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都说禅茶一味,我喝了几十年苦茶,也没品出个禅味。后来又听说画画如修禅,更不知所以然。于是在一个风清气爽的秋天,我去了九华山。</p><p class="ql-block"> 在九华山的祇园禅寺,有一位老禅师叫慧禅,他也是个艺术出家人,是我的老相识。慧禅法师满面红光,白须飘然,一看就是个得道高僧,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我到寺院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我们再次相逢不胜欢喜,他好像知道我的来意,把我领进了他的禅房,先是泡了一壶老普茶,然后问道:“这次来九华,不知又有何求啊?”我说: “也没别的事,就想问一下,您是如何修褝的。”</p> <p class="ql-block"> 慧禅略有所思,一边给我斟茶一边说:“你看我这禅房环境如何?”我说:“挺幽静的。”慧禅又问:“你听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寺院的大院里似乎很安静,窗外有缕缕香烟飘浮而过。我静耳倾听,不远处好像有佛乐传来,还有隐隐约约的木鱼声。于是我说:“听到了木鱼声。”</p><p class="ql-block"> 慧禅捋着长长的胡须笑道: “还有天懒之音,你没听到吧?”我说:“没有。”“你在屏息静听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心静了许多,这不是褝嘛?”</p><p class="ql-block"> 我喝了一口茶便直接问道:“那么禅茶一味,又怎么解释?”慧禅也抿了一口茶说:“茶本身不是禅,是品茶时的一种心境,一种忘我的心境。”我又问道: “这个禅听起来挺玄的,你们出家人修禅,是怎么修的?”</p> <p class="ql-block"> “和尚修禅还要打坐静修。就是脚心都朝上,交叉压在大腿上,这叫双盘。这样不仅可以入静,还可以入定。有的和尚受不了就很难修。达摩能面壁九年,即是入定。这种修炼方法,叫坐禅。”</p><p class="ql-block"> “嗯,我知道你们出家人修炼很清苦,非常人所能承受。佛家的戒律又那么多……”</p><p class="ql-block"> 慧禅笑了笑继续说道 : “佛家修炼的全过程其实只有三个字:戒,定、慧。戒就是戒掉常人中的一切欲望,断绝世俗间的一切东西;定是在静中入定,完全处在一种忘我的状态。比如打坐入定时连自己的肉体也忘记了,好像不存在了。慧,不是指常人的智慧,而是指禅定开悟了,看到生命的真相了。”</p> <p class="ql-block"> “哦,我们常人恐怕永远都做不到,也没有那么高的悟性。”</p><p class="ql-block"> “其实和尚和常人只是环境不同,修行的方法不同。常人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静心修禅,那是最可贵的。”我说:“就像我们画画,也是修禅。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如何悟禅。”</p><p class="ql-block"> 慧禅看着我的眼睛,知道我在故意引他的话,于是轻声慢语地说:“记得以前我俩谈过看山三境的典故,你也知道,画画就像听雨释怀、草叶不计、禅茶一味一样。静可入禅,静可入境嘛”。</p> <p class="ql-block"> 慧禅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古人关于三境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古人往往以远、静、虚、空做为意境的修行目标。而意境则是有意识地打通了诗境。过去有个叫蔡小石的谈到读诗三境:“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纻地,余霞绮天,此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倾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坂, 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淡, 翛然而远也。一境观景,二境畅神,三境融禅。”这是说,诗的意境能让心会者渐渐步入禅境,而融禅的心境又会使诗中的风光变得愈加深远、静谧而空灵。读诗可融禅,看山也能融禅。“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禅宗的《三重境界》。我在多次写生中好像也有类似的体验,只是不知道是融禅而已。比如我第一次写生的时候,也就是“看山是山”的时侯,眼里全是山的外形,因此感觉画得越像越好。下笔往往小心翼翼,唯恐画走了样;后来知道画要以形写神了,于是“看山不是山”了,但又不知道神在哪里,于是不会画了。到了“看山还是山”的时候,与初时所见的山可就大不同了,仿佛那山有了灵魂,有了动态,闭上眼睛在心里活了。现在看来,意境和禅境是有区别的。意境是把眼睛看到的变为诗情画意,而禅境则是把心悟到的融合到意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窗外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们的话题好像太大,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慧禅意悠未尽,我的思绪也愈发深沉。</p><p class="ql-block"> 也许正如慧禅所说,我们把自已的灵魂融入自然中,在静心中会“听雨释怀”、“草叶不记”,会领悟“禅茶一味”。然而这必竟只是文人的雅兴和感悟,正如王阳明所云:“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而“无禅不智,非定不生,无漏慧根,非静不发”等等禅语,又有几人能够理解,能够参悟呢?对于生活忙碌的大部分常人来说,又如何体悟禅境的奥妙呢?</p> <p class="ql-block"> 慧禅看着我沉思的样子,像是看懂了我的心思,于是又补充道:“其实常人也好,修行者也罢,内心都有道德和情欲,道德是佛,情欲是魔,所以道魔同在,善恶同行,凡事只在一念间,并无对错之分。常人能在业余时间画画,让充滿杂尘的心静下来,进入另一种境界,这本身就是修禅。但心有执念,不懂得凈化心灵,也是罔然。佛说普度众生,如果能让普通人也有修心的意识,那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慧禅的话就像木鱼声,声声琳琅清洁,让我的心绪起伏不定,一会儿感到敬畏,一会儿心生慈悲。</p><p class="ql-block"> 是啊,禅无处不在,如果说修禅是一种静心和净心的方法。那么,我们画画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如果能让画画的人都有净化心灵的意识,保持一颗尚美的心,不被红尘俗事所困,就没有必要去刻意追寻什么禅的意味。心静便是禅,淨心便是佛。</p> <p class="ql-block"> 此时窗外的雨声已悄然停息,阴暗的天空也已云开雾散,室内的光线变得发黄。慧禅看到天色将晚,便起身言道:“今晚我们下山去用膳,和几位主持一起聚一聚如何?”我自然悉听尊便。</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的秋天,还是那么生机盎然,尤其是雨后的山谷,溪流的鸣唱又给安静祥和的氛围增添了一种泌人心肺的清朗和抚慰。我和慧禅法师披着晚霞走在梵呗禅音的山路上,内心平和而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