,礼品是必带的,讲究“不空手”。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家都还不富裕,礼品都很简单,主要是点心、水果、罐头、糖果等等,比较常见点心的有桃酥、老式蛋糕、钙奶饼干、蜜三刀等,水果很单调,基本就是苹果、橘子。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礼品,在走亲戚的晚辈下午酒足饭饱告辞回家的时候,被拜访的长辈还要礼让再三,和后辈你拉我扯,然后必须退回一两件相对不值钱的礼品,嘴里的理由还是“过年不能空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礼品的种类花样越来越多,不断变化,价值也越来越高,包装也越来越高级,现在基本都是用礼盒了。</p> <p class="ql-block"> 走亲戚是中国传统节日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它不仅体现了亲情的深厚,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礼仪规范。以下是走亲戚的一些讲究:①时间讲究。走亲戚的时间通常集中在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二开始,持续到正月十六。这个时间段内,人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拜访亲友,如先看丈人再看舅舅,姑父姨夫则排在后面。在某些地区,还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这反映了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妇女地位的提高。②顺序讲究。走亲戚的顺序通常是外甥先去姥姥家,然后是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接着是去姑姑、姨妈、姐姐家。除了特殊情况外,走亲戚时都需要回访。③礼节讲究。在走亲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忌讳,如避免叫他人名字、催人起床、击到污水、垃圾等。此外,在拜访时,应避免在早上或晚上打扰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以上为宜。</p> <p class="ql-block"> 走亲戚拜年一般都是一早出发,到了后会受到主人家的热情招待,中午在主人家用大餐,基本都是男女主人的拿手菜,而且硬菜为“主基调”。走进亲戚家,一股亲切的氛围扑面而来。餐桌上,精心准备的各式菜肴令人垂涎欲滴。不仅有美味佳肴,更有那些比美食更美好的事物。亲戚相聚,有说有笑,心里却都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亲戚。亲人们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恣意人生,互相谈谈事情,到也是其乐融融,温情无比,享受着这样的气氛,舒舒服服,温温情情。</p> <p class="ql-block"> 新春佳节,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活节奏加快,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①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主要原因是城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更多无奈。除了自己丈母娘家娘家,推脱不掉外,基本上很少走动。在农村走亲戚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小孩。②春节走动多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亲母亲的兄弟姐妹,其他亲戚关系除了哪家办红白喜事,赶礼钱走动外,平时基本上互不来往。不比以往,春节拜年,所有亲戚都要走到,甚至在初十前每家都请拜年客,把亲戚聚在一起吃喝一天。③现在拜年的节奏太快。有人戏称为“送外卖”式拜年,放下拜年礼品小聊几句就匆匆忙忙的走下一家,一天可以把全亲戚家走完,因为小车摩托车方便的很。</p><p class="ql-block">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拜年的形式各种各样,如视频拜年、微信红包拜年、电话短信拜年等。但在农村更注重登门拜年,虽相聚时短,但亲情不散。愿明年过年亲戚之间能继续“走”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