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癸卯腊月二十九,下午一点半,姐弟俩陪老妈错峰启程,前往无锡大弟家过年,前半段一路畅通。途经阳澄湖服务区时停靠一会,虽然一年内三次路过,但好感依旧。</p> <p class="ql-block"> 室内大红灯笼高高挂,节日气氛浓厚。</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人不多,略显冷清。</p> <p class="ql-block"> 过了阳澄湖服务区至梅村服务区之间,行驶缓慢,好像有车祸。</p> <p class="ql-block"> 故到大弟家已近下午五点,弟媳差不多烧好了晚餐,准备开席。首日错峰出行,还算顺利,除去阳澄湖服务区兜留时间,多开了半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除夕,弟媳一大家每年都预订在酒店吃年夜饭,故无需忙碌。早餐后,姐弟仨陪老妈去无锡母亲河一梁溪河畔漫步。</p> <p class="ql-block"> 无锡母亲河,是无锡一方水土千年栖居的承载之所,是历代先民生息之源和情感的寄托。整体提升改造后的梁溪河,重塑“人、城、水”之间的情感联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造“梁溪十里画廊”,</span>一画美丽河湖风景,二画幸福栖居水岸,三画活力开放魅力,创造新理念引导下的未来诗意栖居水岸的样板。</p> <p class="ql-block"> 特喜欢每座桥墩下的亲民设计,横跨梁溪十里画廊约有八座桥,每座桥墩下都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闲暇健身运动场地,充分激活了桥下的这块灰色空间。</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了家附近横跨梁溪河的其中三座桥,隐秀桥下是舞蹈花园,鸿桥桥下是亲子花园,景宜桥下是乒乓乐园。每座桥墩下空间都挺大,一见此景就联想到我们的太极晨练,若有这样风雨无阻的桥墩,雨天也可照练不误了。</p> <p class="ql-block"> 以前常听大弟说去桥下打乒乓,原来脑海里浮现的是桥墩下有个很简陋的乒乓桌。这次到景宜桥下一看,长长一排共有九个崭新的乒乓桌,边上还有一排长椅可供休息,上面还放了座垫,考虑得既周全又暖心。</p> <p class="ql-block"> 喜爱乒乓的两兄弟,带着乒乓球拍前来,桥墩下打起了乒乓,老妈则坐在边上观战。</p> <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梁溪河畔行万步路,临近中午,回家吃饭。</p> <p class="ql-block"> 午后,阳台上晒晒太阳赏赏花。</p> <p class="ql-block"> 弟媳种花养花真不赖,灯笼花、长寿花,花开正当时,给节日增添了喜庆。</p> <p class="ql-block"> 傍晚,前往离家不远的泓历皇朝酒店享用年夜饭。开席前只拍了一张冷盆照片。</p> <p class="ql-block"> 甲辰大年初一,不想去大景点轧闹猛,大弟推荐了一个景点,古运河上的一座小岛一黄埠墩。恕我孤陋寡闻,还第一次听说,网上一搜,还挺有故事。(此为网搜图片)</p> <p class="ql-block"> 黄埠墩,位于无锡市梁溪区运河公园以北、吴桥以南,是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中的一个小岛,因春申君黄歇在此治理芙蓉湖而得名。黄埠墩上建筑始建于唐代(618年—907年),于1981年重建。黄埠墩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6.6平方米;墩上主要存有蓬莱门、望山楼两座建筑,以及康熙帝题字“兰若”和文天祥诗词碑等文物。黄埠墩在古代是供运河中航行的人们休憩的小岛,曾因三帝(吴王夫差、康熙帝、乾隆帝)、二相(黄歇、文天祥)、一青天(海瑞)登临而闻名。(此为网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座京杭大运河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岛,彼时墩上楼宇名为“水月轩”。关于“水月轩”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末王永积所著《锡山景物略》:“墩上有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垂柳掩映,不接不离。登阁九峰环列,风帆片片,时过几案间。”(此为网搜图片)</p> <p class="ql-block"> 黄埠墩风景之美,连朴素不爱玩乐的海瑞,在任应天巡抚时也曾到这里赏玩,并留下了环山临水第一楼匾额。清代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会在黄埠墩上停留,康熙把它比作水中的兰花,乾隆皇帝比喻黄埠墩为传说中的蓬莱,墩上建有他的行宫。(此为网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无锡北塘大街是观赏黄埠墩的最佳位置,可惜我们到达时,只见路边围墙竖立,河边正在整修,只能隔墙拍了一张。感觉自拍的比网搜的上两张图片更具古韵哈。</p> <p class="ql-block"> 随后绕道黄埠墩南面的运河公园内,想从这边瞧瞧运河中这座永不沉没的小岛。</p> <p class="ql-block"> 虽然此处观黄埠墩有点远,好在大弟有备而来,带上了无人机,小岛景象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午后阳光正好,姐弟仨陪老妈在运河公园内观景散步,玩玩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 望舳亭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望舻亭</span>临古运河而建,正是运河作为黄金水道舳舻千里,经久不衰的真实写照。“望舳”与“望舻”两亭作为运河公园中的标志性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物,是无锡江南文化和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拾级而上,在两亭中凭栏远望,可赏古运河碧波荡漾,也可观无锡城市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此为其中一亭。</p> <p class="ql-block"> 圆筒米仓,是运河公园中的标志性建筑物,是见证、传承无锡米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彰显着运河公园在历史上曾是无锡米码头和新中国成立后粮油运储及加工集中地的辉煌过往。</p> <p class="ql-block"> 旧址现保留有14个高20米、内径6米的筒仓和一处坡顶砖混仓库。该处建筑物造型独特,其前身为无锡市第二粮食仓库,于1959年由中国银行二栈、同源丰堆栈、联勤仓库合并而成,1966年改为国营仓库。</p> <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下走走逛逛一下午,很是悠闲自在。</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想想赏梅季节到了,去梅园看看。午后小憩片刻,两弟把我们送到梅园门口,他们去社区活动室打乒乓,我和老妈则进园,在明媚阳光下游园赏梅。</p> <p class="ql-block"> 梅园节日气氛挺浓,一进园门就遇上舞龙队,停下脚步观赏了一会。</p> <p class="ql-block"> 去年春天刚逛过梅园,故对园内道路还比较熟悉。先从左边一“古梅奇石圃”门洞进入,一眼就瞧见了上次找了半天的石洞望塔一景。</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树梅花正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 穿过古梅奇石,从另一“古梅奇石圃”门洞出来。</p> <p class="ql-block"> 又遇刚进门时碰到的这支舞龙队,择一高处拍了张视频。舞得一般,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图个热闹呗!</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是一片梅花林。可惜来早了一周,梅花基本未开。</p> <p class="ql-block"> 虽然大面积梅花尚未绽放,但暗香浮动的蜡梅还未谢。</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去,园内景致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蜡梅园,更是清香怡人。</p> <p class="ql-block"> 两个老妈同框,她觉得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 陪老妈走走歇歇三小时,又回到了近公园门口处。</p> <p class="ql-block"> 让老妈在亭子里坐着歇会。</p> <p class="ql-block"> 入园时人多未拍的景,再补上几张。</p> <p class="ql-block"> 此时游客已少了许多,站在大门囗的这棵梅花树下,对了老半天角度,总算拍了张还比较满意的梅花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两弟打完乒乓来接我们回家。</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三,原本想上午去渤公岛生态公园逛逛,瞧瞧湖面上群舞的红嘴鸥。到了那里发现封闭施工,只能在外面湖边远远地瞧上一眼。</p> <p class="ql-block"> 随后转向附近的荣巷古镇。荣巷古镇,也称荣巷历史街区,位于滨湖区,处在龙山、梁溪河围绕之中,占地面积8.22公顷。始于明代初年,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 荣巷最初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清末到民国年间,无锡涌现了一批民族工商业家族,其中以荣宗敬、荣德生为代表的荣氏家族使荣巷演变为街镇,给荣巷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建起一批融合了时代和乡土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荣巷西浜码头旧址(七宝柱),旧时荣巷交通闭塞,全靠梁溪河船运以通内外。东浜、中浜、西浜三大码头系荣氏于明初落籍长清里(现荣巷)后所建。其中西浜码头地处荣巷要道交汇处,荣氏族人为农、做工、经商、求学由沙船而信船、班船而后轮船,航运通苏沪杭,继之北上天津,南至南洋,都是以西浜码头为起点,码头因此变得热闹非凡。七宝柱竖于西浜码头岸边,因有七个佛名而称七宝柱。柱石质为花岗岩,柱高约1米多,上端有宽约5厘米的凹槽,下部埋入地面,柱上原有雕刻还清晰可辨。七宝柱是荣巷人船行前祈福保平安之处。1949年后,被船工变成揽船石柱。</p> <p class="ql-block"> 荣梅春宅,位于荣巷街区13号,建于1928年,为六开间三进,东有花园西有辅房,二、三进为转盘楼,窗花雕刻精细,为仿故宫式三层推窗。内外墙门,内墙门有精细砖雕。宅主荣庭怡,字梅春,8岁丧母,家境贫困,12岁到上海南翔学徒,两年后返家侍父。娶妻后他一意养鱼种桑,家业渐振,成为荣巷地区有名的养鱼大王,俗称“鱼阿大”。他一生热心公益,竭力为荣巷消防、教育、施药救抚、建造义庄出资出力,为乡人称道为仁义之人,1929年被公推为荣巷镇镇长。</p> <p class="ql-block"> 荣巷基督教堂,位于荣巷历史街区19号,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青砖青瓦,由于加入了中国元素,与整个古镇融为一体。2013年荣巷历史街区新教堂落成,成为该街区的一处独特又神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荣毅仁纪念馆闭馆整修中。</p> <p class="ql-block"> 可能还在规划或修缮的缘故吧!荣巷古镇显得相当冷清,逛一圈不到一小时,回家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 下午休息,晚上前往南长街观夜景。第一次打卡这条街,未曾想到夜幕下的南长街如此热闹,堪比节日中的上海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南长街内的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p> <p class="ql-block"> 一条结合了明清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时尚气息的街道,竟然毫无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 跨塘桥,是无锡古运河贯城而过文化景观中的一座景观桥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 瞧跨塘桥上人头攒动,让老妈坐着歇会,我去挤个热闹,看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 站在跨塘桥上观游船往来,赏古运河美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走出热闹区域,门口留张影。</p> <p class="ql-block"> 南长街的一边热闹非凡,而另一边却又十分幽静。瞧那夜晚的湖面波光粼粼,给人以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 不想节日轧闹猛的我们,无意中还是在这里撞上了热闹,不过对南长街印象不错,不知不觉游逛了两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这是节后大弟又去南长街、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一并放入。灯光依旧,而人流则少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上午在家门口的惠山森林公园散步,九旬老妈带头玩转每个健身器材,感觉比我们还玩得轻松自如。下午两弟又去社区活动室打乒乓了,我和老妈在家休息。前一天日游夜游,感觉老妈应该走得蛮累,尤其是夜游南长街,还来回走了一座蛮高的桥。</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转眼来无锡过年近一周了。上午帮忙洗洗晒晒,吃罢午饭,下午一点多出发返沪。路况尚好,还是在梅村服务区至阳澄湖服务区之间有一段行驶缓慢,也说是有事故。不过中途没停留,到家三点半,尚属正常。</p> <p class="ql-block"> 这一日,温暖如春,老妈在车上美美地睡了一觉便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节,辛苦了弟媳,每日换着花样做三餐。菜肴照片没拍几张,拼图一张,其中的青菜还是她自已阳台上种的呢!</p> <p class="ql-block"> 这一周,老天也特帮忙,天天风和日丽,除外出漫步、打球、健身外,还闲游了以前未曾打卡过的几个无锡小众景点,感觉均不错。除了夜游一晚外,每天晚上都陪老妈玩牌,这也是她最喜欢的。真可谓过了一个健康、悠闲、快乐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