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足迹》诗文集节选一《板龙缙云,甜蜜中国年》

游鹜墨客

<ul><li><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年初三,驱车缙云拜访年少时从艺师傅。一日恩师,终身为父。每当佳节就会想起年少学艺时的点点滴滴,时光荏苒30载,此次师傅家乡之行观看了缙云板凳舞龙文化,逢春有感,遐思绵绵。</span></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铁城芥莱饭,四季皆飘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ul><li>从缙云县城出发到仙都景区,不过20分钟的车程。田园间相映着桃红李白,绿色成了大自然的主角,越往景区走,各种深浅不一的绿色就越多,这条的小溪镶嵌在山与山之间流淌,一池碧绿,这样穿过乡间自然风景,真是养眼。仙都铁城村的村口,立着一排洋房,“铁城菜饭”字样在房顶十分显眼,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农家乐都是以菜饭为主打特色。</li><li>我们驱车来到定位农庄时,志相师傅和师母早已安排好农庄的老板娘准备一场,很特别以芥菜为特色的午餐盛宴。这里的锅是安在土灶上的大锅,这里每家农家乐都做这样的土灶,因为用土灶烧菜饭更好吃。锅里倒入油,放入肥瘦相间的五花咸肉,将五花肉的油煸出,再依次放入毛芋、春笋、排骨、土豆,炒香,最后放入芥菜,炒匀,将大米均匀地铺在菜上,加少许水,盖上锅盖开始焖。这种常家烧法烧菜饭还是需要很多讲究的,比如米是一定要浸过的,咸肉一定要用肥瘦相间的,还要把它的油煸出来,这样会更香,放入新鲜排骨则是增添它的鲜味,当然,还要放必不可少的芥菜。十几分钟后,大锅里飘出了令人流口水的香气,做一锅菜饭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一锅菜饭烧好了,开锅瞬间简直香气四溢,菜与肉、米的色与香都结合得刚刚好,最神奇的是米也一点没糊,几乎是粒粒晶莹剔透。当一大盘芥菜饭来到桌上时,我们每个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小碗。在这新春吃上缙云菜饭的精髓,这鲜笋是家门口刚刚挖出来的,鲜得似乎带着泥土味;土豆在土地里窝了一冬,异常软糯;芥菜长了一个冬天仍然碧绿鲜嫩;咸肉是冬天里在低温下的阳光、风中腌制而成的。一锅喷香的菜饭集成农家八宝荟萃,成了一碗春的盛宴。</li><li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时候去缙云仙都铁城吃芥菜饭,一切都会刚刚好。这芥菜饭,也许很多人在第一次见到芥菜饭,都会说观色不好,也会说不想吃,其实一尝就会留恋不舍,品赏起这缙云山里的芥菜饭,联想起缙云特色小吃—“缙云烧饼”,它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缙云烧饼师傅挑着烧饼桶走街串巷、谋生糊口,一辈又一辈的缙云人吃着馄饨烧饼长大成人、走向外面的世界,可以说一个金黄色的烧饼再加一碗鲜香的馄饨,就是缙云人最大的乡愁。近几年来,在缙云县烧饼品牌战略的推动下,一只小小的烧饼走红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累计在全球开出近万家的烧饼店铺,从业人数超3万人,实现了产值近百亿元。缙云现已股市横行的涛涛,天喜等上市企业。还有已建树成名的缙云人中国知名企业欧普照明等………。回想着这些勤劳勇敢的缙云人创业故事,何不是像这道铁城芥菜饭一样,缙云人从不怕吃苦,真材实学;从不图虚名,务实能干。他们正在各地黙默地深耕着,茁壮成长!</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夜走双溪口,龙闹乡村中国年</b></p> <ul><li>晚饭后,我们一道约赴志相师傅老家一双溪口乡,零距离走近缙云板龙,了解乡村舞龙文化。以前只不过是从电视或从远处观看罢了,从未体验过这种身临舞龙的现场。从缙云县城至双溪口车程约20分钟。车随S322省道平黄线而至,车至溶江乡路段时,远处的锣鼓声夹杂着礼炮声迎面而来,巨大的一尊龙头威武在人群的上空,时而摇摆,两个炽亮的龙眼灯光照耀着前方移动嘈杂的人群。我们迫不及待看龙的心情,只能停车择步而行,随着蠕动的人群队伍,移步向前靠近这巨型的舞动板龙。随着人流,这条巨龙的真身越来越近,锣鼓、唢呐声响起,板龙身上灯光烁烁,宛似海上渔火点点,游行于夜晚下的村道小巷,犹如欢腾于海中,别有一番情趣。村民倾城而出,寂静的山村夜晚,因板龙的出动而沸腾。有些村民在家里的大厅中隆重地摆上供奉的物品,祈福新年。板龙在村民家的空地上滚动,带着美好的新年祝愿,穿腾翻滚、奔突串插、时快时慢、时曲时折,流畅、刚劲,龙的传人舞出磅礴的气势,让我们沉醉期间,仿佛真的看见一条巨龙呼啸穿行,入海破浪。在村民家舞完后,龙头会都系上一根红布,以示吉祥。板龙时而穿巷而过,时而腾空而起,左晃右转,活灵活现,威武的龙头前方转动火轮配合得惟妙惟肖,龙的队伍在礼花的喷射下,跑得更欢,舞得更猛,长长的游龙,时而翻滚,时而飞跃,灵动飘逸,变化多端,似乎点燃了火龙腾飞的激情。伴着高潮迭起的铜鼓声,大人孩子更是追随如织,笑着、追着,投入到欢乐的海洋。板龙酣畅淋漓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声,我们便不由自主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美好的瞬间。</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舞龙现场视频(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舞龙现场视频(二)</b></p> <ul><li>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里,龙一直被视为神秘、威严和权力的象征,而板龙则是龙文化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形式。板龙是一种由许多人手持板凳制成的龙形游行道具。据传打造板龙一方面为了避邪驱鬼,另一方面则是寓意团结、合作,因此也被称为“合龙”。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板凳龙反映了丽水缙云人一贯崇尚团结、合作、互助和礼仪的思想。板凳龙寓意着人们每个人手里都握有一个板凳,意味着团结奋进,共同协作精神。也反映了缙云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了缙云人们的梦想和美好愿望。 </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缙云板凳龙史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丽水缙云板龙的历史,据清《处州府志》载:缙云“明、清……元宵张灯放花爆,有桥龙灯、采茶灯、竹马灯、台阁灯之类。”其中的“桥龙灯”即板龙灯。因每一节龙身都呈半圆形,其拱起如桥洞,故称桥龙灯。板龙灯连接起舞称为板龙舞,是丽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缙云有着不同的传说。如舒洪板龙,相传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率黎民百姓向一条“泾河老龙”祈雨,老龙悲悯人间,降了天水,结果,触犯了天条,被天庭斩成数段。老龙做了好事却没好报,人间百姓为感激和缅怀老龙,家家户户用木板仿龙身扎灯舞龙,以此纪念。这一习俗延续至宋,后南宋迁都,板龙也舞到了南方,并在缙云境内普遍流传,世代传承。又如东渡镇的兆岸板龙,根据兆岸《陈氏宗谱》记载,古时兆岸常常发生火灾,民间有“龙可带水”的说法,百姓就制作板龙灯,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夜进行迎龙舞灯,借以祈福避灾娱乐。据传清代春节期间的舞龙,板龙有雄雌之分,雄性可串乡入村、嬉戏游舞、四处活动;雌性则以守内为主,至多也只在邻村舞动。还有起灯和烧化时间均比其它龙灯早一天,即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起档,正月十七日烧化,而且必定雄性先化、雌性后化,并在“烧化”之前都要“会面”一次。两地板龙原为合舞,美丽的民间传说让板龙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的思绪开始飞翔。带着美好的祝愿,祈祷板龙的保佑,愿求得风调雨顺、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