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1年,电影《大渡河》上映。当时,男孩子都喜欢看打仗片,特别是看到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勇士们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趴在悬空的铁锁链上,下面就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勇士们一边掌握平衡匍匐前进、一边战斗,掉下去连尸骨都找不到。</p><p class="ql-block">这一幕使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着,到今天,一想起这场景,神经还是轻松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看完电影43年过去了,去实地看看当年红军用生命和鲜血夺下的泸定桥。这也是奠定了新中国基础的一座“红色”的桥。</p> <p class="ql-block">为了此行,早一个月前就开始计划行程攻略。正应了那句话<b>“心所向、皆可往”</b>。</p> <p class="ql-block">看罢乐山大佛,上高速直奔泸定县,全程220公里。</p> <p class="ql-block">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距成都市240公里,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泸定桥横跨在大渡河之上,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9根铁索做底链,另4根分两侧作扶手;全桥铁索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为保证质量,每个铁环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印记,由9个人负责检验铁环质量。</p> <p class="ql-block">为繁荣川藏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利于西藏管理,康熙帝下令建这座桥。建桥历时一年,连接两岸用的铁件重40多吨,是从一百多公里外的荥经县人工运到泸定县,在那个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年代,运送这40吨的铁件到百公里之外,该有多难!</p><p class="ql-block">1706年4月该桥建成。康熙皇帝为桥命名并御笔亲书“泸定桥”横批“一统山河”“泸”取泸水之意,“定”是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摆脱数十万国民党“追剿”部队的围追堵截,1935年5月26日,中央决定夺取泸定桥,29日凌晨,红四团连夜急行军240里的山路,沿途多次击溃敌军阻拦。当日清晨抵达泸定桥并占领了西岸并与敌军交火,对岸的敌人把桥上用于行走的木板拆除了一大部分,我方这边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链。敌人在对面向红军嘲笑地喊道:<b>“你们飞过来吧”“石达开几万人就在这儿全军覆没,你们是第二个石达开!”</b></p><p class="ql-block"><b></b>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和敌人机枪、迫击炮的封锁,要过桥,对红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双方的战斗持续到下午,后有追兵,前有守桥敌人的阻击,红军没有了退路,只有过桥!经历过大小战斗876次的<b>红四团二连抢下了飞夺泸定桥的任务</b>,22名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迅速组成突击队,带上全连最好的冲锋枪和马刀。16时,红军夺桥战斗的冲锋号吹响。</p><p class="ql-block">黄开湘(团长)、杨成武(政委)手提驳壳枪,站在桥头指挥。各种轻重武器开始向对岸射击。突击队员在铁索上一边匍匐前进,一边射击,身后的三连紧跟着铺群众支援的门板、木板,大部队随后跟进。</p><p class="ql-block">敌军一看到这情景,立即用煤油在桥和铁索上燃起大火,企图用火阻挡前进的红军。</p> <p class="ql-block">勇士们沿铁索爬到对岸,穿过火墙,与守敌厮杀在一起。与此同时,从安顺场过河后的红一师也赶到了泸定城郊,击溃敌军援兵,两路红军前后夹击守桥的敌军,击溃敌人一个团的防守,最终控制了泸定桥,夺取了胜利!整个夺桥战斗过程只有2小时,有四名勇士在夺桥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负责在桥上冲锋开路的22位勇士<b>平均年龄只有19岁</b>。况且这个年龄,他们还都是些孩子!</p><p class="ql-block"><b>当时,如果你在现场,你敢不敢上?你愿意上吗?</b></p> <p class="ql-block">这22名勇士,战后幸存下来有18人,经历过长征后,有10人至今下落不明,成了无名英雄!</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对勇士们通报表彰,并颁发了奖品:每人一套列宁服(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一支钢笔、一本日记簿、一只搪瓷碗、一双筷子。这些东西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物质匮乏的当时,这已相当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守桥的国民党24军军长刘文辉已经得到蒋介石炸桥的命令,大致意思是:红军从瑞金出发时的8万人,经过国民党的一路围追堵截,已经剩3万人,务必不能让红军过河。刘文辉想想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铁索桥,不该毁在自己手里,将来还是自己修复且代价太大,最终他没有选择炸桥。只从对岸开始拆掉了三分之二的桥板。</p><p class="ql-block">建国后,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西康起义并投靠了共产党。1959年4月,刘文辉成为新中国的林业部长,泸定桥也成为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大家想不到吧,刘文辉是川藏地区大地主刘文彩的亲弟弟。</p> <p class="ql-block">1969年,中央政府对这座历经264年的铁索桥进行了维修,使用了新型钢铁代替了原来手工锻造的铁索,一下子结实了不少。现如今的泸定桥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看电影,光知道打仗片热闹,长大后才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意义,再看毛泽东为长征写下的诗《七律·长征》,诗写得很大气,不愧出自伟人之手,没有雄韬伟略、宏伟气概的人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共产党最终能取得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鼎力支持!下面这首《长征》,就是山西太原老百姓自发合唱的,看完了我介绍泸定桥的美篇,咱们也休息一下,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点击下方中间三角按钮播放。</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历史资料和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