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除夕一定要吃一碗浇着臊子的手工长面,我们称之为“灰面”。</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叫“灰面”,是因为在和面的水里面,加了一种叫“蓬灰”的东西,系由野生蓬蒿经大火烧炼而成,加水和面,面条劲道有弹性,而且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野性的醇香。</p><p class="ql-block"> 灰面的制作程序繁多。</p><p class="ql-block"> 先是化水。烧制蓬灰的炉子,是在野滩上就地掏挖的土炉,烧出的蓬灰少不了夹杂很多沙土。在和面前,要将蓬灰化在水里面反复沉淀,取上清液兑温水和面。</p><p class="ql-block"> 灰面对面粉有要求。磨面的时候,头茬面是种皮面,比较黑,一般都是单另收,精面是二三茬。灰面要用二三茬的面,白,筋道。和面的时候,要比擀面稍硬一点。</p><p class="ql-block"> 面和好后需要硬功夫,要用擀面杖反复按压,左三道右三道,压一会用盆子扣一会,让面饧一下再压。压得程度自行掌握,面的筋道够了为宜。</p><p class="ql-block"> 面压好后,要尽量擀成方形,便于切成长面。</p><p class="ql-block"> 切成长面并没有完成工序,还需要用手不断使劲地挽捏,使面条更细更筋道。小时候妈妈做灰面,这个环节我得站到炕上,擀面杖的一头扛在妈妈肩上,一头顶在我的肩上,妈妈把长面挂到擀杖上,一把一把地反复拉捏,尽量把面拉搓的细一些。从肩膀上的压力能感受到妈妈的力量,几张面捏下来,妈妈也是精疲力竭。我见过的捏得最细而且非常匀致的灰面,达到了芨芨草的细度,可谓灰面中的极品。我们说的手工长面,就体现在这反反复复的拿捏之中,力道变成了筋道,面条口感滑爽细腻、弹力十足。街面上卖的所谓手工面,实际上是机器面,吃起来口感极差,吃不出面的灵感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灰面捏好后,要一圈一圈地盘放在案板上,大概一碗一把。这时候做面的工序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臊子的制作比较简单,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大差别。羊肉(或大肉)切丁下锅,炒至微黄,放入葱(红葱更提味)、姜、花椒粉(或大料粉)、盐、生抽继续翻炒,爆出香味,然后加入凉水。水开后,向锅中加入准备好的豆腐丁、土豆丁、小豆芽、香菇丁等,待这些食材熟了后,加味精、蒜苗、香菜出锅,香喷喷的臊子就做好了。</p><p class="ql-block"> 臊子做好后,就可以下面了。</p><p class="ql-block"> 下灰面和下饺子有点像。面下到锅里水要开三次,每次开了后要倒点凉水压下去,第三次便可捞面出锅,放入事先备好的凉开水中再过一下,冲刷面汁,使面条更加劲滑。</p><p class="ql-block"> 灰面吃起来也稍有点讲究。下出来的面用笊篱盛着,重新放到烧开的面汤里面回一下,然后浇上香喷喷的臊子。但这还没完,一碗灰面的灵魂在于调一大筷头油泼蒜辣子,那种面香、肉香、菜香和油泼蒜辣子香,俨然是一曲宏然天成的交响乐,吃下去的是面,得到的是美食带给我们内心的欢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