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百年古镇青木川</p><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是陕西的地理标志。谁会想到,陕甘川交界一隅,竟然有这样一处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青木川的诗情画意,让我陶醉。</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来到村头薄雾飘渺的河边。见那静静的溪流,在上游汇聚,沿着古镇的北边泊泊流淌,在古镇西北角,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然后蜿蜒流向云遮雾绕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青木川的河,叫金溪河,发源于汉中秀丽的山中。山崖峻石,伫立两岸;河床河滩,怪石遍地。有的大如操场,似刀砍斧劈,嶙峋怪异;有的独立而卧,呈诸种物型:如龟背、若鳄鱼、似怪兽……</p><p class="ql-block"> 暮秋时节,河边古寨,黑瓦石墙,几株古树,从崖壁与墙壁中斜插而出,顽强的向空中伸长。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水墨画:清澈的河水、古老的村寨、青翠间有红叶点缀的山峦,缓缓飘动浓浓淡淡的云雾。站在村头山崖的回龙观,俯瞰这生动的画面,不由生出感慨:中国的乡村,都如青木川这样美丽,那才是中国农民之福,农村之福啊。</p><p class="ql-block"> 金溪河水,从青木镇中间穿过。东边,是古色古香的回龙场老街。西边,大部分是重建的仿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回龙场老街,始建于明清,民国时期统一规划,中西合璧,形成风格,终成气候。酒店作坊、中学剧社、旱船房……这些古老大气的建筑,与一个人有直接的关系,那就是一代枭雄——魏辅唐。</p><p class="ql-block"> 魏辅唐的经历,令人唏嘘,感慨。</p><p class="ql-block"> 乱世出枭雄。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烽烟四起。魏辅唐审时度势,加入国民党,投靠青红帮,杀掉青木川民团团总魏征先,自己上位,任团总、区团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九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鼎盛时期,官兵千余,雄霸一方,叱咤风云,威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魏辅唐的统治,长达二十多年。在任期间,颇有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话形容魏辅唐,比较妥当。</p><p class="ql-block"> 他扩张武备,保家卫民;他兴修水利、修路架桥;他大兴文化教育,创办辅仁中学、组建辅仁剧社;他重商兴镇,重建回龙场,开办"辅友社"百货店、"同济堂"药铺等。没有魏辅唐,就没有今天的青木川。</p><p class="ql-block"> 他深明大义,弃暗投明。 1950年1月,解放大军进军大西南,魏辅唐率领三百余人,起义投诚。但他没料到,和平交接权利,避免流血斗争,是他的一厢情愿。投诚仅三个月,魏辅唐被冠以反革命罪,处决于青木川。36年后,冤案改判,魏辅唐恢复投诚人员的名誉待遇。</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代枭雄,若有在天之灵,不知悲焉,喜焉?</p><p class="ql-block"> 古堡里的羌寨</p><p class="ql-block"> 藏族、羌族,是川西人口最多的两大民族。他们的村落,极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我见到的,是桃坪羌寨。寨子在阿坝桃坪乡,紧靠杂谷脑河。属理县管辖,到理县县城,距离是40公里。到汶川县城,却仅16公里。</p><p class="ql-block"> 看到羌寨,让我想到欧洲的城堡。羌寨是中国西部的古堡。军事防御与居住生活,融为一体;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这就是羌寨的最大特色。桃坪羌寨建于西汉时期,两千年屹立不倒,自有它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导游是位大姐,领我们进入迷宫般的寨子。寨子内,两座九层高的碉楼,八个出入口,十三条甬道,组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寨内大路小道胡同过道,错综复杂,犹如蜘蛛网,稍不留神,就迷失方向。道路有宽有窄,宽的疏可走马,窄的需弯腰缩身,一不小心,会撞着脑袋。</p><p class="ql-block"> 一个羌寨,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军事城堡。数百上千人集聚生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还要考虑军事防御,易守难攻。两千年前,羌族人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称的上是建筑史上的杰作。更令人称奇的是,碉楼冬暖夏凉,有“天然空调”的奇效,难怪至今有人仍住在寨内,不愿搬离。</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羌寨,石筑的碉楼,光线灰暗的墙壁,供奉着过去与现在的领袖像。似曾相识,六十年前,家家如此。七转八转,转到一处相对宽敞的房间,原来是羌族王爷的府第。我在羌王的椅子上,特意坐了坐,拍照,装模作样,过了一把王爷瘾。</p><p class="ql-block"> 人这血液里,流淌着基因。这基因,最纯正的,当然是红色的基因。有红色的,对应就该有白色的,黑色的。大动乱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歌词是这么说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你就赶快站过来。要是不革命,你就滚他妈的蛋,罢他娘的官!当时的“黑七类”子女,血液里的基因,毋庸置疑,非白既黑。改开后,印度影片《流浪者》上演。影片中有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血统论,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它的基因,源远流长,可以上朔数千年。阴魂不散,文明建设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羌王家里,还挂了数十张放大的照片,照片的主角,是最后一代羌王的女儿,漂亮大方,像电影明星。几代国家领导人到羌寨参观,都是这位身着羌族服装的美女相陪。导游大姐说她经营有方,在羌寨景区有大饭店,在成都也有大酒店,是集团公司老板,现住在成都,很少回来了。我想,羌王女儿,她的血液里,基因是红是白?还是红白参半?</p><p class="ql-block"> 导游今年已59岁,纯正的羌族。黑瘦,精神却好。虽是无证“黑导”,却对羌寨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聊起羌王家族,她对羌王和他的后裔,充满敬仰感激。说若无羌王,桃坪羌寨不会保存到现在。没有羌王女儿的经营,羌寨不会这么火爆。看得出,是真心话。我不置可否。临别连连感谢。因她热情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羌族的风俗,羌寨的特点玄机。更因她本该退休,颐养天年,却这样辛苦劳顿,心有戚戚焉。</p><p class="ql-block"> 站在羌寨碉楼,极目远望,群山绵绵,云雾苍茫。俯瞰羌寨,碉楼石墙,仿佛长城,又如石筑的硬汉雕像。我想,羌寨历经两千年屹立不倒,仅仅是碉楼石墙的力量吗?如若不是,那是什么?桃坪羌寨,不仅是让人赞叹的碉楼建筑,它的文化遗产,有待人们去认识、发掘……</p><p class="ql-block"> 云端里的甲居</p><p class="ql-block">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丹巴县境内,相距桃坪340公里。两个寨子,分属阿坝、甘孜。</p><p class="ql-block"> 丹巴,是四川西部的一个县城,海拔1860米。著名的大渡河,就从县城流过,故有“大渡河第一城”的别称。</p><p class="ql-block"> 出丹巴县城,沿河北行,两岸悬崖峭壁,河水湍急。十几分钟,既到甲居藏寨景区大门。</p><p class="ql-block"> 汽车继续前行,盘旋上山。山陡弯急,道路难行。经数十分钟的艰难行程,终于到达甲居藏寨。</p><p class="ql-block">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汉语字意,则是最好的居住之地。</p><p class="ql-block"> 甲居藏寨,是云端里的寨子。大金河谷,逶迤绵延数十公里。谷底到峰顶,落差两千米。谷底是咆哮奔腾的大渡河,悬崖峭壁之上,与卡帕玛群峰之间,是长长的慢坡。落差上千米的慢坡上,就是藏寨。色彩鲜艳的碉楼民居,或星罗棋布,或独栋矗立,散布于山崖之上,丛林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美景,让人惊叹、陶醉。我们从一号观景台,一路上行,直至最高处的四号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站在卡帕玛群峰山腰,极目所望,近处为藏寨峡谷,远处是雪山夕阳,云海漫卷,金光闪闪,一时,心中怀疑,是否到了传说中的圣地。此时,我想起杜甫的《望岳》诗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我登临八次,但泰山与甲居相比,不是一个等级。论起群峰的辽阔、壮观,景色的丰富多彩,植物的茂密繁盛,甲居如同浩瀚海洋,泰山只能是内陆湖泊。我想,当年李白杜甫,若能有机会见到甲居奇幻美景,定会留下最壮美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二号与一号观景台之间,一阵白云漫卷,突然,东南方向,空中架起一道七色彩虹。哦,彩虹!瞬间,司机停车,大家跳下车,挑选最佳位置,拿着手机,对着彩色虹桥,啪啪啪,一通狂拍。三五分钟,彩虹颜色变淡。大家重新上车后,纷纷点赞,说甲居藏寨,川西明珠,不愧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的美誉。(注1)</p><p class="ql-block"> 按计划,今晚到小金县城住宿,还有七十公里的车程。按说,应该深入藏寨,体验藏寨风情。若能入住民居,与藏民近距离接触,则会更完美。然而,旅途都会留有遗憾,完美只是心中的追求。大家带着留恋不舍,又有一丝遗憾,告别甲居,踏上新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注1:2005年,《中国地理杂志》组织评选“中国最美乡村活动”。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藏族姑娘,呀拉索</p><p class="ql-block"> 色达金马路的沈包子,女老板是一位漂亮的藏族女孩。前台服务员,像是女孩的姐姐,干净,利落。昨天早晨,因为包子好吃,环境也好,女孩大方热情,大家都喜欢。今晨,一致意见,再次去吃沈包子。走进包子店,女孩第一句话:早晨好!边拾掇蒸笼,边哼唱一首藏族歌曲。她问,好不好听?我说,非常好听。又问,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我说,不太清楚。她说,歌名叫,天籁之音!我说,你的歌声,比天赖之音还要美。她的笑脸,更灿烂了。</p><p class="ql-block"> 落座就餐,环顾四周,顾客满堂。脑袋里想到一句话:人若有品,清风自来。</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旅友,上车后,仍对女孩的服务,赞不绝口。年姐说,小姑娘特有礼貌,进门就招呼:早晨好,临走,也是笑脸相送,喊姐姐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p><p class="ql-block"> 女孩的笑脸,让我想到毕棚沟酒店的女经理、马尔康饭店的女掌柜。为什么藏族女老板,都是这么热情,这么好客,这么开朗友好呢?</p><p class="ql-block"> 又想起韩红,想到她的经典之作《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p><p class="ql-block">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p><p class="ql-block">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p><p class="ql-block">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p><p class="ql-block">哦</p><p class="ql-block">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p><p class="ql-block">一座座山川相连</p><p class="ql-block">呀啦索</p><p class="ql-block">那可是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的美,远不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也不是蓝天白云,更不是牦牛骏马。真正的美,是生活在这里的千万藏民,是无数藏族姑娘的笑脸,是这个民族顽强生存的能力,挣脱精神枷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亚拉索,美丽的川西,美丽的藏族姑娘。</p><p class="ql-block"> 藏族女孩的笑脸,源自真诚、善良的内心,也来自生存竞争、市场法则。生存压力山大,你必须设法取悦顾客,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这是硬道理。在色达,另一位女孩。同样年轻、漂亮,却给人迥然不同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来到色达,必游五明佛学院。为应对蜂拥而至的游客,学院景区实行提前一天预约,限额、限时的制度。</p><p class="ql-block"> 为抢到景区门票,天不亮,游客中心已有人前来排队。有的自带板凳,有的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蜿蜒长蛇阵,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八点半放票,一个窗口办理,另一个窗口协助。九点半,方移动到购票窗口。辅助窗口的女士,穿簇新的藏服,白白胖胖,浓妆艳抹,坐无坐像,站无站样。一会伏桌,两手捧着手机专注凝视,一会斜躺转椅,用不屑的眼神,扫一眼购票的顾客。一幅肤浅、倨傲、庸俗的模样。有游客咨询事宜,也是待搭不理。我想,这样的"活宝",肯定有家庭背景,非官即富。想起网上那些个"坑爹"的官二代、炫富的白富美…</p><p class="ql-block"> 这个"预约"票制度,感觉别扭,这种毫无职业素养的"美女",让人倍感不爽。这种窗口,对环境是种污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