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奇》第四集:求圣路上再迷茫 一语惊醒痴和尚

冰也

<p class="ql-block">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p><p class="ql-block">各位朋友:大家好!这里是草根说阳明。今天是《王阳明传奇》第四集:求圣路上再迷茫 一语惊醒痴和尚</p><p class="ql-block">1490年,王阳明19岁,这一年王阳明的爷爷竹轩翁去世了。王阳明从小就和爷爷感情笃深,深受爷爷的影响和熏陶。爷爷是他的启蒙老师,更是他的第一任人生导师。爷爷的去世,王阳明似乎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从此收敛了任性妄为、恃才傲物和豪迈不羁的性格,变得极其沉默和沉稳起来。整天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潜心苦读,精心地为后年的科举考试做着准备。他的内心日益宁静,他的学业日益精湛。与他一起学习的兄弟们都说:“王阳明已经进入了身心之学的境界,远远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学。我们望尘莫及,自愧不如呀!”</p><p class="ql-block">果然,1492年秋天,21岁的王阳明,中了举人,取得了参加南宫会试的资格。第二年春天,他如期参加了朝廷举行的南宫会试,但是结果却名落深山。那时,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刚刚晋升为右春坊右谕德,就是皇太子的老师。一时间有阿谀奉承的人,有嫉妒排挤的人。当时的宰相李西涯,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王阳明,于是说:“年轻人,我看好你!你明年肯定会中状元,不妨现在就写一篇《来科状元赋》吧!”此时的王阳明毕竟年轻气盛,一没客气,二没含糊,欣然提笔,一蹴而就。嫉妒王阳明的人于是就说:“这个小子要是中了状元,目中将哪里还有我们?”因此,三年后,王阳明参加了第二次会试,竟因嫉妒者的强烈压制而再次落榜,这也是王阳明有生以来第一次为自己的狂傲付出的惨痛代价。</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会试的失利,很多参加会试的人痛哭流涕,羞愧万分,都以落榜而感到无比羞耻。王阳明却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都以考不上感到耻辱。我不是这样的,人要禁得起打击,耐得住磨难,考不上没什么值得羞耻的,反而因为没考上而使自己心乱如麻是可耻的。人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东海掀于后而心不动摇的气魄和胆略。面对任何大风大浪都要做到此心如如不动,方为经天纬地的大丈夫。”</p><p class="ql-block">18岁格竹失败后,王阳明曾一度陷入迷茫,但并没有气馁,反而在求圣的道路上愈加不懈地摸索和前进。在当时,朱熹的学说是举世公认的学说,王阳明在读遍了朱熹的所有书籍后,依然不断地反复研读,渴望从中找到答案。在读到朱熹《上光宗疏》中“居敬持志是读书之本,循序致精是读书之法。”后,便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有点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于是,他慢慢让自己沉下心来,放慢脚步,循序渐进,徐徐而求。然而,朱熹的穷理于外,和我本心之于内,终是理是理,心是心,一分为二,不能统一。彻夜沉思,仍百思不得其解,旧病因此复发。求圣的道路再次陷入迷茫。于是欣然跟随道士学习养生之道。</p><p class="ql-block">1499年,王阳明二十八岁,参加了第三次科考,喜中进士。被分配到政工部实习。秋天,王阳明奉命监督建造威宁伯王越的坟墓。他按照五人一组、十人一班的军事化模式的进行管理,休息的时间就给大家演示八阵图。提前并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程。威宁家先是给了很多银两和丝绸表示感谢,被王阳明婉言拒绝。后又拿出威宁伯王越身前佩戴的宝剑答谢。王阳明欣然接受。因为,他此前曾经梦到过威宁伯王越赠送宝剑给他。今天得赠此剑,正是兑现梦中的夙愿。这也许就是天意吧。</p><p class="ql-block">因为王阳明的出色表现和卓越才能,王阳明被任命为分管云南省案件的专员。作为吏部官员,都要轮流巡视监牢。王阳明第一次巡视监牢,恰值监狱晚饭时间。王阳明看到囚徒吃的都是伴着水的米糠,很是吃惊。就问随行的狱吏,狱吏说是粮食紧缺。没走多远,王阳明听到了猪叫声,走进一看,竟然有一个猪圈,几十头肥猪正在吃着槽里的白米细面,王阳明顿时明白了,监狱里不是缺粮,而是都喂了猪。于是,王阳明严厉训斥了狱吏,当场下令杀掉牢中圈养的猪,烧熟了分给囚犯吃。</p><p class="ql-block">三十岁那年,王阳明奉命到江北去复核案件。抽空就去游览了九华山。在就九华山,他碰见一位道长,名叫蔡蓬头。王阳明上前鞠躬施礼,向他请教道家仙术。道长说:“时机尚未来到。”王阳明于是让左右随从全部退下,再次请教。道长依然漫不经心地说:“时机尚未成熟。”等到王阳明第三次请教的时候。道长哈哈大笑,说:“你的礼节很到位,很隆重,但是,你的官相也很重。”说完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王阳明又听说地藏洞有奇异之人,打坐睡觉都在松针上,生吃食物,从来不用火烧熟了吃。于是,王阳明攀援绝壁,历经艰险前往拜访。正好奇异之人正在睡觉,王阳明于是默默地坐在旁边等他醒来。等了很久,这位奇异之人才慢慢醒来。王阳明上前虔诚地问:“请问禅师什么是第一义帝?”奇异之人始终保持沉默,不予回答。过了很久,才慢慢地说:“你们儒家有程颐、周濂溪两个人,是非常不错的好秀才呀!”说完倒头又睡。王阳明只好返回,等第二天再来拜访的时候,奇异之人早已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由于在追随朱熹的道路上两次迷茫,王阳明于是开始在道家和佛家寻找求圣之路。继在九华山问道长成仙之术和异人何为第一义帝,没有得到解答后,王阳明于是在三十一岁请假回到浙江余姚老家,建了阳明洞,开始行道引术,自己琢磨。期间恰有朋友王思舆等人前来拜访,王阳明就安排仆人前去迎接,并详细地告诉仆人他们是从哪里哪里来的,都有哪些哪些人,结果一点不差,于是大家都非常惊异,都以为他已经得道。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王阳明逐渐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说:“这并不是真正地大道呀!不过是玩弄诡诈之术罢了。”于是从此放弃了行道引术。重新回归到从儒家经典求圣的正确轨道上来。</p><p class="ql-block">这一年,他搬迁到西湖边居住,经常往返于南屏和虎跑两地。在这里,他看到一个和尚禅坐了三年,整天双目紧闭一言不发。有一天,他突然对着和尚喝叫道:“你这个和尚,一天到晚巴拉巴拉地都说些什么?一天到晚眼睛一眨不眨地都看些什么?”和尚一下子惊叫而起。“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王阳明问:“你家里都还有些什么人?”和尚答道:“只有家母一人还健在。”“那你想她吗?”“怎么能不想呢?”王阳明于是说道:“忠君爱国、孝顺父母、爱护兄弟、信义朋友,都是天命之谓性,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本性。率性之谓道,依着天命办事就是道。你为什么要扼杀天命呢?为什么要压制天性呢?这种念头一旦消亡,那么人类的种和姓也就要灭绝了。”和尚听吧,一把鼻子一把泪的不断道谢,然后捧着化缘的饭钵就回家去了。</p><p class="ql-block">那正是:求圣路上夜茫茫,儒家释家又道堂。行道引术终觉悟,一语惊醒痴和尚。</p><p class="ql-block">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集分解。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