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

红梅

<p class="ql-block">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指人在情绪方面的能力。情商这一概念在199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提出,情商由:自我觉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共情和人际关系这五个方面能力组成。人的情商高低与智商不一样,一般认为,智商大多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情商与后天的培养有关。</p><p class="ql-block">· 作者基本上沿用萨洛维和梅耶两位情商概念提出者的基本框架,把情商分成:了解自我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一、自我觉察。</p><p class="ql-block">自我觉察是一种能够感知自己情绪的能力,对自己的情绪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这本来是人类的动物本能,在成长的早期,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者很强。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这方面的能力会减弱甚至没有呢?大致有四个原因:</p><p class="ql-block">1、 因为经历了一些非常痛苦的创伤性事件,潜意识为了避免你感受这些痛苦,干脆选择性关闭了这种感知能力。就是说,以前的感受太不好了,干脆就不感受了;</p><p class="ql-block">2、 后天错误的教育所导致,有人认为某些情绪是不好的,于是慢慢学会了压抑这些情绪。</p><p class="ql-block">3、 被大脑中的执念所掌控,就是俗称的“上脑”, 有些人道理懂得越多,感知能力越低。</p><p class="ql-block">4、 由于大脑病变或者缺陷所造成的,比如某些经过大脑手术的人,大脑的某部分被切除后,会失去情绪的感知能力。</p><p class="ql-block">·那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呢?可以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对应的方法,比如疗愈过去产的创伤、允许情绪流露、多使用身体的感知能力、训练觉察能力等。</p> <p class="ql-block">二、自我控制。</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对于自我控制有误解,认为某些情绪是不好的,比如愤怒、悲伤等,一旦这些负面情绪出现,就压抑它,这样的结果你就失去了感知情绪的能力,情商就更低了。</p><p class="ql-block">三、自我激励。</p><p class="ql-block">自我激励并不是成功学那种打鸡血式的口号,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向上生长的能力。就像一颗树,当被档住阳光时,它会调整自己,扎根于大地,自然地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一个健康的人天生就拥有这种能力。那为什么有人会失去这种能力呢?</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人生的早期,遭遇到身边的重要他人不断的差评时,会内化为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于是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一个自我否定的人无法自我激励。</p><p class="ql-block">·提升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提高延时满足的能力,设定目标,保持乐观和希望,进入心流状态等。</p><p class="ql-block">四、共情。</p><p class="ql-block">书中原文叫“识别他人情绪”,一般心理学读物都把这种能力叫“共情”。共情是一种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也是一种人类天生就有的能力,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共情能力强,有些人共情能力弱呢?</p><p class="ql-block">· 书中给出的一种研究成果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情绪没有得到父母或其他亲密的人的回应时,这种能力会减弱或关闭。</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因为创伤性事件或者错误教育等原因,在成长中会在自己的周围砌起一堵无形的墙,慢慢隔断了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一个人之所以会砌墙,是因为安全感不足所导至的。</p><p class="ql-block">·所以,要恢复这种能力很简单,就是能过学习或者治疗疗愈自己的创伤,提升安全感,拆掉那些不必要的墙,敞开自己,唤醒慈悲之心,这样,你不仅能感受他人的感受,而且能与世界更好地连接,生活会变得更加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五、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了解他人感受,并采取相应行动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人际关系必须以“自我控制”和“同理心”这两项情商能力为前提。这是前面讲过两种能力,除了必须具备这两种能力之外,还有以下技巧:</p><p class="ql-block">1、 情绪展示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 情绪感染力;</p><p class="ql-block">3、 社会智力;</p><p class="ql-block">4、融入团体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具备“自我控制”和“同理心”这两项能力的前提下,是很容易学习到的,因为这项能力更多是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策略。</p><p class="ql-block">· 真正好的人际关系是我好、你好、大家好,只有大家都舒服的关系才是好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七、那为什么作者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呢?</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你今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是由过去的行动所创造的。那什么在推动一个人行动呢?答案是情绪。所有的情绪本质上都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中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情绪的英文emotion一词的词源来自拉丁语motere,意为行动,移动,加上前缀e,含有“移动起来”的意思,这说明每一种情绪都隐含着某种行动的倾向。</p><p class="ql-block">·不仅行动由情绪所推动,在决策中,情绪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过往的经验可以知道,在进行决策时,感觉的作用等于甚于常常超过思维的作用。一般的常识会过于强调智商的价值和意义,但只要你回顾一下你过往的决策过程,你会发现,当情绪占据支配地位时,智力可能会变得豪无意义。</p><p class="ql-block">·在一般情况如此,在特殊情况下情绪的作用就更大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指导我们迎接困难或挑战——这些挑战和任务往往过于重大,无法交由理智单独处理,比如危险、痛苦的损失、百折不挠地坚持目标、建立人际关系、组建家庭等。在人生这些困难的时刻,能够让我们有力量度过难关的,往往就是情绪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情商就是运用情绪的能力,情绪是人生中一股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如果不运用好,很可能会因为失控而导致严重后果,小则造成人际冲突、身体疾病,大则造成发疯、杀人、自杀等极具破坏性行为。医学数据表明,人的疾病中有75%是因为情绪引起的,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愉悦心情,可以增加寿命5—7年。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罪犯中,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犯罪行为的超过一半以上。</p><p class="ql-block">·相反,一个善于运用情绪的人,也就是情商高的人,能够将情绪这股力量用于学习和工作,不仅可能帮助事业上的成功,也可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情商高的人,人际摩擦较少,家庭和谐增加,婆媳关系改善,母女父子关系融洽,年轻人孝顺,老年人快乐,家庭事业双丰收,并且身体会更加健康。</p><p class="ql-block">·所以,情商在人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作者的意思并不是智商不重要,智商当然也很重要,只是相比之下,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情商的作用比智商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八、什么叫自我觉察?就是对情绪的一种自我觉知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能感知自己情绪的一种能力。</p><p class="ql-block">1、敏感的人和与情绪隔离的人都是情商有缺陷的人。过度敏感的人往往会被情绪控制,心理学用“吞没”来形容这样的人,当情绪来时,只有情绪,没有人,因为人被情绪完全吞没了。</p><p class="ql-block">&nbsp;·这种人的情绪主宰一切,他们常常被情绪所掌控,无力逃离。他们反复无常,意识不到自身的情绪,迷失于当中而不自知。因此,他们无力摆脱负面情绪,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经常感到压抑和情绪失控。</p><p class="ql-block">&nbsp;·相反,那些与情绪隔离的人呢?在心理学叫“述情障碍”,也是一种病。与情绪隔离的除了像前面的例子中加里那样,几乎所有情绪都没有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表现为单一情绪,最常见的是表现为单一的快乐,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很开心的样子,脸上总是充满笑容,就算是遇到难过的事,他们也不会难过,他们会及时转移注意力,把话题岔开,去找一些看起来开心的事情做或者谈论一些开心的事情。</p><p class="ql-block">&nbsp;·这样的人并不是真的开心,而是不愿意去面对痛苦,也许他们在童年时生活太艰难了,为了生存,他们学会了用打岔的方式来应对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情绪。就像有些人,房间脏了时,他们习惯把垃圾扫到沙发底,这样看起来很干净,其实垃圾全在看不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nbsp;2、还有一种情绪隔离的模式叫做超理智,他们习惯于用一套合理化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那个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时,就认为葡萄是酸的,这种合理化的逻辑可以让自己心理好受一点。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去感受情绪,用逻辑把情绪隔离起来,这样看起来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p><p class="ql-block">&nbsp;·不管是用那种方法隔离,这样的后果就是失去了感受生命的能力,这样的方式不是自我控制,只是一种冷漠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3、&nbsp;萨洛维和梅耶把自我觉察概括为:“同时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情绪的想法。是一种对内心状态不做反应、不做判断的关注。”</p><p class="ql-block">&nbsp;·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自我觉察包括两个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1)我能感受到某种情绪;</p><p class="ql-block">2)我知道我此刻正在感受到某种情绪。</p><p class="ql-block">&nbsp;·以愤怒为例,我感到愤怒,同时,我知道我此刻正在感受到愤怒。仿佛有两个我,一个是感受到愤怒的我,另一个是知道自己愤怒的那个我。那个知道自己愤怒的那个我,就是觉察的我。</p> <p class="ql-block">4、感受到情绪并看见情绪,这叫“自我觉察”;看见情绪后,让情绪为我所用,这叫做“自我控制”。</p><p class="ql-block">· 个体能够意识到“我有情绪”时,就会增加选择,一个有选择的人,当然是自由的,所以,有自我觉察能力的人,是自由的人。</p><p class="ql-block">·&nbsp;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只做一名当局者,就会迷失方向;但是,如果只做一名旁观者的话,就缺乏了参与感,生命就会随之失色不少,试想一下,谁愿意做一名生命的旁观者呢?</p><p class="ql-block">&nbsp;·所以,自我觉察就是既做一名当局者,同时,又是一名旁观者。只有这样,才能既体验到生命的乐趣,又能不偏不倚地充当一名目击者,这样,就算是情绪像暴风雨一样来临的时候,你也不至于迷失方向,因为,你还有一个清明的我,在为你选择应对方法。</p><p class="ql-block">5、一个很好的情绪觉察方法,就是写情绪觉察日记:把你内在的情绪想像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而你是这些情绪人物的主人,每天回顾一下这些情绪人物是如何对话的,这样,你就能对你的情绪保持觉察,成为它们的主人,而不是像过往那样成为它们的奴隶,被它们欺骗和控制。当你能够看见这些情绪的活动,你就是一位觉者,至少在情绪这个领域,你是一位觉者。</p><p class="ql-block">&nbsp;·所以,“自我觉察”既不是那种经常被情绪吞没的情绪敏感的人,也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情绪隔离者,而是那种对情绪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同时又能对情绪保持清醒觉察的觉者。</p><p class="ql-block">&nbsp;·情绪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来自于潜意识的信息,只有在自我觉察的状态下,才能让情绪为我所用。所以,自我觉察是情商五种能力的基石,没有了自我觉察的能力,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直强调“认识你自己”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九、有意识的克制,逃避和压抑情绪会让人变得冷漠。没有激情的人生如同苍白的荒原,与生活的多姿多彩切断了联系。生活中需要恰当的情绪,对环境恰如其分的感知。</p><p class="ql-block">&nbsp;·正如布林·布朗在《脆弱的力量》中讲的那样:“让人变得脆弱的东西,也让人变得美好”。可是,如果情绪失去控制,就会过于极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变成病态,悲伤过度会变成抑郁,焦虑和愤怒过度,会变成躁狂。因此,情绪需要控制。</p><p class="ql-block">1、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控制”呢?自我控制就是“自我觉察”后的理性选择,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把水果刀,当你能够看见它,你就可以拿起它,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让它在你有需要的时候为你所用。</p><p class="ql-block">&nbsp;·控制还有以用开车做比喻,你要控制车,你必须了解车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这样你就能做到人车合一。你是车的主人,而不是与车对抗。情绪也是一样,当你能够感知情绪、看见情绪、了解情绪时,你就能成为情绪的主人,这时,情绪就能为你所用。</p><p class="ql-block">&nbsp;·所以,自我控制的前提是自我觉察,只有在自我觉察的前提下,你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与它们各谐共处,让它们成为你的资源。就像开车一样,控制车的意思不是与车对抗,而是坐在驾驶位置上,让车成为你的资源,为你所用。</p><p class="ql-block">2、几种情绪的应对方法。</p><p class="ql-block">&nbsp;· 两种应对愤怒的方法:</p><p class="ql-block">&nbsp;a、控制和质疑引发愤怒的想法。</p><p class="ql-block">&nbsp;增加觉察的方法之一是把想法写下来。但这个方法在“认知失能”,也就是被情绪吞没的情况下没有用。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无法继续正常思考。这时需要采用第二个方法。</p><p class="ql-block">&nbsp;b、冷静:让自己身处不可能愤怒的环境,等待肾上腺涌动逐渐消失,生理恢复平常。</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生气时,摆脱对方,或者找到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使敌对的想法及时刹车。可选择的行动:看电视、电影、阅读、书写、开车、散步、运动、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法可以改变生理水平。这个方法在那些触发愤怒的想法耿耿于怀时,不起作用。这时需要使用第一个方法。</p><p class="ql-block">·焦虑。焦虑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下的担心和恐惧,轻度的焦虑可以产生自我激励的做用,但过度的焦虑会虚耗自身的能量,影响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nbsp;a、自我觉察:就是在焦虑产生时,能够注意到它,然后采取放松的方法。这个就是情商的第一种能力。</p><p class="ql-block">&nbsp;b、转念:质疑产生焦虑的想法:我所担心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一直忧心忡忡有用吗?</p> <p class="ql-block">&nbsp;·忧郁。悲伤是有好处的,它会降低人们对娱乐休闲的兴趣,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损失,并削弱开始新尝试的能量。简而言之,悲伤相当于人生中的一种反省性撤退,让我们暂时停止追求,哀悼损失,认真思考其中的意义,最后进行生理调节,并展开新的计划,让生活继续下去。</p><p class="ql-block">·但抑郁没有好处,抑郁是一种病,生理层面表现为失眠,冷漠得像行尸走肉。感觉麻木,衰弱,尤其是莫名其妙的虚弱,伴随着躁动不安,然后是失去快感,食物如同嚼蜡。最后是希望消失,绵绵不绝的恐惧令人绝望。</p><p class="ql-block">&nbsp;·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下,生活陷于瘫痪。重度抑郁需要药物治疗,面对轻度抑郁,有如下几种方法:</p><p class="ql-block">&nbsp;a、认知重建:质疑导致抑郁的核心想法,探究这些想法的合理性,并得出更加积极的替代性想法。</p><p class="ql-block">&nbsp;b、有意识地安排愉快的,转移注意力的活动。转移注意力最有效的活动就是对抗性运动。其次是搞笑电影以及鼓舞人心的图书。</p><p class="ql-block">&nbsp;c、通过享受或者感观愉悦让自己高兴起来。比如:洗执水澡、吃喜爱的食物、听音乐或者做爱等。</p><p class="ql-block">&nbsp;d、取得小小的成就或者简单的成功。比如把家务活做完,或者完成一些有待解决的任务。</p><p class="ql-block">&nbsp;e、提升自我形像,比如穿衣打扮或者化妆。</p><p class="ql-block">&nbsp;f、帮助有需要的人。对他人申出援手,将会使人摆脱对自我的否定。比如去做志愿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p><p class="ql-block">&nbsp;g、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宗教、祈祷、灵性修炼等,对抑郁有效。</p> <p class="ql-block">九、自我激励,在《情商》一书中叫“主导性向”。这个词太生僻了,所以,我还是使用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词。对于什么叫“自我激励”,书中并无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描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来源于情绪的一种特质——面对挫折时的满腔热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情绪可以阻碍也可以促进我们思考、计划、为长远目标坚持训练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这种积极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的情绪力量就是“自我激励”。</p><p class="ql-block">1、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p><p class="ql-block">·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p><p class="ql-block">·在部分人的身上,也拥有夏衍先生所描写的这种种子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情商中的“自我激励”。 一个健康的人天生就拥有这种生生不息的能力。那为什么有人会失去这种能力呢?</p><p class="ql-block">2、当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人生的早期,遭遇到身边的重要他人不断的差评时,会内化为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于是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一个自我否定的人无法自我激励。</p><p class="ql-block">· 提升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书中介绍了如下几种方法:提高延时满足的能力。棉花糖实验表明,一个人能够延时满足,是情绪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达到目标而控制冲动。这种能力不管是对发展事业、解方程式,还是争夺体育赛事的冠军,都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3、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虽然情绪只是一种能量,一种潜意识的信号,本质上来讲并无正负之分。但是,各种证据证明,当一个人保持好心情的时候,个体灵活思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无论是智力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都会找到容易解决的方法。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对自我激励有很大的帮助。负面情绪对人生会造成影响,这个就不用阐述了。可是,研究表明,轻焦虑、轻度躁狂对自我激励也有帮助,当然,前提是轻度,如果控制不好,那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p><p class="ql-block">4、积极思考。当代学者发现,希望不仅能给人提供一丝慰藉,而且对人生有难以置信的作用,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职业领域,希望会带来好处。斯奈德把希望定义为:无论目标是什么,都相信自己有决心而且有能力实现既定的目标。一个有希望的人,善于把艰巨的任务分解成比较小的容易管理的部分。从情绪的角度,拥有希望意味着个体不会屈服于难以遏制的焦虑——焦虑是失败主义态度,或者在重大挑战或挫折面前也不会感到沮丧悲观。</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心存希望的人追求人生目标时比其他人更少抑郁,总体上比较少焦虑,而且情绪困扰也比较少。</p> <p class="ql-block">5、乐观主义。乐观和希望一样,意味着抱有一种强烈的期望,通常来说,尽管会遇到挫折和阻挠,但事情总会好起来。从情商的角度看,乐观的态度是防止人们遇到困难时失去兴趣、陷入失望或者沮丧的缓冲器。乐观和希望一样,能够向生活支付红利。当然,盲目乐观是一种灾难。</p><p class="ql-block">·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研究发现,乐观的保险推销员在头一年卖出的保险比悲观者多出21%,在第二年多57%。在智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个体的实际成就不仅取决于才能,也取决于经受挫折的能力。斯坦福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研究发现: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这一点会对这些能力的发挥的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能力不是一种固定资产,能力的发挥有着极大的变化空间。有自我效能感的人能从失败中复原,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是直接应对,而不是担心犯错。所以,成为一名乐观主义者,是提升自我激励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p><p class="ql-block">6、心流。心流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与沉思和忧虑正好相反。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并不是在精神紧张地冥思苦想,而是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失去了自我意识,把心理常常惦记的健康、金钱甚至成功通通抛诸脑后。心流是一种无我的时刻。在心流中,人们的表现达到了巅峰状态,但他并不关心自己的表现,或者想着成功失败。行为本身的绝对愉悦才是他们的动机。进入心流是情商的最高境界,也许意味着情商的极致表现。心流状态是消耗极少的状态,即使面对艰巨的工作,人也会感到轻松自如,精神奕奕,而不是筋皮力尽。心流是精通一门技术、职业或艺术的前提,同时也是学习的前提。</p><p class="ql-block">· 书中介绍了两种进入心流的途径:</p><p class="ql-block">a、专注。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任务,心流是一种没有情绪的静力状态,心流的前提是注意力放松而又高度集中。入迷是注意力集中的副产品。事实上,冥想会让专注状态到达极乐。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引发心流;</p><p class="ql-block">b、一点点挑战。如果人们发现某项任务属于他们善长的领域,但又稍微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又不会超出太多时,比较容量进入心流状态。比如打游戏。人就是这样,如果对他的要求过低,就会觉得乏味。如果要求过高,就会产生焦虑。心流就是在乏味和焦虑之间的微妙地带。</p><p class="ql-block">十、同理心又叫“共情”,同理心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蒂奇(E.B.Titchener)在20世纪20年代最早使用。最初翻译为感知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一种源于对他人困扰的身体模仿,个体通过模仿引发相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1、同理心与“同情心”并不一样,同情心是指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觉察”,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情绪。那些述情障碍的患者,他们不清楚自身的感受,对于他人的感受也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无法感受他人感受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生的悲惨失败。同理心在人生很多竞技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销售、管理到谈情说爱、养儿育女,再到政治行动,都离不开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与异性关系会更加亲密,同理心能够促进爱情。</p><p class="ql-block">·没有同理心都会产生严重后果,这在罪犯身上可以体现,在很多罪犯身上看不到同理心。对罪犯研究表明,他们早期的生活特征是早期情绪受到忽略,几乎没有获得协调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2、同理心是一种接收潜意识的能力。人们用语言表达的情绪很少,情绪更多是用非语言表达的,比如声调、姿势、面部表情等,90%的情绪是非语言的。一个人的同理心缺失,就无法接收这些信息,因而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研究发现同理心独立于智力,也就是说,智力高的人同理心并不一定高,相反,同理心高的人智力也不一定高,这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p><p class="ql-block">3、那同理心跟什么有关?</p><p class="ql-block">a、同理心的发展源于婴儿时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情绪能得到父母同样情绪的回应,对于发展同理心有帮助;</p><p class="ql-block">b、婴儿大概在8个月的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分离的,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情绪能得到父母或者生活中的亲密人际关系协调,长大后就会有同理心;</p><p class="ql-block">c、如果孩子的情绪一直没有得到同理回应,也就是孩子的感受一直被忽略,孩子就会开始回避表达,甚至不愿意感受相同的情绪。孩子会慢慢地停止把这些情绪用于人际关系。因为孩子明白了,我兴奋时并不能让妈妈兴奋,所以,我不要再尝试了;</p><p class="ql-block">d、与之相反,强烈的情绪虐待,比如残忍可怕的威胁、人格的侮辱及尖酸刻薄等,也会导致另一种可悲的结果,他们会对他人的情绪极度戒备,这是精神创伤后对威胁信号的一种警觉。他们长大后情绪紧张,喜怒无常。他们看起来非常善于感受他人的感受,但这并不是同理心,这是一种对情绪的过敏反应,有的人甚至会变成边缘型人格。</p><p class="ql-block">4、有些人因为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潜意识会选择性地关闭对情绪的感知,因为某些情绪实在令他太难受了,为了生存,潜意识会保护自己,这就像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很臭的环境下工作,时间久了会闻不到臭味的原理一样。另一个比喻是,为了保护自己,潜意识会在自己的周围砌起一堵无形的墙,慢慢隔断了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一个人之所以会砌墙,是因为安全感不足所导致的。</p><p class="ql-block">·同理心专家霍夫曼认为,道德的根源在于同理心。正是与潜在的受害者,比如遭受痛苦、威胁或者贫困的人感同身受,愿意与之分担困苦,才使人们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同理心除了与人际交往中的利他主义有直接关系外,同理心还促使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人们同理心越强,就越赞成资源按需分配的道德准则。</p><p class="ql-block">·同理心是道德的核心,他人的痛苦即自身的痛苦,与他人感同身受就是关怀他人。所以,缺乏同理心会导致如下危险:</p><p class="ql-block">a、犯罪。</p><p class="ql-block">那些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人通常缺乏同理心。他们无法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因此会为为犯下的罪行辩解开脱。</p><p class="ql-block">b、家庭暴力。</p><p class="ql-block">缺乏同理心会让人冷酷无情,控制欲强,这样的人会使用暴力去迫使妻子、丈夫或者其他人就犯。因为他们无法感受到被施暴者的痛苦。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未来会受到惩罚毫不关心,由于他们自己不会感到恐惧,所以,他们对受害者的恐惧和痛苦不会产生同理心和同情心。</p><p class="ql-block">c、精神错乱。</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罗伯特.哈尔认为,精神错乱者对情绪词语的理解很肤浅,这是他们情感世界较为浅薄的一种反映。</p><p class="ql-block">5、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同理心?</p><p class="ql-block">· 人际关系治疗的实质是情绪矫正,即对情绪协调的修复。从上面讲述过的资料可知,情绪不协调一般源自于早期的成长经历以及创伤性的事件。所以,要恢复这种能力很简单,就是能过学习或者治疗疗愈自己的创伤,提升安全感,拆掉那些不必要的墙,敞开自己,唤醒慈悲之心,这样,你不仅能感受他人的感受,而且能与世界更好地连接,生活会变得更加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当你拥有了自我激励的能力,你就拥有了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拥有了同理心,你就拥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作战的基础;当你能够运用团队的力量,你的事业就不可限量;当你的人际关系和谐了,你的人生就会更加幸福。所以,提升情商,其实是一件可以让你的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十一、了解他人感受,并采取相应行动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人际关系必须以“自我控制”和“同理心”这两项情商能力为前提。有了这两项能力,人际关系基本上就相当成熟了。</p><p class="ql-block">1、除了必须具备“自我控制”和“同理心”两种能力之外,人际关系大概包括以下技巧。</p><p class="ql-block">A、展示情绪的能力。社交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人们表达自身感受能力的大小:</p><p class="ql-block">·情绪表达的最小化。</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让自己内在的情绪不为他人所觉察的一种能力。比如,在香港的警匪片中常出现的赌王赌圣们,他们看过底牌后,你无法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开心或者失望的情绪,也就是说,你无法从他的情绪上判断他的底牌。</p><p class="ql-block">·放大情绪表达,夸大自身感受。</p><p class="ql-block">这在小孩身上会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受到一些小伤时,会夸张地哭泣,显得很痛苦的样子,以吸引家长的关注,就是俗话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种情况在大人身上也会经常出现,比如在参加一些喜庆活动时,你表现得特别开心;在参加一些哀掉仪式时,你表现得特别伤心,对于融入群体,都有好处。</p><p class="ql-block">·情绪替换,用一种情绪替代另一种情绪。当年诸葛亮就是用这种能力避免了一场灾难的。《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我想大家都知道,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在城墙上悠闲地弹琴,让司马懿误以为是一个陷阱,退兵郊外,给了诸葛亮一个撒退的时间。我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百万大军时,内心是恐惧的,但他善于情绪展示的能力,用悠闭、淡定的情绪替代原来的恐惧,这样就能给对方传递一种你想传递的信息。诸葛亮的这种技巧我们也有,比如别人送给你一份礼物,当这份礼物比你预想的要小时,你内心明明很失望,但出于礼貌,你会微笑着向对方道谢,这也是一种情绪替换。</p><p class="ql-block">·人们运用这些技巧,清楚地知道何时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以适应当时的环境需要,这种能够根据环境而展示情绪的能力,是情商的体现之一。这些情绪规则不仅是社交礼仪的一个方面,它还决定了我们自身的感受如何影响他人。得体地运用和遵循情绪表达规则,会产生最佳效果,反之就会陷入情绪混乱。</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结果是不真实的情绪表达,有压抑和虚伪的成份,这样做短期来看是有利于人际关系,但从长远来看,会造成亲密的人受苦和自己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伤害。</p><p class="ql-block">2、情绪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如何应对愤怒者?研究数据显示,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分散愤怒者的注意力,以同理心对待其感受和立场,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激发出积极情绪。这种方法又叫做情绪柔道。</p><p class="ql-block">·情绪可以感染别人,这是一种无声无息、无处不在的人际交流方式,我们彼此传达和接收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感染力是个体可以驱动他人情绪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有一些人的情绪传递让人感到舒服,能够帮助他舒缓情绪,这样的人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们会用“受欢迎”、“有魅力”来形容他们。</p><p class="ql-block">·情绪感染力通常由表现力强的一方传递到较为被动的一方。通常来说,那些容易被别人打动的人是富有同理心的人。</p><p class="ql-block">·情绪感染是如何发生的呢?人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声调以及他的非语言进行无意识的机械模仿,通过模仿,人们将他人的情绪在自己身上进行再创作。</p><p class="ql-block">·研究发现,当人们年到微笑或生气的脸时,他们的脸部肌肉会发生细微的变化,会表现出同样的情绪。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模仿对方,仅仅是看到别人的情绪就会引发你同样的感受。人们之间的情绪总是在不断地传递,步调一致,好像在翩翩起舞,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上了你对人际感到舒服或不适。当两个人互动同步性处于高水平时,意味着两个人互相喜欢。你与他人相处得好不好,可以体现在身体层面。</p><p class="ql-block">·有效的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如果他善于与别人的情绪协调一致,或者很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跟着自己的情绪走,那么他们在人际互动中就会顺利得多。</p><p class="ql-block">·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就是以这种方式影响数千名观众。一名雄辩的演讲者,比如政治家或者传教士,总是致力于影响观众的情绪,能够影响别人的情绪,是影响力的核心。</p><p class="ql-block">·不善于接收和发送情绪信息的人容易遇到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样的人在与人相处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p><p class="ql-block">3、社会智力</p><p class="ql-block">这种能力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组织团队——这是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发动并协调群体努力开展工作。这种能力常见天各种团队的领导者身上。</p><p class="ql-block">·协商解决办法——这是一种调停的才能,防止冲突或解决突发危机。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擅长谈判、促裁或调停争端。</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即同理心和联系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很容易与别人打成一片,容易识别和恰当地回应别人的感受和关切——也就是人际关系的艺术。</p><p class="ql-block">·社会分析——能够体察和领悟他人感受、动机和关切。了解他人感受的本领可以使人很容易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社会智力出色的人很容易和别人打交道,善于领会他人的反应和感受,善于领导和组织团队以及解决人际关系中爆发的争端。他们是天生的领袖,能够把未被言明的群体性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引导群体向特定的目标前进。他们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他们总能使人保持高昂的情绪,他们会让大家心情愉快。</p><p class="ql-block">4、融入团体的能力。与其说这是一种能力,不如说这是一种策略。</p><p class="ql-block">·研究发现,就算是最受欢迎的孩子试图加入已经开始游戏的团体时被断然拒绝的比例是26%。也就是说,就算你具备了前面所说过的所有情商的能力,但如果你不懂得如何策略性地融入团体的话,你还是有26%的机会被拒绝。</p><p class="ql-block">·那如何才能有效地融入团体呢?那些受团体欢迎的孩子使用的策略是,在加入团体之前,先花时间搞清楚团体的状况,然后用行动表明自己愿意接受团体规则,等到自己在团体中地位确立之后,才主动建议团体做什么。</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个策略包括以下步聚:</p><p class="ql-block">1)搞清楚团体的状况;</p><p class="ql-block">2)用行动表明自己愿意接受团体规则;</p><p class="ql-block">3)在团体中建立自己的威信;</p><p class="ql-block">4)为团体做贡献。</p><p class="ql-block">·只要能遵守上述原则,那么,融入团体就不是什么难关事了。</p><p class="ql-block">5、人际关系在书中所提供的就是上述这四种能力,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情绪的展示能力;情绪的感染力;社会智力;融入团体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在四项能力中,除“情绪感染力”之外,其他三项都是策略性的,特别是第一项“情绪展示能力”,这些策略性的技巧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很可能会伤到自己。所以,在使用这些技巧的时候,切记要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用沙士比亚的话说就是“对自己忠实”,即不管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行动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感受都要保持一致。如果无法平衡自身需要与外在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只会导致空洞的社会成功——以牺牲个体真实的满足为代价的“交际花”,这样的人给别人的印象非常棒,但私底下几乎没有稳定或满意的亲密关系。所以,真正的人际关系艺术是能够在忠于自己与社交技能之间取得平衡,诚实正直地行事。</p> <p class="ql-block">十二、NLP认为,真正的人际关系是一门让自己舒服同时让别人舒服的整体平衡艺术,而不是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也不是通过一些技巧去满足自己而伤害他人。</p><p class="ql-block">·只有在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前提下,才会有真正的人际关系和谐。要做到这一点,有如下三个方法:</p><p class="ql-block">1、位置感知法。</p><p class="ql-block">你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你的感受,所以,多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有助于减少冲突,改善关系。注意,不是换位思考,而是换位感受。换位思考会时,人类的大脑很容易会合理化,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人们往往不惜欺骗自己。只有换位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因为身体的感受是不会骗人的,但是大脑会。</p><p class="ql-block">2、平等地分享。</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总喜欢高高在上地教育别人,人们一般不喜欢那些居高临下的人,所以,平等地分享,而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3、沟通而不是操控。</p><p class="ql-block">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接受,这叫操控。保持开放,尊重别人的观点,不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君子和而不同,这才是沟通。没有人愿意被操控,所以,一旦你在操控别人时,你已经在将人际关系推远。</p> <p class="ql-block">摘录:红梅</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