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求学

林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7月,我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感觉到自己没上大学心有不甘,我一边踏实认真工作,一边努力补习文化课。断断续续坚持了四年,到了1985年秋季,认为通过自学考上大学难度太大,就想去石泉中学参加高中补习班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比我晚一级的中专校友夏玉峰,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我俩一起找到局领导,局长同意并鼓励我们俩去补习,并协商了学校,说明了我俩的情况。局里给我安排的是利用晚上或加班撰写《土壤普查报告》,要求我们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我们自己提出的停薪上学办法,被局长否定了,我俩就开始到石中补习班正式上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校后,第一节正好遇上崔校长的政治课,校长把我俩的情况向班上同学介绍后,鼓励同学们向我们学习在岗求学的精神。接着开始上课,他首先提问: ″请同学们回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崔校长看没人说,就叫我回答,我流利地说: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了。″ 崔校长打手势叫停下,又把我表扬了一番。下课后,张正华同学说: "你小子可以呀,出了风头了。″ 我这才知道,我把同学们得罪了,崔老师是故意出简单的问题,想办法表扬我,从而激励同学们加油学习的。我也知道,我虽在自学,知识肯定比不上高中刚毕业,又马上再来补习的同学们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节课是物理,杨老师在讲了一阵圆周运动规律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公式,然后让一同学在黑板上推导。同学们都说让我去,我羞愧的站在黑板前,不知从何下笔。杨老师说: "看你年纪都这么大了,你今年是第几年补习了?前两次上课都没见到你,你基础不行还经常缺课,这怎么考得上大学?你是拿着家长的血汗钱来混日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才知道,杨老师是从区级高中学校开学初才优选上来的,以从严治学出名,每次上课都要花上几分钟训学生。但他知识渊博,爱学生如子女,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给同学们补课。我的物理成绩本来就差,自学还没学到圆周运动。补习班上课不是系统讲,而是抽出重点来综合性地讲,所以,在以后杨老师讲物理时,就是讲的再精彩,我也好像是在听天书,有种恍然若世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节课是语文,鲁老师讲白居易的《琵琶行》,讲毕后要求课后同学们都必须会背诵,说是高考的可能性很大,同学们都说课文太长,记不住。有一调皮的同学杨平说我会背诵,他是又想给我出洋相。鲁老师挥了下手说: ″课堂上不背诵了,下来后同学们自己抽时间背诵就行了。″ 实际上,鲁老师已经知道我的情况,因为他是班主任,教务处已告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词,这首诗我早就会背诵了,真想露一手让同学们看一看,转念一想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较劲的。但夏玉峰知道我的情况,想让我捞回面子,就说: "鲁老师,就让林森背。″ 鲁老师挥手制止了,开始讲韩愈的《师说》了。这以后,我和夏玉峰的作文,每次都在班上作为范文,我、夏玉峰和鲁老师都有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师生关系一直保持到至今,去年我和鲁老师在一个亲戚家里,还在共同回忆我们上补习班的一些趣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节课是数学,七年前等待中专通知时,我在石中上了40多天高中的,也是汪老师讲数学,他好像记住我了,我这次来上补习班,多少有点奔着汪老师来的意思。他一进教室就说,又来了两个老学生,欢迎你们。接着就给我们讲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我是最喜欢学的,平时也补习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汪老师还是老样子,讲课声音不太大,但非常精彩。他十分娴熟地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除开进教室打了声招呼后,一节课好像都没看我们一眼,但教室却非常安静。他今天推导正弦函数,步步有据,环环相扣。他又找了一些难题在黑板上快速演示,一道题用多种方法去解。我的同桌朱平悄悄说,大家都喜欢听汪老师讲数学,他逻辑严密,分析精辟,思路清晰,见解独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到几天,补习班的大部分同学我们都混熟了,我和夏玉峰,虽然比补习班同学大四五岁,但我们仍然能够愉快的共同学习,张正华、杨平、王全勇经常和我们在一起背诵文言文,推导数学公式,解数学难题,做化学试验。我和夏玉峰在学校也分了宿舍,有时晚上我也住在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正华有个老习惯,睡觉前专门把尿憋着,说是怕睡过头了,睡后尿胀醒了马上起床学习,那天晚上不到夜里一点,他起床就往出跑,舒服了后,穿戴起来拿着手电就出去学习了。杨平虽说调皮,但每天清晨四点半准时起床看书做题。我平时认为我非常努力勤奋,看来比我更努力的同学大有人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天在学校时是学生,我和夏玉峰就老老实实做高中补习生,老师也把我们当普通学生对待,经常提问,罚站,英语安老师讲课,有时用英语提问我,叫我出了不少洋相,左媛媛口语好,她们课间经常用英语交流,我们都很羡慕。上体育课时,单双杠和百米跑达不了标,让我们补了不少课,庆″十一"学校组织歌舞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我在集体排练时,动作怎么也做不到位,最后叫女同学左媛媛反复教我练,正式比赛时我们补习班还拿了二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回到单位是干部,还得加班写材料赶工作。有时侯学校晚自习补课,而单位又需要赶材料时,那就得以单位工作为主。按局长说的"两头兼顾两不误″很难做得周全,有次市里突然来县检查,那一块工作和材料是我负责,那时又没有手机,单位给学校打座机电话,学校没人接,派人到学校把我叫回去时,检查组领导黑着脸给我们增加了许多难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夏玉峰也是这样,他负责农场技术,场里工人经常突然去找他找不着,场里虽然一再给他们做了解释,但个别工人还是有怨气。尽管这样,单位还是非常支持我们补习,并在大会上对我们这种学习精神进行了表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补习班学习很快结束,经过预选后参加了高考,张正华、杨平等三位同学考上了大学,我和夏玉峰英语、物理基础差,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补习班的42位同学,有30多位同学通过高考上高中专、招干、招工等形式就业了,后来有近20位同学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任公务员或干部,后来都认为那一年补习班(有的同学称″高四″)质量高,老师讲课认真负责,左媛媛在农发办工作,我们还同事了两年。我和夏玉峰当年并未气馁,继续坚持学习,当初单位给我们定的补习时间是一年,我们不好意思再申请上补习班了,只好下班后自学,有时周未或晚上去石中补习班探讨交流一些难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我们一直持续努力学习,加上鲁老师和一些同学的共同帮助,第二年,我和夏玉峰终于考上了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圆了大学梦。一年的补习班生活,鲁老师、夏玉峰、左媛媛等几人几十年交往不断,真是"一年师生缘,终身师生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鲁老师有时和我们在一起回忆过去,说我们上大学,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我认为,付出去的都值得,因为我们收获了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人生更有价值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