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到过微州不少古村落,唯独没去过呈坎。那年正月初三,我们几家相约去微州感受年味,行程首站便选择呈坎。</p><p class="ql-block">“游呈坎,一生无坎。”到呈坎的游客,大抵都被这句旅游宣传语诱惑过,撩拨过,慰藉过,既然同属食人间烟火的俗人,我们自然也脱不了“无坎”之俗。</p><p class="ql-block">行前就有个疑问:徽州吸引游人的古村落有的是,论景点名气,呈坎难与西递宏村伯仲;论开发档次,呈坎更坐不上头把交椅。呈坎到底靠什么魔力,把游客撩拨得心旌摇曳?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p><p class="ql-block">呈坎基因里积淀的众多“之最”,足以使它够格傲视同侪。呈坎享有“中国风水第一村”佳誉,是世界迄今发现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呈坎也是中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古建量质形神均为古徽州之最;呈坎至今仍保持着村落原生形态的完整性,其风水现象在皖南古村落中最具典型性。</p><p class="ql-block">国画大师刘海粟曾感慨:“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作家毕淑敏则赞叹:“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原本,呈坎吸引外人的魅力在“绝”,而不在“坎”。</p> <p class="ql-block">车过高速黄山段,遇堵近2个小时,下午3点多才赶至屯溪,用午餐后匆忙赶往呈坎。一路上,地接导游抱怨,呈坎本紧挨高速路边,可惜未留出口,害得我们绕道屯溪,多花近2小时行程。或许,在当地人心目中,高速未留出口,便是挡住游客的“坎”。</p><p class="ql-block">抵达景区已近向晚,我们匆忙进村后,就开始参观景点。无有摩肩接踵,不闻人声鼎沸,暮色中的古村,巷陌幽深狭长,除了每家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和腊肉,年味似乎并没有我想象中那般浓烈。村民们宠辱不惊,张罗着各家的晚饭,偶见炊烟从老屋上袅袅升腾,把古村氤氲得越发古朴,宁静,安详。在我眼中,这是本然的田园生活,呈坎就应当是这副模样,高速未留出口,不是呈坎之“坎”,而是古村之“幸”。</p><p class="ql-block">古村落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走过几条街巷,天就擦黑了。虽然从基础设施打量,呈坎开发既不算豪华高档,也够不上现代气派。然而,它让我满眼触摸到的,却是保存完好、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街巷民居;让我大开眼界的,却是微派工艺的精湛绝伦。</p><p class="ql-block">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时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字样从我眼前掠过。翻阅手上的景区资料,竟然让我难以置信:呈坎完整保存古建遗址180多处,横跨东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就达49处。呈坎作为“中国国宝之乡”、“中国历代三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委实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对呈坎而言,保护才是最好的开发,祖宗留下的 49个国保单位,需要的不是任性开发,而是以敬畏之心虔诚看护。不搞过度开发,不是呈坎之“坎”,而是古村之“福”。</p> <p class="ql-block">导游一边讲解,一边把我们带到永兴湖畔。暮色中,只见眼前立着一对神兽,神兽下方横亘一道门坎。她指着门坎讲解:“门坎上三条鱼共拥一个鱼头,意为和谐有鱼(余),跨门坎要遵循男左女右规矩,从中轴线上跨过去。过了这道门坎,你将一生无坎,一生好运,一生平安。”虽然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种心理慰藉,不必过度迷信,大可一笑了之,但我们仍然怀着敬畏之心,按照规范动作,作庄严虔诚状次第过坎。</p><p class="ql-block">其实,呈坎之所以成为呈坎,得益于先人对易经八卦的深刻领悟,对地理环境学的完美实践,对徽派工匠精神的薪火传承,这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曾出现过多位巨贾大家,这是尊师重教的先进文化;呈坎先人成材成功成名,立德立功立言,反哺桑梓,兴办教育,造福乡里,这是急公好义的感恩文化。呈坎无“坎”,有的只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坎”文化。</p><p class="ql-block">假如不能领悟呈坎文化精髓,进而顿悟人生真谛,纵使“游呈坎”,就笃定“一生无坎”吗?假如能心存善念,祛除恶欲,像呈坎先人那样治学经商做官,纵使人生有坎,也没有过不去的坎,游或不游呈坎,又有多大关系呢?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游过呈坎,我也若有所悟:呈坎本无坎,过坎亦徒劳;本来无一物,何必庸自扰。</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庆贵,高级经济师,曾任某市杂文学会会长,某区文联(社科联)副主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杂文、时评、诗歌、散文等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大公报》《侨报》《杂文报》《杂文月刊》《经典杂文》《杂文选刊》等境内外数百家媒体。曾获各类奖项数十次,其中,全国评论、杂文奖18次。一文获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金奖,三文分获2013、2014、2015年江苏省报纸副刊杂文一等奖,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年度杂文年选,已公开出版个人杂文集四部,创作成就、自传入书《中国当代杂文家》、《走近杂文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