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2)2024/2/13

Tong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读书,从来没有考虑过版本,读的大都是当代的作品。在孙犁先生谈书的文章中,时常提到他藏书的版本。往往一部要紧的书,有多种版本。好像是去年,读他的“芸斋短简”,其中一函,是问对方正在读的书,是哪个版本?这给我留下了印象。但是,我还是对版本的重要性浑然不知,直到这次读《红楼梦》,而且已经接近尾声时,才有所恍然。我读了半天,可能就是一本有缺失,有错误的版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发现这个版本的缺陷,也属偶然。一天, 我收听网上讲《红楼梦》,正好说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对于很多章回,我是看了后边,忘了前边,但这段,我还是有记忆的。刘的第一次出场,写得真是太生动了。讲到,刘在临走前,凤姐除了给她20两银子,再拿一吊钱,让她雇车回去。我一点儿不记得这一吊钱,于是翻开书,果然没有这么两句话,而《脂砚斋重评红楼梦》(脂本)中有。这句话其实挺重要的。那20两银子,虽不少,但只是富贵人家打发穷亲戚的惯例;而这一吊钱,虽不多,却是很为对方着想,很有人情味儿的。两个版本,我对比了一下,字句不同之处还有很多,也有缺几句话,也有整段缺失。我读的这本,都够不上什么版本,叫通行本或普及本,是“文革”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李希凡的前言,浩浩荡荡,将近3万字,上来就是阶级斗争,我没有细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想想,人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比《红楼梦》早300-400年,在版本上,也没有听说有这么复杂。再早的《史记》,2000多年,也没有听说,在版本上有这么混乱。司马迁还说要将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结果,没有来得及藏,就完整流传了,而且是千古传诵,后人的幸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什么《红楼梦》有如此之多的版本?据红学家分析,可能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 这是一部未完成之作,而且,写作时间比较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基本定稿之后,仍在不断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 作者在对全书的修改过程中,本子逐渐外传,很可能就是,随写随传,随改随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 由于抄手的文化素养差异很大,一经抄录,讹误很多。有的人明知有误,为保持页面整洁,不加更正,这是抄书中非常常见的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要选哪一个版本阅读?如果不是专门搞研究,我以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 手上有什么,就先阅读起来。我在下乡时,遇到一本《红楼梦》上册,如获至宝,很有兴味地读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 如果你想购买一部《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红楼梦》应该是首选。因为胡适很推崇,他是经过严格考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胡适先生说:“现今市上通行的《红楼梦》,虽有无数版本,然细细考较去,都是从一种底本出来的。但主要现行的版本有脂本、戚本(80回),程本(甲本、乙本, 120回。” 胡适认真比较了脂、戚、程,认为:</span><u style="font-size: 22px;">脂本是《红楼梦》的最古本,是一部最近于原稿的本子。在文字上, 脂本(甲戌)有无数地方还胜于一切本子。</u></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近年,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出了这部书。他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将正文、脂评与拙批三大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提供于读者以资读赏玩索。如果说这部三新本是我经历六十年努力的心力结晶,确是真实不虚,但并不等于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只是表明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报告和虔诚的献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先生一生,献身红楼,用功勤勉,别无他求。他编定的书,应该是信得过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是,现在出的纸质书,一般比较厚重,难以把持。可能选用电子书,会轻松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红楼梦》好就好在,你只要具备小学文化,就可以读懂她, 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但每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理解也会有很大差异。这里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深浅之别。这书是写给每一个人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别人讲《红楼梦》,终归是他人的感受,还是要自己读出韵味,才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我看到的很有限,不过是管窥蠡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