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到"中流砥柱",原来我只知道它是一个成语,象征着一种坚强的精神,但我不知道"砥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石柱山,更不知道它是屹立在哪条河的"中流"。后来,因为我的一次出差机会,才解开了这个谜底。</p> <p class="ql-block">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起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一路浩浩荡荡宛若一条黄龙,流经九省(区),注入渤海。在黄河中游、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方五十里的黄河之中,就巍然屹立着抵住惊涛骇浪冲刷、抗住狂风暴雨侵袭的"砥柱"。</p> <p class="ql-block">那是在55年,我有幸到过那里,亲眼目睹了"中流砥柱"的真容、听当地人讲述了它的神奇传说和精彩故事。今天是大年初五,吃过"破五饺子"之后,让我们边品茶,边慢慢聊聊那些往事吧。</p> <p class="ql-block">1979年,我在河南洛阳第二炮兵某部担任干事,有一天,首长交给了我一项任务,要我到三门峡市去办一件事。我领命后,乘火车来到了三门峡。</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市有一个部队干休所,我部的一位老干部离休后在那里休养,有一些生活问题需要协调安排一下,我在那里住了几天,把他的问题妥善地处理好了。</p> <p class="ql-block">任务完成了,我一身轻松,向干休所的人询问,这里有什么名胜古迹可以游览。他们向我推荐,应当到黄河边上去参观一下"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酷爱旅游的我听到后为之一振,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中流砥柱",便欣然同意要去。干休所派了一个吉普车,让人陪同我驱车几十里来到了黄河岸边。</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黄河岸边,看着河流中的"中流砥柱",向旁边的老乡们询问起"砥柱"的来历,热情的当地老百姓,向我们讲起了有关"砥柱"的传说。传说很多,我只挑两个说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传说:古时候,中华大地洪水泛滥,大禹治水时,在这个地区劈开了三个峡门,分别起名为人门、神门、鬼门,疏导了堵住的洪水,因此这个地方就叫做三门峡。为了镇住河怪,大禹还在黄河中间立下了个"砥柱",做为"镇河之宝"。</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老艄公率领几只货船驶向下游。当船队行驶到神门的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雾气腾腾,河上巨浪滔天、波翻不止。</p> <p class="ql-block">船工们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船要被风浪推向岩石,危急时刻,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然后纵身跳入波涛之中。其他船工正在手足无措,只听到水中有人喊到:“朝我来!朝我来!”</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突然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回头再看,只见老艄公变成了一座石柱岛,昂头挺立,为行驶的船只指引航向。</p> <p class="ql-block">从此,人们就把这座石岛叫做"中流砥柱",也称为"朝我来"。</p> <p class="ql-block">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只能听听而已。我从那次见过"中流砥柱"之后,由于工作繁忙,渐渐的就把它忘却了。</p> <p class="ql-block">最近闲来无事,查了查资料,对"中流砥柱"又有了些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最早提到"中流砥柱"的是《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文中说:“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郦道元著的《水经注》中说:“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郦道元的解释融合了我上面两个传说的精华部分,并阐明了"砥柱"的作用:砥柱的山体形状像柱子一样,突兀于河流中央,起到了固定水流的作用,使得船只能够安全地通过。</p> <p class="ql-block">砥柱在冬天水浅时,露出水面有两丈多高;在夏天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顶尖,但也从不消失,始终坚贞不渝地勤奋工作着,它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它。</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中流砥柱"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历朝历代,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学习和歌颂"中流砥柱"那刚强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并让贤臣魏征刻于砥柱之阴。</p> <p class="ql-block">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专为"砥柱"写了一首长诗,真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连根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有关砥柱山的诗文游记甚多,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了。我还是说说离我们近一点的、和"中流砥柱"有关的事情吧。</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1945年4月24日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从历史到现在,充分论证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修建了三门峡大坝以后,位于大坝下游二百多米的"中流砥柱"减轻了压力,但它依然永远矗立于河中,它早已成为了万里黄河的一处著名景点,它每天都在告诫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要保持坚韧不拔的干劲,要做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和集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