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碉楼 回溯时空的记忆

陌上行人

<p class="ql-block">告别海南后,我们启程返沪。一路向北,途经广东开平。</p><p class="ql-block">听说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个不能错失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12月23日,我们去往碉楼最集中的自立村探访。走在村外的乡间小路上,但见路边绿树成荫,红花盛开,水塘、荷池、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形成一幅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已看到自立村的碉楼群了。</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与村落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国华侨文化、移民文化的重要丰碑,是19世纪末大量海外华桥衣锦还乡,为改善家人居住条件、防御土匪而修建的特殊建筑,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但传承了中式建筑的古老智慧,更是因海外华侨的回归而带回了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包括古罗马风格的券拱、古希腊艺术的柱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伊斯兰流派的穹顶……其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开平市的各个乡村。</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它既有村落、碉楼、洋庐、民居、花园、别墅等古建筑,又有河流、山丘、田野、荷塘、竹林、树木等自然景观;传统碉楼与当地特有村居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了各自原生特色。开平碉楼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是华侨之根、建筑殿堂;世界遗产、文化瑰宝;诗意田园,至美乡村。</p><p class="ql-block">村内现存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不仅独具岭南村落特色,也是华侨文化的美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村内现存碉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西合璧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由华侨或港澳同胞回乡所建,集居住、防卫功能于一体。2007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地形像犁头而得名,后改名为“自力”,有“自食其力”之意。村落建筑以碉楼为主,结合地势形成一个坚实的防御型聚落。</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的碉楼有三种类型,瞭望用的更楼、集体防御用的众楼和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居庐。除更楼外,其他碉楼建筑沿袭了当地传统建筑的“三间两廊”风格。这种建筑风格窗扉狭小,外有进口的厚钢板,内有粗大的铁栅栏,最里一层才是玻璃窗。楼顶层的四角有一个凸出来的半圆形角堡,俗称“燕子窝”,其底部布有枪眼,可以窥视楼下。</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是代表性建筑之一。该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顶部中央为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第六层正面筑有巴洛特山花,第五层前部是宽广的敞廊,四角是悬挑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游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开平碉楼的魅力。它们不仅仅是建筑艺术品,更是一部历史的长卷。在这些碉楼中漫步时,我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音和岁月的呼唤。每一座碉楼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