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日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作者韩重光</p><p class="ql-block">作者:作者省略 作品来源:作者省略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0/12/5</p><p class="ql-block">秋日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辽西平原的秋天,高粱拔直了颀长的身姿,迎着秋日的暖阳,微微歪着硕大饱满的深红色的头,苞米急不可耐挤破叶苞,露出晶亮的大板牙,随风舞动着棕色的胡须。田野里到处弥漫着庄家成熟的香气。秋收大忙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大清早,趁着下了一夜的青霜还没褪去,女社员都去拔豆子,因为湿,所以豆荚不扎手。男劳力掰玉米,也是趁着潮湿,玉米叶子不伤手。下午,男人们割高粱,女社员采棉花。秋风和暖阳使得棉朵干了,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像是白云间的仙女,灵巧的双手在云朵中上下翻飞,</p><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一个同学被安排跟大车,装大豆。大车在前面走,到一堆豆子跟前停下,我俩往车上装,时不时的会看见地上撒落的豆子,黄黄的,圆溜溜的。忍不住,急忙弯腰捡几个。就这样边装车边检豆儿。忽然,大车轮子偏了一下,压上了一堆豆子。我俩正纳闷儿,只听车把式说:快捡。下晚儿换大豆腐吃。楞了一下,看着地上的豆子,不捡就成了田鼠的口粮了,连搂带捡,足有二斤,一边捡豆子,我一边偷瞄正在吸烟的把式,一边在心里把他跟当时流行的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里面的落后人物和那个电影《青松岭》里的钱广做比较。那天晚饭,我们吃的是高粱米饭,炒盐豆。真香啊!联想起萧红的《呼兰河传》,想起她对故乡那魂牵梦绕的---高粱米饭,炒盐豆,和那句黑土地上的老话儿----家趁万贯不可盐豆下饭。时隔五十多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车把式大叔是故意压豆子堆儿,好让我们捡豆子,他知道并且同情我们青年点儿伙食清苦。老乡们常说我们出门在外不容易。 “此事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车把式大叔已故去多年了,我迟到的感恩他在那边能知道吗?</p><p class="ql-block"> 秋收季节就是忙,人手不够,只能起早爬半夜的干。夜战,是在场院上,高粱穗铺在场院上,马拉着碾子转圈轧,脱粒,男劳力挥舞着连枷打豆子,女人们撸花生,扒苞米。劳累了一白天的人们被丰收的喜悦激励着,兴奋地说着笑着。队长看大伙干的欢实,拿起一捆花生塞进了看场窝棚的灶坑。不一会儿,一簸箕烧的糊了吧黢的花生就被大伙抢食一空,人们互相打趣着对方的花脸,继续干活。</p><p class="ql-block"> 远处天地相连的地方打起了露水闪,淡淡的红色一闪一闪,好像是害羞的大姑娘,躲在暗处,忽闪着毛嘟嘟的双眼惊喜的看着这热闹的场院,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p><p class="ql-block"> 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地里的庄家就归置的差不多了。棉花变成了一沓沓的票子,棉籽榨油分给了各家各户。连秫秸都已经整齐的垛在各家房前屋后,作为一年的烧柴。主妇们开忙了。丰富的新鲜的食材激发着她们发挥厨艺的热情。新磨得玉米面,掺上地瓜。贴出的大饼子,既喧腾又绵软,带着一股清淡的甜, 花生芝麻炒香,上碾子轧了,炖白菜,包大馅饽饽,比肉香。大姑娘小媳妇,到拾过的棉田去,捡拾落地棉,死桃子,和棉壳里没捡干净的残花。去轧花厂加工了,回家纺成线,织袜子,纳鞋底。忙活一家大小的穿着。</p><p class="ql-block">啊,多好的秋天,多么有滋有味的农村的秋天。</p><p class="ql-block">2020110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录入:韩重光 责任编辑:西苑清风</p><p class="ql-block">编者按:作品简要记录了社员们集体劳动的场面,男男女女热火朝天一同奋战秋收,感人而难忘。</p><p class="ql-block"><br></p> 打场。 丰收在望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