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是梵语译音,意为“雪的家乡”。喜马拉雅山脉是雄伟壮丽的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腹地与南亚交往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km,宽200~350km,<span style="font-size: 17px;">平均海拔6000多米,</span>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超过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它们分别是:<br>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干城章嘉峰(8586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 (8462米)、卓奥友峰 (8204米)、道拉吉里峰 (8172米)、马纳斯卢峰(8156米)、南迦帕尔巴特峰 (8125米)、安纳布尔纳峰(8091米)、希夏邦马峰(8027米)。希夏邦马峰虽然在这10座高峰中排名最末,但有一点特别的是,它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也就是说,完全坐落在中国境内的山峰中,它是最高的。 加乌山远眺喜马拉雅山脉(拍摄于2020年09月2日) 珠穆朗玛峰(拍摄于2020年09月2日) 希夏邦马峰(拍摄于2020年09月4日) 许多人只知道喜玛拉雅横亘着连绵的雪山,一派蛮荒洪原。殊不知,上天是公平的,它给了喜玛拉雅最多的雪山最多的荒凉,却不忘在造山运动时硬生生的砍下数刀,给喜玛拉雅由东至西留下数条大裂缝,让南来的暖流得以沿着裂缝进入与北至的寒流汇合形成丰沛的降雨,裂谷因之变得美丽非凡、惊艳四方。这些沟谷大小不一,长短各异,形态更是千变万化,这样给地理划分带来了难题,因为每个大山沟都是无数小山沟组成的体系,可以深入细分成很多支系和次支系,甚至次次支系。沟谷的主流和支系之间很难找到统一的共性,所以各种学术资料在细分这些山沟时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div> 你有你的尺度,我有我的分寸,这样划分的结果自然就各不相同,譬如有些学刊把山脉南侧的五条山沟单独罗列,也有人认为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的子沟谷。这里,我们还是以塑造这些沟谷的水系在中国境内的流域完整度为依据,这样喜马拉雅整体上可以分成十三条大山沟,由东到西分别是:察隅沟、墨脱沟、扎日沟、勒布沟、洛扎沟、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含绒辖沟、吉隆沟、普兰沟、札达沟。(有些资料认为察隅沟不应列入喜马拉雅山脉的沟谷之列,其实察隅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之间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多多少少也能和喜马拉雅山脉挂上钩。)</div> <div><br></div><div> 为了欣赏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具有南亚气候特点的景色,从雪域高原到热带雨林,体验不一样的感受,我们计划穿越喜马拉雅山脉,路线规划图如下:</div> <div><br></div><div> 在我的游记走遍藏区之丙察察、墨脱秘境、新藏线等篇章里分别对察隅沟、墨脱沟、普兰沟、札日沟都有描述,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绒辖沟、樟木沟、吉隆沟还没有涉足;嘎玛沟地形复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与马匹,往返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我不具备进入嘎玛沟的条件。为了叙述的完整性,下面对察隅沟和墨脱沟做一个简单的回顾:<br></div><div> 察隅沟:是指帕隆藏布江源头、桑曲河、察隅河流域,位于西藏东南八宿县和察隅县境内。这条沟谷恰是喜玛拉雅山脉东缘在这里突遇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两股南北向的强大阻力,被迫断裂所形成的大裂缝。海拔大约从7000米到1000米左右。<br> 墨脱沟:是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森林广布,境内地面溪河与山川相呼应,呈树枝状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最高地段位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南脚处,海拔一般在4000~5000米左右,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山顶常年积雪,山势陡峭;最低地段为雅鲁藏布江出口处巴昔卡,海拔154米,平均海拔1200米。由于高山冰雪融冻侵蚀和河流的切割,使墨脱县绝大部分山地的切割密度大,切割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有的甚至6000多米,尤其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更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br></div><div> 这里只介绍2023年5、6月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时到达的扎日沟、勒布沟、洛扎沟、亚东沟、陈塘沟的情况。<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06 索松村~扎日沟</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 </div><div> 在索松村拍摄了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日出后,又下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江边近距离地拍摄了南迦巴瓦峰,离开索松村,经过雅鲁藏布江畔的佛掌沙丘,沿着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下午两点半在米林机场附近上了G219国道。导航显示,从米林机场到扎日乡约230公里,用时5 小时30分钟。<br> G219国道沿着川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蜿蜒向西南方向延伸。这段路况还比较好,车辆不是太多。两个多小时后,G219国道偏离雅鲁藏布江,向南穿越喜马拉雅山脉,这也是我们继墨脱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后的第二次穿越。我们在盘山公路上左拐右转地爬行,路况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随着海拔的升高,云雾在半山腰缠绕,仿佛我们来到了人间天堂。高原的气候就象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突然间天阴沉了下来,蓝天白云顷刻间变成了乌云压顶,感觉天就要蹋下来一般。加之路上几乎没有车辆,寂静的只能听到汽车发动机由于缺氧而发出格外的轰鸣声。快到山顶的时候,道路两边出现了雪墙,路面由于雪水融化、车辆辗压变成了炮弹坑、搓板路,泥泞不堪。亏了我是越野车,如果是卧车那就悲催了。我四次来西藏,走过了丙察察,去了甲应村,穿越了羌塘无人区,也没走过如此难走的路。所以说很多人说丙察察、甲应村的路难走,那是没有翻过比巴拉山口,如果走过了这段路,再难的路也就不在话下了。<b><br></b></div> 翻越比巴拉山口(海拔4758米)<div><br></div><div> 在雪墙中穿越、在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上颠簸了二三十分钟,才走完了世界上最难走的5公里路。一路是除了和一个大货车会车外,既没有会过车也没有车超过我。过了泥泞路段后,就开始盘旋下山,路况也好了很多。</div><div> 当时山上白雪皑皑,乌云压顶,随时都有暴风雪的降临;周围没有人烟,手机没有信号,我们的车就象一叶扁舟在喜马拉雅山顶上漂浮。也许当时的路况不容我分心,两手紧紧握住方向盘,观察着路面,找一些水坑小一点的地方驶过。过后回想起那段让人心惊肉跳的5公里泥泞道路,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如果那个时候车辆出现任何问题,那怕是轮胎被轧都会让我们孤立无援而身处困境,后果不堪设想。好在我们闯出来了,以后这样的冒险行动还是要尽量避免,不得不走的路也要做足功课,有备无患。</div><div> 天黑前我们到达了扎日乡,这个只有一千多人的小镇。由于游客比较少,镇上的吃住还是差一些。我们入住了一家条件一般的民宿,不远处还有一家川菜馆。晚饭我们就在这家川菜馆用餐,味道嘛马马虎虎,只能填饱肚子而已。</div><div> </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07 扎日沟~玉麦乡~隆子县</b></h1><h3></h3><div><br></div><div> 吃完早餐后,登高远望,整个镇子尽收眼底。</div> 远眺扎日乡 远眺扎日乡<div><br></div><div> 扎日沟位于山南地区隆子县东南部扎日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生态景区。扎日沟与印度非法侵占的我藏南地区接壤,因扎日神山而得名,以其原始生态保存完整而著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文化,是西藏著名的转山圣地。景区内包括错嘎湖、扎日山、扎日沟等主要景点,平均海拔约为2600米。扎日山是西藏二十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达瓜西日神山”,其神圣与美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朝圣者。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如错嘎湖,其周边为沼泽地,环绕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山上的冰川洁白无瑕,瀑布如白莲般挂在岩石上,最终流入措嘎湖,形成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虽然扎日沟风景优美,但靠近藏南地区的印度控制带,范围有限。当地人建议我们去看看珞瓦新村。 </div><div> 珞瓦新村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南,是我国少数的麦线以南的管辖区域。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海拔2735米,安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山沟谷之中,森林茂密、流水潺潺。2017年新村落成,2021年1月,98户群众分别从隆子县6个乡镇搬迁到此。</div><div> 珞瓦新村的落成,标志着我从邻国收回朗久130平方公里,实控线向南推进5公里。村庄附近已有边防部队驻守,而更南面的3791高地有我方的一个前沿哨所。<br></div><div> 我们驱车朝着珞瓦新村方向驶去,远远看见一座漂亮的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开阔地中,旁边还有一条小河流过,真正的世外桃园。路过村庄时我们没有停车,继续向前开,看看到边境是一个什么情况。大约往前走了两三公里,公路就被两扇铁门锁住了,我们只好掉头返回,到新村参观。村子里几乎见不到人,也许他们出去放牧了,也许他们下地农耕了。</div> 珞瓦新村(网络照片) 珞瓦新村 珞瓦新村 居民门廊<div><br></div><div> 从村子里参观出来,我们沿着转山的路走进了一段后,便离开扎日沟,边走边欣赏着美景。</div> <div><br></div><div> 原本要去看看附近有名的机甲寺,但导航上找不到去的路线,路边也没有指示牌,不知不觉又返回到了G219国道。随着海拔的升高,道路两边又出现了雪墙,大地上被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在G219国道上行驶了大约30多公里,根据指示牌显示下了国道,朝玉麦乡方向又行驶了30多公里就到了玉麦乡政府所在地。<br></div> <div> 远眺玉麦乡</div><div> </div><div> 玉麦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行政区域面积3534.97平方公里(实际控制1987平方公里),几乎占据了整个隆子县版图的三分之一。玉麦乡辖2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玉麦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玉麦乡常住人口为266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乡镇。2019年,玉麦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div><div> 这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再也普通不过的乡,但它的背后却有一个非常动人乃至感动全国人民的故事。下面就把玉麦乡的前世今生梳理一下。</div><div> 追溯往昔,玉麦乡的故事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回溯至遥远的岁月。1960年,这片土地被正式命名为玉麦乡,然而,因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众多居民相继选择离乡背井,踏上迁徙之路。在搬迁的浪潮中,大多数人选择了远行的道路,然而桑杰曲巴却逆流而上,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坚守原地。<br></div><div> 桑杰曲巴出生于1935年,是玉麦乡的第一任乡长。自幼年起,他便与这片巍峨的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片绿叶、每一块砾石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桑杰曲巴坚信这片土地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血脉,他誓要守护,决不让它成为遗忘之地。行动胜于言语,他与女儿卓嘎、央宗毅然成为了玉麦乡最后的三位守护者,共同坚守在这片他们心灵深处的家园。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玉麦乡仅有桑杰曲巴和他的两个女儿卓嘎、央宗一家人,被外界称作“三人乡”。他们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的承诺。自那以后,桑杰曲巴一家的日常便紧紧与守护边疆的使命相连。每日晨光初现,他便身着一袭庄严的藏袍,臂上佩戴着醒目的红色袖章,手执鲜艳的国旗,坚定地踏上边境线的巡逻之路,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在长达34载的岁月里,桑杰曲巴始终坚守着这条巡逻之路,未曾有过丝毫的懈怠。父亲去世后,卓嘎成了玉麦乡第二任乡长。</div><div> 岁月流转间,玉麦乡悄然蜕变,昔日被称作“孤寂三人之地”,而今已蜕变成为“幸福小康之乡”,这片昔日沉寂的疆土,正勃勃生机地展现着崭新的面貌。 如今的玉麦乡,已有两百多人,一幢幢漂亮的藏式民居、洁净的街道、小学、卫生院等,展现出新玉麦的风貌。边防派出所也已进驻玉麦,军警民共同守边固土成为现实。从当年的“三人乡”,发展成为拥有67户250多人的小康乡。越来越多人来到玉麦、留在玉麦。“玉麦也是我们的家”,是新“玉麦人”的真挚告白。<br></div><div> 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前的2017年9月,卓嘎和央宗给习总书记写信。姐妹俩汇报了在父亲的带领下,一家人不畏山陡路险,交通闭塞,扎根玉麦几十载为国守边的故事,讲述了玉麦乡从当年的“三人乡”到如今9户32人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同乡亲们一起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div><div> 2017年10月28日,十九大闭幕的第四天,习近平就给卓嘎和央宗写了一封回信。总书记的回信说:“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他还写道,“我向你们、向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总书记还说:“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的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他还说:“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div><div> 2018年12月,玉麦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div><div> 我们在玉麦乡一家川菜馆吃了午餐,在村子周围参观游览了一圈。</div> <div><br></div><div> 离开玉麦乡,1个小时后回到了G219国道继续前行。汽车盘山而上,随着海拔的增高,周边又出现了茫茫雪原。</div> <div><br></div><div> 翻越了恰拉山山口后,一路向下。经过三安曲林乡,下午六点左右到达了隆子县,入住酒店。</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08 隆子县~千年古沙棘林</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东章瀑布~勒布沟</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 </b>早餐后我们就出发了,在G219国道上行驶近60公里后,转入G506国道再行驶10多公里,在拿日雍错旁转入Y347县道行驶大约30公里,中途翻越热玛拉山口(海拔5061米),不到10点就到了错那市曲卓木乡政府所在地的天然古沙棘林。</div> <div><br></div> <div> 千年古沙棘林</div><div><br></div><div> 资料介绍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br></div> 我们停好车,顺着小道进入林子里。林子比较大,一眼望不到边,横七竖八或站或倒着,没有规律也没有人管理。我们穿梭在林子时,找那些树干粗、树龄长的沙棘树拍照,每棵树杆上都标注了树的藏名、年份、性质和价值,但始终没有发现千年以上的树,最古老的树龄也就200年以上,所以说这里的“千年”也许就是一种夸张的称谓罢了。 <div><br></div><div> 看到这些树各种各样的形状,不由的让人想起我们胡杨林来,只不过胡杨林有人炒作,沙棘林没有人涉足而已。</div><div> 在沙棘林欣赏、拍照后,我们原道返回到G506国道,在高点处拍了一张拿日雍错照片后,继续向错那市驶去。</div> 拿日雍错一角<div><br></div><div> 大约12时许,我们到了错那市。</div><div> 错那市,藏语为“湖前面”的意思,2023年撤县设市,由山南市代管。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珞隅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边境城市之一。 总面积3512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错那总人口16068人,辖1个镇、5个乡和4个民族乡,27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55个村民小组。错那市人民政府驻麻麻门巴民族乡。 </div><div> 极端最低气温-32.9℃,极端最高气温18.2℃,全年无霜期仅有42天,常年天气寒冷,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以雪、洪、霜灾尤为突出,是典型的高寒城市。<br></div><div> 我们在错纳市找了一家经营河南烩面的餐馆吃午餐,饭店老板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曾经在错纳边防部队服役。退役后没有回原籍,选择了就地开饭店,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来饭店消费的基本上都是当地边防部队的战友。正是由于他有这段经历,我就询问他如何去东章瀑布和勒布沟,由于这两个地方一个在错纳市的东南方,另一个在西南方。去了东章瀑布后还得返回市区,再去勒布沟,这样我们就得走回头路。饭店老板告诉我,从东章瀑布有一条国防公路可以直接去勒布沟,路况很好,不用返回市区,导航上没有这条路。我喜出望外,连声谢谢。</div><div> 吃完了一大碗原汁原味的河南羊肉烩面后,我们告别了饭店老板,按他指引的方向朝东章瀑布驶去。导航上根本找不到东章瀑布,只能导兰普乡。</div><div> 东章瀑布,位于错那市浪坡乡(兰普乡)南部浪坡沟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高原原始森林河谷处,印占。东章瀑布是错那市藏族人心目中的一个圣地, 其南方有印度的哨点。东章瀑布南边,是印占多果尔草场,牧草茂盛、坡度柔缓,曾是错那当地牧民的夏季牧场,现已无法前往放牧。<br></div><div> 车辆行驶了不到20分钟就到了一个边防部队的营地,公路在这里被横杆阻挡。这时有一个哨兵向我们走来,在查验了我们的边防证后,询问我们到这的目的。我们就对哨兵说想看看东章瀑布。原以为要费很大的周折,出乎意料的是哨兵让我们把手机、相机存放在哨卡的一个寄存柜里后,可以进去参观。我们一行四人都上缴了各自的手机,相机虽然没缴,也不敢随意使用,因为周边都有摄像头。车开到了停车场,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导航用的手机还在车上,下车的时候就顺手带了下来。营地旁边就是一条小河谷,我们沿着小道到河岸边,印军的哨所近在咫尺,抬头望去东章瀑布就在眼前,有一面印度🇮🇳挂在旗杆上。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这样被他们抢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div><div> 这个时候,我偷偷地拿出手机,手忙脚乱地朝着瀑布方向拍了一张照片,真是做贼心虚,就没敢好好的大大方方拍上几张,也没来得及照一个特写镜头。</div> 被印度占领的东章瀑布<div><br></div><div> 看完东章瀑布后,我们到哨所取上了各自的手机,经哨兵同意我们继续走国防公路去勒布沟。</div><div> 在无名公路上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后上了G560国道,不久便到了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垭口,然后开始一路拐折向下,这便是中国境内最险最窄的波拉山拐道,垂直落差高达1700米,发卡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180度的急拐弯多达100多处,川藏线上的业拉山七十二道拐与之相比,也都是小巫见大巫了,难度可想而知。从波拉山垭口下到2800米的勒布沟,大概要花上二十来分钟,整条公路如同游丝一样盘旋在烟云中,路上团雾和阴雨特别多,雨季根本看不清全貌,冬天如果碰到下雪结冰,路况更是不敢想象。所以一定要在天亮的时候走,一定要在天亮走。<br></div><div> 这条曲折拐道本是一条羊肠小道,只能通行骡马,1962年中印战争时,我方将士用了22天时间强行抢修出来的。当时我十八军将士由此向南出击,一度收复了达旺和德让宗,甚至打到了邦迪拉,最后又撤回了勒布沟,主观原因是不愿和友好了一千多年的印度交恶,客观原因是路途实在太过险恶,后勤物资实在无法供应得上。<br></div><div> 虽然道路险峻,但大雾下开满高山杜鹃的山坡依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不由得多次停车拍照。</div> <div><br></div> 下午5点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一股暖风扑面而来。第六感观告诉我,仓央嘉措故里勒布沟到了。<div> 勒布沟是门隅地区的中国控制带,是错那市境内波拉山南侧的一个著名景区,在喜马拉雅山东段的一条南伸式大峡谷,西方是不丹王国,南方是门隅核心的达旺地区,从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亚热带湿润地区,犹如小墨脱。勒布,藏语意为“好的地方”。这里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一年四季常青,盛开着美丽的杜鹃花、茉莉花、月季花和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堪称西域高原一绝。在古木与竹林相间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随处可见峭壁悬崖,嬉闹的猴群和飞鸟。</div><div> 勒布沟地貌和墨脱沟、扎日沟很像,都是气候湿润溪流奔腾的亚热带森林河谷。由于纬度比墨脱沟还偏南两百来公里,所以受印度洋水汽影响更深,甚至卫星地图上该区域上空也全是皑皑白云,可以想象水汽之丰富程度。<br></div><div> 勒布沟空间不大,就是一条狭长的山间谷地,里面分布着勒门巴民族乡和麻麻门巴民族乡两个乡镇。<br></div><div> 造就勒布沟的是娘姆江,该水发源于错那市西侧的曲卓木乡。拐道上一下来,便看到右侧的娘姆江激流奔腾,一路喧哗南下,空气潮湿得似能挤出水来。行车路边有一个服务区,设有停车场和卫生间,附近有一个跨江铁桥,过了铁桥来到对岸,立时大树密布,林荫蔽日,一地的苔藓和林荫植被,一堵凹陷的陡崖下,建有一间木屋,那便是当年十八军的前线指挥所,军长张国华就是在此指挥部队反击的。</div><div> 1962年,根据中央决定,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主要负责作为主战场的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向战役的指挥。当年(1962年10月15日至24日期间),张国华将军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克节朗战役首战的胜利。</div><div> 我们停车进入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指挥所旧址参观,缅怀先烈们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光辉事迹。<br></div> 指挥所<div> </div><div> 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指挥所,几乎没有人知道。但这里曾指挥的那一场战争却是惊心动魄,全世界都知道。如今这个复原的小木屋里已空无一物,门锁紧闭,如果没有指示牌,你或许认为它是护林员存放用具的临时工房。</div> 弹药库 陈列馆<div> </div><div> 参观完对印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后,行驶大约4公里就来到了麻麻乡。麻麻乡这个听起来萌萌的名字,听过一次就能很容易地记住。和这个名字相配的,麻麻乡所在地麻麻村的山村景色和居住环境同样让人过目难忘。这里绿树青山环抱,山中薄雾萦绕,清澈的河水从村旁流过,滋润着整个村庄,也滋润着人们的日子。 </div> 麻麻村一暼<div><br></div><div> 我们入住的家庭旅馆是由一家门巴族人开的,他家住的是一套上下两层的楼房,相当于内地据说的连排别墅,是由政府提供的。一楼他们自己住,二楼作为家庭宾馆对外接待或出租,收入归自己。<br> 店主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和自己政府每月都会给几千元的养老金,日子过得相当幸福。他还说这里的村民孩子由政府出资上学,考上大学还有奖学金,这一切都得感谢党和政府。其实在扎日沟、玉麦乡都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没有近距离地和当地人聊天证实,在勒布沟得去了验证。<br> 麻麻村不大,但设施比较齐全,村委会设在村中心,附近有几家餐馆,还有村民活动中心。我们吃饭晚餐后,先来到了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行宫参拜,由于天色已晚,管理行宫的人员下班了,只好在外面拍了一张照片,明天早晨再来。</div> <div> 仓央嘉措行宫<br></div><div><br></div> 仓央嘉措的出生地就在门隅地区达旺的乌坚岭,那里目前仍被印度非法占领。行宫始建于15世纪中期,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房子坐落在一块神奇的巨大岩石上,看得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 据传,这块岩石由一头神象从灵山驮运至此,在放下时,因为绳子断裂,灵岩跌落一分为二,行宫就建在其中一半岩石上。 仓央嘉措八岁时,和父母在这里住过一晚。<br><div> 突然会来悦耳的音乐,循声走了过去。原来是村里组织的篝火晚会。村民们穿着民族服装,随着悠扬的乐曲载歌载舞,不少游客也加入了他们的先烈翩翩起舞,好不热闹。</div> 麻麻村的篝火晚会<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09 勒布沟~措美县</b></h1><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勒布沟的景点主要有仓央嘉措行宫、野狼谷、岗亭瀑布和森木扎,早餐后我们就来到了仓央嘉措行宫拜谒,行宫已经有人进出了,有人煨桑有人参拜。</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小贴士: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或者院子中央,或者在屋顶依山处),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柏枝、(青稞面)等物,顺便献酒洒浆,添嘛呢箭杆。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br></div> <div><br></div><div> 进入了行宫的院子,先是绕着小房子转了一圈,然后拾级而上进入了房间,这是一间不到五六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有一位喇嘛在打坐,嘴里念着经。靠墙有一个供台,上面供奉着佛主和各路神灵。我参拜了神灵,并向喇嘛致意后退了出来。</div><div> 我们计划先去野狼谷,从麻麻乡开车往勒乡走,刚开出不到五分钟,在左手边有一座桥,有明显的野狼谷指示牌,过桥顺着山路开不到十分钟有停车场。野狼谷属于山间峡谷的徒步路线,爬升度不高,老少皆宜。沿途有明显的路标,顺着石头台阶走不会迷路。景色非常美,但用相机或手机是完全拍不出来那种效果的。</div><div> 原路返回到麻麻村后,向着岗亭瀑布和森木扎指示牌方向行进,几分钟后在路边的悬崖上有一幅壁画,据说是唐僧的自画相,我们停车拍照。</div> 唐僧自画像<div><br></div><div> 汽车时而在山上盘旋,时而下到河谷,不管山上河谷,风景这边独好。</div> 川流不息的河水流向了境外 川流不息的河水流向了境外<div><br></div><div> 继续前行了十多分钟,耳边传来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撞击声和河水的奔流声。拐弯就看见了明显的瀑布和最佳观景点指示<br>牌,在路边停好车,来到最佳观景点,抬头望去,只见瀑布从天而降,非常壮观。<br></div> 岗亭瀑布天上来 岗亭瀑布天上来<div><br></div><div> 岗亭瀑布分两段,最下面一段停车即可见,上面一段需要爬20分钟台阶。据说岗亭瀑布正在修建玻璃栈道,预计2024年建好。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到上面去,而是继续向前,准备去森木扎景区。<br></div><div> 森木扎景区位于勒门巴民族乡,距离乡政府驻地大概4公路。这里古树参天、竹林密布,激流汹涌,飞瀑高悬,也是自然风光绝美之地。<br> 传说中,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播佛法时曾来到森木扎,他以法术降服了门隅地方的女魔,把女魔镇压在了这里,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关于这个故事的圣迹,如莲花生8岁时走过的脚印、莲花生的袈裟、栓马桩和喂马槽;莲花生镇压降伏的倒地女魔和躺着的骨架;莲花生化身为文殊菩萨时用过的长刀;莲花生乘骑过的大象和骏马;莲花生戴过的莲花帽还有传说莲花生引出来的由石盆接着的泉水等。<br> 此外,森木扎还有蛇形石、六字箴言石、顺天索、龙盘树、印度神石、森木扎瀑布、石狗、石马以及形似男女生殖器的奇石、检验人心善恶好坏的洞穴等等。<br></div><div> 顺着岗亭瀑布继续往前两三公里就到了勒乡,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导右是去森木扎方向,虽然是条破烂的陡坡路,但这是去森木扎的必经之路。三四公里的路程,路窄弯多坑大,路标准的发夹弯炮弹坑,会车都很困难。我们鸣着笛,一鼓作气爬了大约三公里的上坡山路到停车场。那里已经停了几辆车,有一排房子,也许是游客中心,还有工作人员,但不收门票。景区导览图标注的很清楚,由于山上有猴子出没,在入口处还提供了竹竿,以防山间猴子骚扰。</div><div> 按导览图一路走去,每到一个岔路口都有路牌指示,顺着路走就不会迷路。这里的路比较平缓,不像野狼谷那样陡峭,走起来也比较轻松,不一会就到了龙磐树。</div> 龙磐树<div><br></div><div> 龙磐树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奇观,此树在石头上无土生根发芽,根在石头外往下生长,把整个石头包围,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经意的看到石头上的树根,就像几条龙盘卧在石头上,故名龙磐树。</div> 红豆衫——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div><br></div><div> 沿着步道继续前行,一路走过了莲花生大师8岁脚印、仓朵嘉措讲经台,来到了山顶的神瀑。据说绕三圈被水打湿头发是一件吉祥的事情,我们就到神瀑下面去拍照留念,头发被水打湿了,相信我们的运气会非常好。</div> 神瀑<div><br></div><div> 神瀑下面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一个椅子,上面有仓央嘉措的诗句,大家在此拍照留念。</div> <div><br></div><div> 在神瀑旁边的房子有一根管子伸出来,据说是神水,喝一口真的甘甜清凉。有一位老妇人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了很多银碗(也许是铁的),仔细一数一排七个三排二十一个碗,提了一个塑料桶,从那根管子里接水,再一瓢一瓢把碗盛满水,然后再一一倒掉,接着再重复上面的动作。这时我猛然想起来她是在供水。</div> 供水<div><br></div><div> 小贴士:藏传佛教中要供七杯水,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大地上走了七步,为了纪念这个缘起而供水七杯,最常用之供品为清水。 供水是积聚功德、消除贪瞋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水有八种功德、八种表义,所以供水因缘十分吉祥:凉—表持戒清净; 甘—表能享百味食; 轻—表身心壮健; 软—表意念柔顺; 清—表心清明; 无臭—表除一切障碍; 益喉—表语美妙; 养胃—表身无病。</div><div> 我们回到停车场,回到了麻麻村吃完午餐后,启程去下一个目的地:措美县。</div><div> 从勒布沟去措美县,大约180公里,必须原路经错纳市回到拿日雍措,朝昨天去过的千年古沙棘林方向又一次翻越了热玛拉山口,从古沙棘林旁边插过去,然后继续向前,回到G219国道后,最后到达措美县。</div><div> 这里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昨天从隆子县直接去勒布沟,时间宽余还不走回头路,可是我们选择了先去古沙棘林,再去勒布沟,走了很多冤枉路,所以出行要把路线规划好才是。</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0 措美县~洛扎沟~洛扎县</b></h1><div><br></div><div><br></div><div> 早餐后,我们继续沿着G219国道一路向西出发了。今天主要是沿途参观措美著名的碉楼、卡久寺和赛卡古托寺。</div><div> 西藏境内的碉楼遗址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的林芝、山南、日喀则等,措美县境内是高碉建筑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大都在公元11~12世纪建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石块或片石砌建,另一类是夯土筑成。55%属于夯土结构,45%属于片石结构。少数碉楼具有附属建筑,并紧靠碉楼,楼内层高1~3层不等,周边有农田和结构与碉楼相似的原住民房,大部分碉楼建在沟谷地区,部分建在比较独特的山顶。碉楼的外形和构造大同小异,均为1~4层以上,立面呈梯形,正面建有投石槽,与门宽相等,用于投石砸敌人。四面墙设有小窗口,呈三角形,内宽外窄,用于采光和观察。这种碉楼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可以抵挡外敌入侵。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古迹,由于疏于保护,人为破坏也自然侵蚀已破败不堪了。</div> 碉楼内部<div><br></div><div> 沿途坡上的、岗上的、平地的形形色色的碉楼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时不时停车要么拍照要么近距离观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偶尔还进入破败不堪的碉楼内部一探究竟。</div><div> 沿着洛扎下曲(河流名称)一路盘旋着从措美县进入洛扎县,就意味着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洛扎沟区域。</div><div> 洛扎县属于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山区,峡谷众多,其峡谷风光勘称一绝,尤其以拉康峡谷风光和拉郊峡谷风光最为秀丽。</div><div> 洛扎藏语意为“南部大峡谷”或“南方的悬崖”,山脉连绵,雪峰高耸,峡谷深切,湖泊星罗。<br></div><div> 洛扎沟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东方是错那县)洛扎曲的漫长峡谷。地缘位置上看,洛扎沟整体上临近不丹北部,位于中不两国边境接壤处。整体上呈倒写的“入”字形,洛扎县全都处在这道高耸曲折的山沟里。</div><div> 塑造洛扎沟的是一条名叫洛扎雄曲的河流,全长约七八十公里,发源于洛扎县西部扎日乡的娘岗康日峰北侧的冰川。冰川融水先是向东流经洛扎县城,然后拐向东南部的生格乡,在生格乡接纳上西部色乡过来的熊曲后,继续往南流至拉康镇,然后再接纳上措美县方向过来的虾曲,这时候始称为洛扎曲。洛扎曲继续拐向东南方向,流到边境小镇白玉俄姆勒莎后,紧贴着中国和不丹边境往南,然后进入不丹的松卡尔,再改名为库鲁曲,最终在印度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br></div><div> 事实上,整个洛扎境内到处都是大悬崖,不同地段呈现出不同的形貌品相:洛扎县城到生格乡的洛扎雄曲段,峡谷虽然绝对高差不大,但是山体大都呈垂直姿态,岩石也基本上属于同一品相,说明地质历史上本为一体,后来硬是被流水切割开了;生格乡到色乡的熊曲段,以及升格乡到拉康镇段,大体形貌和上面类似,只是峡谷没有上述地段险峻;措美县到拉康镇的虾曲段,峡谷落差极大,路经此处的219国道就像一条弯折的细线一样穿行在悬崖峭壁上,看上去特别险峻,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雄鹰之路”,意为只有雄鹰才能飞越的天路。<br></div><div> 洛扎沟人文历史悠久,古迹遗存也非常丰富,保存有朵宗和杰顿珠宗这样的古代西藏衙门,也有顿尼林拉康和枯廷拉康一样的文成公主时候建造的神殿,还有吉堆古墓群这样的吐蕃时代的古墓群,此外还有门当石刻、得乌穷摩岩石刻等。<br></div><div> 在拉康镇,午餐后就去了卡久寺。</div><div> 建于公元1570年的卡久寺全称“吉祥隐修院”,一个位于中不边境的神秘寺庙,隐藏在洛扎县拉康镇背后名为“佳普晋”的云雾缭绕的森林群峰之中。四周植被茂盛,鸟语花香,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令人身临其境,雪山、森林、草原,不仅景色秀丽,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地方。无论你是信徒还是游客,这里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div><div> 卡久寺是莲花生大师五大隐修圣地之一,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闭关7年7个月零7天。因此,卡久寺在藏族朋友的心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是藏族及周边地区佛教徒重要的朝佛圣地,是许多修行者寻求心灵净化的地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远眺卡久寺(网络照片)<div><br></div><div> 在卡久寺,你可以遇见各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丹国鸟棕尾红雉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赤斑羚都是这里的常客。然而,这里也有潜在的危险,比如伤人的棕熊,一定要小心谨慎。<br></div><div> 卡久寺有两条朝圣路线,转经道和转山道。转经道只需20分钟就能走完,而转山道则需要4-6小时。沿途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深厚的宗教氛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选择了转经道。我一边口中默默咏诵着六字真言,边拨动着转经筒走完了转经全程。<br></div><div> 随后进入寺内,叩拜佛主和各路神仙后,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色乡的赛卡古托寺。</div> <div> 卡久寺转经</div><div><br></div><div> 赛卡古托寺,又称桑喀古托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色乡,距今有900多年历史,距县城43公里,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海拔3700米,为噶举派寺院。该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和玛尔巴大译师,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div> 赛卡古托寺<br></div><div><br></div><div> 寺内有米勒日巴建造的著名的九层佛塔,大约30米高。在塔顶有一圈转经道,是西藏最惊险殊胜的转经道,只有一脚的宽度,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只有头顶上方有一圈可以用手攀附的手指粗的钢筋,据说转一圈可消除罪孽。我从一层开始向上爬,楼梯非常的窄,只能容一个人上下。到了九层,房里里坐着一个喇嘛,我向喇嘛行了礼后就跨出门,手扶着钢筋坦然地转完了一圈。从下面往上看,让人心惊肉跳腿发软,但站在上面也就不觉得害怕了。<br></div> 九层佛塔 最惊险的转经道<div><br></div><div> 赛卡古托寺西南部还有一个碧玉一样的构造湖泊——白马林错,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去。</div><div> 从赛卡古托寺出来后,原路返回到G219国道,向洛扎县城驶去。公路沿着崎岖的洛扎雄曲(洛扎曲的主干)峡谷成不同的姿势蜿蜒前行,谷地的河水也随着地势时而舒缓,涓流潺潺,时而汹涌澎湃,浊浪滔天,在幽深的峡谷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高山飞瀑跌落。到达洛扎县城后入住酒店。</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1 洛扎县~康马县</b></h1><div><br></div><div><br></div><div> 早餐后我们就出发了,在山谷、大山里绕来转去,让人晕头转向。大约十时许,一片晶莹剔透, 湛蓝的湖面映入眼帘,那种感觉,真是醉了,无法形容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原来是普姆雍措到了。</div><div> 普莫雍错位于山南市洛扎县和浪卡子县交界处,地处喜马拉雅山脉间。湖泊东西走向,面积约292平方公里,湖岸线长94公里,湖面海拔约5010米,是喜马拉雅山脉间的一个高原淡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div><div> 普莫在藏语中是“少女”的意思,雍措是像碧玉一样的湖泊;所以普莫雍措又称“蓝宝石般的少女湖”、“像少女一样的清澈湖泊”。传说它是被莲花生大师所加持的圣湖。此外,关于普莫雍错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传说,讲述了一位仙女与放牧人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最终化作了这片美丽的湖泊。</div><div> 普莫雍错湖面晶莹剔透,湛蓝如镜,周围被连绵的雪山环绕,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边草地茂盛,环境优美,是徒步旅行和探险的理想地点。湖区生态环境丰富,有野驴、野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出没,湖畔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神殿,文化底蕴深厚。<br></div><div> 我们先是在环湖公路的南边行驶了十多公里,在路边停好车,穿过一片草地徒步来到湖边。<br></div> <div> 普莫雍措一角</div><div><br></div><div> 站在湖边回头望,蓝天白云下的草原上有牦牛有岩羊,星星点点,一幅美妙的图画,就连我们的车也成了牠们的陪衬。</div> <div> 我们上车后,返回G219国道,在2168公里处附近,有一条小道可以开车到湖边。我们下车后由远到近看着湖面,她就像一个有心事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坐在那里发呆。这里处处都是干净的,环抱她的雪山是干净的,周围的草地是干净的,有时蔚蓝的天空也是干净,没有一丝云。走近湖边,能看到清清湖水下的白色砂石,波光粼粼,让人流连忘返。</div> <div><br></div><div> 回到国道继续向前,不远处就是推瓦村。推瓦村被称为“最高的村落”之一,坐落在山南地区的蒙达岗日雪山脚下、普莫雍错湖畔,海拔5070米,氧气含量只有中国内地的一半,是世界上最高的行政村落。全村人口只有43户,不到160人,平均寿命却只有45岁,可是,村民们还乐在其中不愿意搬走。绵羊和牦牛是村子的收入来源,每家每户都有纺织机,自己编织毛毯和衣物。</div> 推瓦村<div><br></div><div>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推瓦村,村子建的非常漂亮,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猜想肯定是政府为村民建的吧。在村口遇见两个小朋友在玩耍,我就给掏出糖块给他们,他们用藏语对我说了谢谢,好在我能听懂的只有这句话了。</div> 可爱的小朋友<div><br></div><div> 我们的车子在村子里的水泥道路上转了一圈,来到了一个广场,广场旁边就是推瓦寺。那里有很多村民在干活,好像是在维护一个寺庙,他们又说又笑,显得非常轻松自在,根本看不出这是在海拔近5100米的高原。</div><div> 原来这个寺庙号称天堂入口的推瓦寺。推瓦寺,只有一间佛殿,一个僧人,寺庙依普姆雍措湖而建。据说这个寺庙长久以来,为了保护这个寺庙,村民们不断地进行修复。推瓦村的人,每天都要去寺庙转转,依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不例外,进入佛殿叩拜各路神灵。</div> 推瓦寺(网络照片) <div><br></div><div> 从佛殿出来,村民们也收工了。正在这时传来了高昂的音乐声,紧接着就驶来一辆挂满各种商品的小卡车住在了广场上。村民一下子都围了上去,我也凑上去一探究竟,原来是走街窜巷的现代货郎。 他们不但售卖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还给手机贴膜,把手机里的照片打印出来,真是贴心的服务。我们也拿出带的自热米饭,准备吃午饭。</div> 村民们陆续回家了,货郎车也开走了,广场恢复了安静。这时走来一个喇嘛,我上前双手合十,对他说扎西德勒,喇嘛也很友好地给我回了一句扎西德勒。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再也没有进行互动了。 <div> 站在广场上眺望普莫雍措,湖上没有风,湖面如同镀了发蓝的金属盘,白云如同行走的羊群,静悄悄划过天际。最美的湖,自我感觉比玛旁雍措、拉昂措和纳木措更美。<br></div> <div><br></div><div> 广场上没有了喧嚣声,在观影台的悬崖下却传来了叽叽咋咋的鸟叫声,探出身子循声向悬崖看去,一群海鸥在那抢食游客抛下的食物。这里的湖水清澈透底,湖面上游着海鸥,湖底下游着鱼,水上水下和睦相处,一派和谐景象。</div> <div> 海鸥与鱼和睦相处</div><div><br></div><div> 吃完午餐,在G219国道上沿着普莫雍措向西驶去。这时路边突然窜出一群岩羊,让人惊喜。从羊群的构成上来看,这是一群羊妈妈带着刚刚出生了小羊羔,从水草丰盛的湖边回到山上去。这群羊妈妈羊宝宝们对我们没有丝毫惧怕,悠悠闲闲地在公路上走过,有的羊宝宝还钻到羊妈妈的肚皮下去吮几口。我们一直等这群岩羊上了山才启动汽车向前。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观赏岩羊。在稻城亚丁我曾两次看到岩羊,一次是急速从我前面飞驰而过,另一次是远距离在草地上吃草。</div> <div><br></div><div> 小贴士:岩羊是偶蹄目牛科岩羊属哺乳动物。颜色与岩石相像,两性皆具角,雄羊角大而弯曲,角外表具不明显的横棱且体壮实,雌羊角短小;头较小,眼大,耳小,颏下无须;体背面为棕灰或石板灰色略有蓝色反光,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四肢的前面为黑褐色;尾宽扁,黑色,长约18厘米。</div><div> 岩羊分布于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区也有分布。栖息于海拔2500一5500 米高原、丘原和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地。岩羊视、听觉灵敏,行动敏捷,善于登高走险。喜群居,往往聚集几头到数百头的大群。白天活动,站或躺卧在岩石上,晨昏下至草坡。岩羊以各种灌木的枝叶、青草、禾本科的植物、地衣为食。岩羊1.5岁性成熟,发情期9-10月,妊娠期约160日,每胎产1仔,哺乳期约6个月。岩羊寿命最长达 24 年。<br></div><div> 岩羊是中国特产动物,可饲养于公园以供观赏。根据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中国约有岩羊460000只。由于盗猎、人类活动影响、灾害性气候、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与家畜竞争食物等因素是岩羊面临的主要生存威胁,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岩羊是雪豹的主要猎物,狼、金雕等猛禽都是它的天敌。 中国现已对岩羊活动的主要区域建立保护区,保护区内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种群动态和疫病监测工作,对于发生灾害气候的年份,在食物短缺时期可进行人工补饲工作。</div><div> 大约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了号称世界之巔的普玛江塘乡。该乡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达25公里,平均海拔为537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乡,素有“生命禁区”、“世界之巅”之称。</div> 普玛江塘乡的环境极为恶劣,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尽管条件艰苦,但该乡已经实现了常住居民家庭供氧全覆盖,并且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水平上有了显著提升,逐步向小康示范村迈进。 普玛江塘乡政府<div><br></div><div> 我们到这里的目标是经过该乡,去中国唯一能近距离观赏的冰川——40冰川。在来西藏之前已经知道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冰川,已经暂时关闭了游客游览的道路,我们这次来也是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过去一睹冰川的风采。</div><div> 通往冰川的道路就在乡政府旁边,悲催的是被已经严严实实地堵死了,我们只好来到乡政府打听消息。</div><div> 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也许政府部门还没有上班,乡政府没有人员值班,只有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给政府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浇水,我们就向他打听能不能从这里去40冰川。说了半天就是没有得到回复,任凭我们连说带比划,他就是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唉!又是语言不通。我们只好作罢,返回G219国道继续向前。</div><div> 小贴士:40冰川,又名措嘉冰川,海拔5300米,位于洛扎县与不丹边境附近,卓木拉日康雪山的北坡山脚下,冰川呈南北走向,因为毗邻中国与不丹边界的第40号界碑而得名。</div><div> 40冰川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观而闻名,包括冰碛、冰碛湖、冰舌、冰塔林、冰钟乳、冰裂缝、冰面湖和冰洞等。这些地貌特征使得40冰川成为探险者和摄影师的热门目的地。因为这里无人居住,手机没有信号,导航几乎无法使用,只能通过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所以40冰川又被称为“生命禁区”。旅游存在一定的风险,旅游部门已经从2018年12月5日起关闭40冰川,禁止任何游客进入,以避免安全隐患。</div><div> 一路上风景秀丽,蓝天、白云、草原、山丘,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div> <div><br></div><div> 我们来到了海拔5500米的塔日山垭口,号称生命禁区的垭口。该垭口是新G219全线海拔最高的垭口,也是中国所有国道海拔最高的垭口。也是我多次来西藏经过所有垭口中最高的,创造了我的新高度,必须在这里拍照留念。</div> <div><br></div><div>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创造了我所经历海拔的新高度,但丝毫没有觉查到缺氧的感觉,我们一行其他人也没有高反,说明我们都已经适应了海拔高氧气稀薄的环境了。</div><div> 过了塔日山垭口,沿着G219盘山路一路下坡,到达了海拔4300米的日喀则市康马县,结束了今天的行程。</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2 康马县~亚东县</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 早餐后我们沿着G219国道向亚东方向出发,行驶了50多公里,到了康马县嘎拉乡,在三岔路口朝左进入G562国道,行驶十多公里来到了多庆错(大家都叫它多情错),这也是我们今天计划中的一个景点。</div><div> 原以为多庆错是一个迷人的湖泊,导航显示汽车行驶在湖边,可是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到一滴水。我们就到附近的村子向村民打听, 还是语言不通而一无所获。我们只好多次离开国道驶向土路,向山边开去,也许湖泊在山脚下,但同样没有发现湖泊。这时,在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上,我们看见一个黑点,好象是一个人,我们就顺着车辙向他靠近,他见汽车向他驶来,也朝我们走来。谋面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藏族牧羊人,同样无法交流。他用手势表示想回家,希望我们送他回家。我们给了他一瓶矿泉水,同意送他回家,他开心的向我们合十手掌表示感谢。</div><div> 从村庄上了国道后,我们这才想走来到网上看看多庆错到底在哪。原来多庆错是一个典型的喜马拉雅山北麓——藏南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由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湖畔牧草丰美,岸边草甸上盛开着各种野花,成群的水鸟在湖水中嬉戏,牛马在岸边悠闲地吃草,形成了一派宁静安祥的高原风光。这样说来找不到滔滔湖水就正常了。看来事先做好攻略是多么的重要,就我这个自嘲是旅游达人的人也经常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br> 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327平方公里,是藏南高原湿地的典型代表。其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公园内的多庆错不仅是典型的由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div> 进了这个门,就象征着我们到了亚东<div><br></div><div> 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市东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属高原山地气候,北邻康马县、白朗县、岗巴县,向南呈楔状伸入印度共和国和不丹王国之间,总面积43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449人。 <br> 亚东,藏语为卓木( གྲོ་མོ།),意为“漩谷”或“多急流的深谷”,因地形如牛颈,译成汉语即意为亚东,也被称为“纳东”。 <br>亚东县主要景点有康布温泉、多庆湖、卓木拉日雪山、下亚东原始森林等。 <br></div><div> 大约中午我们就到了亚东县城,这是一个边境小镇,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著名的山沟之一亚东沟,是西藏最南端的边境县城,向南呈楔状伸入印度和不丹王国之间;海拔2965米,是亚热带森林地带。</div><div> 亚东县城建设在长长的山谷中,湍急清澈的亚东河一路伴随;县城虽然不宽,但沿着亚东河边一路都配套有免费停车场;在县城里,行政服务中心的停车场对外免费开放;亚东县的餐饮、旅业、商超等比较完善,县城旁是森林、河流、空气质量很好,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div><div>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一家湖北人开的,楼上是客房,楼下是经营水暖器材的商场,车就停在商场门口,不用怕贴条子。在入住登记时,女老板非常热情,询向我们参加不参加亚东县政府免费组织的亚东一日游,我们欣喜若狂,马上请求女老板帮我们联系看看有没有位置。谢天谢地,正好剩余四个位置,好象是给我们一行四人预留的一样。</div><div> 经了解,亚东县政府为了欢迎远道来的客人,让大家看到边疆的建设,自豪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政府每天派出四辆旅游中巴车,并配有专职导游,安排68个名额免费亚东一日游,每名游客只需缴纳5元的保险费。游览景点包括中印乃堆拉国门、巴夏瀑布、林海银河瀑布、守卫边疆的移民新村——庞达新村、噶举寺等。游客只需在亚东县国门巴夏景区小程序上提前预约或宾馆、酒店可以帮助游客登记。每天上午10点在亚东平措康桑康养酒店门口出发,下午17:30左右返回到出发的位置。如果想自驾游前往的,很多边境是不通行的! </div><div> 我们安顿好住宿,就出来领略一下这个久已向往的地方。酒店门前就是滔滔奔流的亚东河,我们漫步在亚东河边,听着河水的咆哮,吹着南亚潮湿的暖风,非常惬意。走在亚东的大街小巷,让人感到非常贴心的是沿街的楼房都有屋檐伸出,就象海南、福建、广东的骑楼一样,屋檐下每隔不远就配套有椅子供游人坐下休息,每隔两三百米,就有公共WC。</div> <div> 亚东县城一角</div><div> </div><div> 看时间尚早,酒店老板建议我们去乃堆拉杜鹃花海景区,那里的杜鹃花开的正盛,非常漂亮。在导航上定好位置,我们就出发了。经过噶举寺时,我们停车参观了这座创建于1747年、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寺庙矗立在乃堆拉山北侧的山腰处,环境幽静秀美,四周树木环绕,红墙金顶在一片葱郁中尽显庄重。</div> 噶举寺<div><br></div><div> 噶举寺正在维修,我们绕寺庙转了一圈,到大殿里参拜了佛主,出来后继续向杜鹃花景区驶去。汽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后,来到了一个山凹,右手侧的山坡上开满了杜鹃花,前面不远处的高山上有建筑物,旁边高竖立的旗杆上飘扬着中国国旗。我们就想去一看究竟,大约又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了一个哨卡,道路被阻断了。出来一个哨兵对我们说,这里是军事管理区,不能通行,我们只好掉转车头原路返回。</div> 边防哨所<div><br></div><div> 其实杜鹃花景区就距离哨所不太远,没几分钟就到了。整个山坡就我们一辆车四个人,我们就尽情地在这杜鹃花海里赏花拍照。</div> 杜鹃花海 杜鹃花海<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3 亚东县</b></h1><div><br></div><div> 早餐后,我们就按约定的时间提前到了亚东平措康桑康养酒店,参加亚东县政府提供的免费一日游。</div><div> 十点正点发车,第一站是巴夏寺遗址,海拔2240米。相传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应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入藏弘法,途经此地,见此地奇异灵秀,随即上三根清香并在此打坐修行。在此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莲花生修行的神秘气息。遗址底下的小河清澈湍急,配上原始森林的天然氧吧,徒步其中可以身心得到治愈。</div> <div> <br></div> 巴夏瀑布 <div><br></div><div> 参观完巴夏寺遗址后,在盘旋的山路上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林海银河瀑布。<br></div> <div> </div><div> 林海银河瀑布位于亚东的最远端,距亚东县城30公里。我们沿着木栈道向景区深处走去,周围古树参天、鸟语花香、浓密荫翳、藤蔓交叠、野趣昂然。确实是一个集山、林、水、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br></div><div> 不一会就来到了银河瀑布脚下,瀑布垂直高度108米,一股水柱从天而降,气势磅礴。</div> <div><br></div><div> 根据时间安排,我们在庞达村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走进村子里,基本见不到居民,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但有的家庭开办了旅游民宿,有的家庭开办了超市,还有的开办了餐厅对外接待游客。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偏远的边境村庄。</div> <div><br></div><div> 在参观完庞达新村准备上车时,一只猴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当时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猴子,但绝对是在以前不曾见过的。</div> <div> 长尾叶猴<br></div><div><br></div> 经查资料得知,这种猴子叫长尾叶猴,又称喜马拉雅山长尾叶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在中国则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的林区。长尾叶猴以尾长著称,尾长超过体长,颜色从淡灰到奶油色均有,颊毛和眉毛发达。这种猴子在亚东县已经成为了日常的一部分,它们经常到村民家中溜达,人们也非常欢迎它们的到来,甚至会拿出自家的水果和零食招待它们,只是我们少见多怪了。<br> 上车后去最后一个景点,中印乃堆拉国门,又叫乃堆拉口岸,位于亚东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面,海拔4730米,是中印边境口岸。从庞达村到国门景区大约50公里,要盘山公路上行驶大约一个半小时。<div> 乃堆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历史上,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贸易路线是“茶马古道”一部分,西藏亚东曾是这条线路上最大的商埠;20世纪初,这条乃堆拉口岸贸易线上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过。</div><div><div> 在2017年,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发生对峙事件,导致乃堆拉口岸在事件后不通邮不通商,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此外,乃堆拉口岸是中印边境唯一的陆路边贸口岸,但由于中印两国没有签订边界协议,没有正式的国境线和界碑,口岸也没有建筑正式的国门,这使得口岸的管理和开放存在一定的复杂性。<br></div></div><div> 车辆快到口岸时,随车导游要求我们上缴手机和随身携带的照相器材,由导游统一为游客拍照留念,然后把照片发到临时以车辆为单元组成的微信群,个人可以从群里下载自己的照片。</div><div> 导游使用的是佳能600D,一个非常低端的单反相机,就这样的相机她也不怎么会用。我自告奋勇地充当了我们这一车游客的摄影师,为大家在国门前拍照。</div> <div><br></div><div> 从紧闭的大铁门看出去,对面也有游客在拍照留念,只是我们偷偷靠近铁门时(导游不允许靠近),发现对面的游客都在用自己的手机或相机在拍照。可见我们对边境的管控还是比较严的。</div> <div><br></div> <div><br></div> 在国门拍完后,我们进入了展览馆,主要介绍乃堆拉口岸的发展历史,我和戍边战士的塑像合影留念后,结束了今天的所有行程,返回亚东县城的酒店。<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4 亚东县~岗巴县~陈塘沟</b></h1><div><b><br></b></div><div> 早餐后,我们离开亚东,原路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翻越山脉回到北麓。</div><div> 渐渐地卓木拉日雪山出现在眼前,在去亚东的时候,由于天气原因雪山藏在云端不想见我们,也许是想通的缘故吧,这次是完整发露出了她的风采,让我们开心不已。立即架好手机拍摄了一段延时。</div><div> 卓木拉日雪山是亚东县民间传说的与珠峰并列的七仙女之一,山势险峻,海拔7326米。又名神女峰,位于亚东县帕里镇境内,距县城50公里,距日喀则市250公里,拉亚(拉萨-亚东、G652国道)公路穿过山脚下。该山是喜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马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是日喀则地区独具特色的观光和探险旅游景区。</div> 卓木拉日雪山,矗立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是一座享有国内外盛誉的探险与科学考察胜地。这座高约7400米的断块山系,以其突兀的顶峰、壁峭坡陡的地貌,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前来挑战。在西藏古老的神话中,卓木拉日雪山与脚下的多庆湖被誉为神山圣湖,当地人们视其为神圣之地,路经时必献上哈达与青稞酒以求保佑。雪山与湖泊、蓝天、红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绝美画卷,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br><div></div><div></div> <div><br></div><div> 拍完视频后,我们沿着G562国道继续北上返回嘎拉乡上了G219国道,中午就到了岗巴县。</div><div> 岗巴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藏南谷地,属高山地貌。全县均属高原丘陵地带无平原,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境内高原丘陵约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七,自然植被稀疏,多是荒山秃岭;河谷滩地约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三。</div><div> 县人民政府驻岗巴镇岗巴雪,位于县境中部略偏南,地形为东、北、西三面环以高山的谷地。海拔4600米以上,在县城用完午餐后,来到岗巴古堡参观。</div><div> 岗巴古堡坐落在县城北面一座小山上。阳光之下,岗巴古堡通体金黄,熠熠生辉。这是一个始于明朝年间、有600多年历史、在冷兵器年代曾是岗巴宗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由土砖垒成,在县城就可以看到古堡雄姿。</div><div> 沿着台阶,艰难地爬上古堡。当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中世纪的欧洲城堡,虽然历经几百年风雨和战争的摧残,城堡已残破,但地势险要的山坡上,残墙断壁陡立,夕日风骨犹存。古堡南侧便是一整条喜马拉雅山脉,远远望去,异常壮观,而干城章嘉峰犹如就在眼前。</div> <div> 岗巴古堡遗址<br></div> <div> 岗巴县城<br></div><div><br></div><div> 从岗巴古堡遗址下来后,我们就驶离了岗巴县城,想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拍一个干城章嘉峰的延时。<br> 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尼泊尔与印度边界处,也是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其名字有“雪中五宝”之意,它的知名度虽然不及只高于它3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但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确认之前,它曾被以为是世界最高峰。<br></div> 干城章嘉峰<div><br></div><div> 拍完视频后,下一个目标曲登尼玛冰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58冰川。我们延G219国道行驶了十多公里,根据路牌指示,我们离开国道进入乡道,路况非常差,不到30公里行驶了一个小时。快到曲登尼玛寺时,前方有一个检查站,需要登记边防证、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等有效证件,上缴行驶证和无人机后要求在下午6点以前要回到检查站,5点过后就不再放行。</div><div> 过了检查站,继续在乡间土路上行驶了5公里用时20多分钟,来到了一个平坦的开阔地,那里已经停了几辆车。还有十来个藏族人围坐在一起,好不热闹。原来他们是在进行一次神圣的聚会,主要是用圣洁的冰川脚下的圣泉水沐浴。</div><div> 他们为何选择来此地沐浴呢?这源于一个传说,藏族同胞相信,让万人敬仰的莲花生大师,曾用108颗佛珠幻化成百条泉水。这百条泉水,因为受到了莲花生大师的加持,用这些泉水洗浴可以去除危险,饮水可清净业力与障碍,也可以让智慧心与菩萨根如明镜般透明,可清洗与无间罪相近的五种重罪。</div><div> 因此,在冰川脚下的圣泉河畔建有一排简陋的石砌淋浴房,圣泉水通过管道引入淋浴房,四季常流。当地人每年都在春暖花后的6-8月份拉着一家老少,带着吃的、用的,来到这里,仿佛在赴一场盛宴。男人们在石头堆起的灶膛上坐上锅,烧酥油茶,炖羊肉汤。燃料是晒干的牛羊粪,鼓风的工具是一个类似羊皮袋的风机。火越烧越旺,浓香让人直流口水。蓝烟随风,升上空中,钻入白云怀抱。</div><div> 每天来洗澡的人多,一般上午10点多,雪山下就会呈现出热闹非凡的烟火人间景象。洗澡前,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喝些酥油茶暖暖身,然后去沐浴。沐浴完,怕冷的,还会到提前上打好的地铺上,钻进厚棉被中暖暖身子。</div><div> 对于内地初到西藏的人来说,高原反应是一道生死坎,得到最多的忠告就是轻易不要洗澡,容易引起感冒,更别说在冰川来洗澡了。然而,在圣洁却又冰冷的58冰川下,西藏高原的同胞们却在这儿露天沐浴着冰水,看到这神奇的一幕,一定也会深受感染。</div><div> 停车场的海拔是5100多米,冰川的海拔是5300多米,比珠峰大本营还高出100米,也就是说停车场与冰川的高差只有200米,距离大约2公里。这点距离这点高差在内地根本不是问题,但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堪称登天了。</div> 从停车场到冰川有两条小道,也是行人走多了踩出来的。一条是沿着沟谷,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块、趟着溪水很难走;另一条是在上上下下的坡地上走,情况比沟谷好一些,从痕迹上来看走的人比较多,我们也选择了这条路。小道一会上坡一会下坡,道上布满了砂砾,非常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倒。这点路是我四次到西藏走的最艰难的,走三五步就昨停下来休息休息,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心脏跳的很快,感觉就要从嗓子里嘣出来一样。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那些攀登珠峰的人,每迈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虽然我没有他们那么高的海拔,但身体状况并不比他们好那去。我走走歇歇,2公里的路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 <div> 艰难的行程</div> <div> 在上了一个高坡后,眼前一亮,我看到了冰川,看到了冰湖,那种开心、兴奋、欣喜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div> 曲登尼玛冰川,因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印交界的58号界碑,所以也叫58号冰川,这里的海拔5300米左右,远远看去一道道雪白的冰川沟,到了冰川无法再往前行,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世界的尽头”,又被称为中国星球上的最美泪痕。</div></div> <div><br></div><div> 整个冰湖只有我们弟兄两个人,在冰湖大约逗留了半个多小时后就原路返回。</div><div> 在冰湖的旁边有一条小道,估计能近距离接触冰川,可惜时间关系不允许前往,留下了遗憾。也许有一天我会再来这里,一定要把时间安排好了,一定到零距离观赏冰川。</div><div> 去程艰难,回程同样艰难,走走停停,终于回到了停车场。开车到了检查站,见时间尚早,就去了旁边的曲登尼玛寺。</div><div> 曲登尼玛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尼姑寺,海拔5100米,西藏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寺庙,相传建于吐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寺内有十名尼姑。</div><div> 寺院正在维修,不大的院子里人来人往,都在匆匆忙忙地在工作。我站在院子里端详着这个著名的寺庙,中间庭院四周房舍,院落西侧是两层楼的经堂与佛殿,之间有一座3米佛塔,院落东侧是僧舍,南侧是护法神殿。我走进佛殿,向佛主叩拜后来到了经堂,听说里面供奉着一块脚印状的青石,据说是高僧修为之作,是镇寺之宝。</div><div> 从曲登尼玛寺出来后,已经快下午五点了。按照今天的计划,从曲登尼玛冰川出来后,还要去附近的另一个景点,奇林峡,一个非常漂亮的峡谷。如果不拍干城章嘉峰延时,时间还是很充裕的。现在看来是没有时间去了,只好期待下一次来西藏是再去,也给再来西藏留一个念想。</div><div> 从冰川到今晚的目的地陈塘镇,距离大约150公里,导航显示需要大约四个小时,今天赶夜路已经在所难免了,原则上我们出来是不赶夜路的。</div><div> 在G219国道上行驶了60公里后,车辆驶离国道,进入无名公路,但路况还是非常好的,车辆也不多。过了日屋镇,就进入几十公里的盘山路,海拔也从4500多米开始一路下降。天黑了,也下起了大雨,翻越了喜马拉雅山来到了南坡。山中雾很大,能见度不足十米,汽车在弯道拐来拐去。这时我们最担心的是山上落石或是路上有落石,这两种情况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尤其是山上落石,那将是灾难性的。车上的人八只眼睛紧盯着路面,看对面有没有来车,路上有没有落石。这也是我除了翻越比巴拉山口那惊心动魄之外的又一次冒险。晚上十时许,我们终于到达了陈塘镇藏嘎村入住已经预订好的酒店,一个悬着的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5 陈塘沟~日喀则</b></h1><div><br></div><div><br></div><div> 陈塘沟位于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西南端。地缘位置上看,陈塘沟处在尼泊尔东北边境线上,是中国和尼泊尔交往的最东部通道。由于陈塘沟纬度偏南,受到的水汽影响也就更为明显,常年雾气氤氲,雨水丰沛,可以和墨脱沟一较高下。难怪我们昨天下山时那么浓的雾气,原因在此。</div><div> “陈塘”两字是藏语音译,“陈”意为运输,“塘”意为路,合起来就是运输之路。元朝时花教萨迦派为了修建萨迦寺,曾从这里大量运输木料,所以有了这么个称呼。历史上的陈塘沟非常闭塞,曾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孤岛”,近年来由于铺设了公路,对外交通才有了明显的改善。<br></div><div> 陈塘沟里居住的是著名的夏尔巴人,号称“地球之巅的挑夫”。夏尔巴人赢得这个名号,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血红蛋白吸附氧气的能力异乎寻常,这种先天禀赋带来了独步天下的登高能力,所以经常协助珠峰登顶爱好者一起攀登,地球上最高冷的职业为他们独家垄断。<br></div><div> 作为一个土著人群,夏尔巴人国家意识不强,他们在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高山地带跨地生存,经常穿越于两国国境线上。生活方式上,夏尔巴人跟勒布沟的门巴人一样,都喜欢用鸡爪谷酿酒,喜欢跳迷人的夏尔巴舞。<br> 夏尔巴人的来源成迷,藏语中“夏尔”是东方之意,“巴”是指人,因此可以肯定他们来自东方。有种说法是,夏尔巴人来自川西,当年西夏灭亡后,部分党项人为了逃避蒙古人的追杀,亡命天涯找到了这处天外隐谷。虽然这些都是猜测,但从构词方式上看,“夏尔巴”和“门巴”和“珞巴”两个民族的构词方式一样,都是偏正结构,后两者都来自青海和甘肃一带的河湟谷地的古羌人,因此仅从文化层面推理,夏尔巴人源于东方的党项人,似乎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div><div> 陈塘镇,定结县下辖镇,辖6个行政村,位于日喀则市定结县西南部的陈塘沟,东南与尼泊尔隔河相望,北接定结县日屋镇,西临定日县,距定结县县城150公里。边境线长12公里,5个山口通尼泊尔。镇政府驻地在半山坡上的陈塘村,周围是一层层黄色的梯田。镇子西边是嘎玛沟,沟左边就是尼泊尔的一个村庄,南北是陈塘沟。<br> 陈塘镇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位于朋曲河下游,珠峰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平均海拔204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总面积为430.62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夏尔巴人主要定居点之一,是单一的夏尔巴人的聚居地。总人口约2500人。<br>过去,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进出陈塘镇的所有物资,全靠人背畜驮。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r></div> <div> 陈塘镇<br></div> 夏尔巴人民居 夏尔巴人服饰 尼泊尔村庄 尼泊尔民房 <div><br></div><div> 早餐后,我们先在藏嘎村周边及附近的村子拍照、游览,由于疫情原因关闭的中尼口岸没有开放,最后回到镇上吃完午餐后离开陈塘沟。 </div><div> 按计划继续沿着G219国道到樟木沟、吉隆沟等,但同行人员都觉得出来时间长了,不想再往前走了,强烈建议经拉萨回西安。我一个人拗不过他们三个人,只好放弃了继续向前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去拉萨,剩下的两个沟和附近的美景我会安排时间再来的。</div><div> 我们原路返回到G219,然后在岗巴县转省道S208,驶向日喀则。<br> 在西藏有这么一句话,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们在去日喀则的路上,在翻越海拔4550米的冻昂山时,刚刚还是蓝天白云,下一分钟就狂风大作,暴雪铺天盖地,瞬间整个大地银装素裹,来往的汽车都开启了双闪。<br></div> 蓝天白云村庄庄稼 六月雪<div><br></div><div> 天黑前到了日喀则。</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16 日喀则~拉萨</b></h1><div><br></div><div> 第一次到日喀则是2003年,此后我曾几次来这时,每次都要去一趟扎什伦布寺,因为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自五世班禅以后的历代班禅圆寂后都葬在这里。</div><div>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的扎什伦布寺前面的广场,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那磕长头、煨桑祈福了。</div> 叩拜 煨桑<div><br></div><div> 以前来扎什伦布寺都是在寺庙内各个大殿拜佛祈祷,从来没有绕着寺庙去转经。这次就想着要去转转经。</div><div> 跟随着转经的大潮,从寺庙大门顺时针方向转,开始是围着寺庙的围墙,转到山坡上时,就顺着山势的起伏一会上一会下,右手不停地拨动着第一个经筒,每拨一个口中就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源于梵文与梵语,梵文罗马拼音为Oṃ-ma-ṇi-pad-me-hong。)<br> 在农奴制时代,藏族人大多不认字,看不懂复杂的经文,于是就把经文放在经筒里,转动一圈就相当于念了一遍经。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梵林转经筒、转经桶等,藏传佛教认为,持诵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人还用水力、灯火热能,分别制作了水转嘛呢筒、灯转嘛呢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br> 现在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但很多信仰虔诚的藏民,仍把对未来 幸福生活的祈盼,寄托在不断转动的经筒上。<br> 一圈转下来真的很累很辛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计,转经既是对佛的虔诚对佛的敬仰,又能锻炼身体,真是一举几得呀。<br></div><div> 转完经又到寺庙内的大弥勒殿、历代班禅灵塔殿、措钦大殿等叩拜了佛主,午餐后经羊卓雍措去拉萨。</div><div> 下午四点半到了卡若拉冰川,离公路只有三百多米,是整个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冰川。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冰川前缘由于基岩山丘起伏,促使冰舌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div>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div><br></div><div> 因为冰川就在路旁,旁边有停车场,我们把车停好后,刚下车准备去景区进,来了一个收费的,以为是收停车费的,原来是收门票的,每人50元,如果不买门票就抓紧开车驶离。冰川就在眼前,怎么还要收费呢?所以我们就把车开到公路上,这时候公路上和我们一样有很多人不愿停车买门票,只好放慢车速,在车上拍了几张照片和视频就离开了景区。说实在的,冰川就在眼前,不买票也能看的清清楚楚,只是买了票能在写有冰川名字的旁边拍照留念,能走到森栈道上相对近距离的观看冰川,真没那个必要性。<br> 小贴士:2024年9月9日,西藏江孜县政府发布《关于卡若拉冰川景区暂停经营的通告》称,鉴于卡若拉冰川景区原经营方经营权已依法终止,为加强冰川保护、维护游客权益,从2024年9月9日0:00起卡若拉冰川景区暂停经营,进行景区环保等设施提升改造。</div> <br><div> 离开卡若拉冰川,又一次来到了羊卓雍措,这也是我第五次来这里了,在同样的观景台又拍了一张熟悉的照片后,我们来到了这次行程的终点——拉萨。</div> 羊卓雍措<div><br></div><div> 我们在拉萨活动了两天,没有到过拉萨的同伴分别去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我去了色拉寺(20年前曾去过一次)。在藏区、在拉萨、在圣湖圣山磕等身头的藏族人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但在八廓街,发现了一对母子围着大昭寺在磕着长头,他对佛的虔诚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用镜头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之后我把这个视频用《信仰不分年龄》为主题发到了抖音上,浏览量超过了18万。</div> <div> 虔诚的母子</div><div><br></div><div> 尽管我多次来拉萨,多次拍布达拉宫,但都是在布达拉广场或药王山上。这次我来到了拉萨南郊的南湖公园的山坡上,拍了但真正让我感觉到布宫是如此的雄伟还是这一次。<br></div> <p class="ql-block"> 雄伟的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拉萨逗留了两天后,我们已经出来35天了,大家也显得疲惫不堪了,返程还得四五天行程三千公里,所以大家一致同意将车从拉萨直接托运回西安,人坐飞机回西安。至此,我第四次西藏之旅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二O二四年二月十四日初稿于英国温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O二四年十一月八日完稿于中国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