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概三十年前,过年是很热闹的。吃是主题,积攒了一年,平时舍不得吃的土产品,到了过年的时候,和盘托出,全家人吃,来客吃。人人都向往过年,早早就盼着过年。那时候春联是自编自写的,甚至是小孩子涂鸦,随便画,散发着墨香。大年三十,上坟烧纸、吃团圆饭、烀猪头、吃年糕、放鞭炮、发压岁钱,守岁到大半夜,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互相拜年,你来我往。大新年的,不管是亲戚朋友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大家说话都非常客气。整个春节,其乐融融,一片祥和,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打工潮的出现,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经济条件好一点了,平时聚少离多,相互之间渐渐疏远,老亲世故,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凑到一起,过年不但吃得更好了,还要玩,要刺激,麻将扑克牌九。民间有顺口溜:初一赢,初二输,初三初四卖母猪,正是那些年春节的写照。这时候的春联是市场上买现成的了,看起来是上档次了,但是内容千篇一律,字体良莠不齐,失去了墨香味。拜年是走过场,没有以前那么毕恭毕敬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过年呢,关于吃,早已经吃够了,吃多了。现在拜年一般要看身份地位和金钱财富的,厚礼拜领导,聚会找富贵,长辈虽尊但无用,亲戚无钱少沾边。早早筹划的是,哪天拜书记,哪天拜局长,哪天拜客户,哪天会赌友,至亲长辈,有时间就拜,没时间就送点礼品走人。</p> <p class="ql-block">人们普遍感慨,现在的春节,已经没有年味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不是年味没了,而是年味变了。</p><p class="ql-block">自从电视机普及以后,春晚就是年味的重要因素了,但是春晚节目越来越政治化、资本化、技术化,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远,背离初衷,不接地气,于是就没几个人看春晚了。打工潮的兴起,大量的农村人、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他们的孩子,有的跟着被带到所在城市借读,条件好转以后,有的定居,有的在家乡城区购房,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导致家乡只剩些孤寡老人,人气锐减。</p> <p class="ql-block">表面上看,人们似乎比以前有钱了,实则生存压力更大,诸如房贷、车贷,医疗,养老,孩子读书,很多人都是在负债经营,负债生活,透支未来,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随着商品经济的盲目膨胀,一切都成了商品,一切向钱看,利益至上,滋生出攀比心理,实用主义,浮夸,虚伪,势利眼。</p><p class="ql-block">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年味淡化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多数人家都是独生子女,血缘亲戚越来越少,他们从小就随父母背井离乡,东奔西颠的,根本就没有家乡观念了。人与人之间,亲缘关系少了,利益关系多了,在可以预知的未来,传统年味将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属于心理因素,我们所以怀念过去的年味,其实是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时候我们还小,父母都在,乡亲们都在,虽然穷,但是大家都相差不大,人情是纯真的,食品是绿色的,社风是纯正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年味,还有淳朴、善良、真诚、友爱、信仰,以及传统的人情世故,我们渐渐成了资本的玩偶。我们曾经以为的永恒,都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怀旧。</p> <p class="ql-block">时代变了,人变了,年味自然就变了。</p><p class="ql-block">春节经历了热闹、平淡、变味三个不同的历史过程,也映射了世态的变迁。无论年味如何演变,祭奠先人,全家团圆,亲友相聚,拜见长辈,恪守优良传统,应该是永恒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2024,2,11,书于旧居朱郢</p> <p class="ql-block">作者,朱鸣鹏,江苏盱眙人,笔名“山野的风”。自由撰稿人,偏爱散文和现代诗。写清新、淡雅、浪漫的文字,任灵魂挥洒!代表作有《听月亮讲故事》、《故乡的背影》、《怀念母亲》、《屋檐下的雨季》、《心灵之旅》、《人生断想》、《灵魂深处有桃源》等。一部分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组诗《秋韵流淌》被录入《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