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频率的美篇

周期频率

宋元陶瓷出口路线调查二 <p class="ql-block">仙山岭民居一夜好梦,早上睡到自然醒,温暖的阳光已照进窗户,又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真好!洗漱好下楼吃早饭,柴火灶大锅熬出的稀饭真香啊!小菜几碟➕土鸡蛋的早餐吃的真舒服呀,热情善良的老板一家人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早餐结束整理行装继续出发。</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来到了离民居不远处的一小段茶马古道,队长介绍说这并不是真正的茶马古道,是后来为振兴乡村经济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拍摄花絮</p> <p class="ql-block">队长继续带领我们去找寻分水关</p> <p class="ql-block">闺蜜嗨皮一下,好好玩,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队长似乎有了新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山口的风特别大,呼啦呼啦,即使阳光明媚,吹在脸上还是像刀削一样冷,皮特大师赶紧带上了帽子。</p> <p class="ql-block">队长证实了自己新的发现,激动地手舞足蹈给大家讲解呢</p> <p class="ql-block">分水关居于武夷山脉赣闽两省的交界处,自古成为两省往来的要道。峰脊有一水源,分成两股:流入东面为闽水,流入西面为赣水。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应江西籍同乡陆九渊之邀,他不辞闽山赣水之途的艰辛,亲赴铅山参加由吕祖谦发起的“鹅湖之会”,与主张主观唯心主义的陆九渊学派进行辩论,哲学上称“鹅湖之辩”。朱熹参加鹅湖学术辨论凯旋后,途经分水关,多日论战,身心疲惫,但决胜之快意未尽,他驻足突踞于赣闽两省的漫道雄关,观察两陂分水,咫尺天底下,看云卷云舒,听涧水交响,他获得了心悟。立即口占《题分水关》一诗:&nbsp;&nbsp;&nbsp;&nbsp;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首诗不仅从客观上真实地写出了分水关的自然景观,更有意义的是诗中饱含鲜明的哲学思辨观点。朱熹的诗,写出了分水关的人文意象:高立不傲,谦逊包容。这也许就是分水关的人格魅力吧。</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以一个军事领袖的豪迈气概写下的诗句。雄关漫道,我们一生又能翻越几处?不过,像分水关这样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关隘,还是值得我们去攀越,去怀想的。</p> <p class="ql-block">这次调查的重点之一:鹅湖古道(大师拍摄作品后续跟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鹅湖古道,是海上丝绸(陶瓷)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见证。其历史价值、地位等同于梅关古道。今天有幸发现分水关段数处遗存,且可能是仅有遗存。1937年,国民政府为抗战运输战略物资,在鹅湖古道线路上覆盖修建了公路,解放后应又予以了加固翻新。上个世纪末,政府另行择线修建了新公路。从此任由风雨侵蚀,至今日露出本来面目。其规模、材质与梅关古道一般。至于附近仙山岭的“茶马古道”,只是一般性古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旅游而拓建。</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上午的跋涉我们走出了大山已是中午时分,正当大家独自咕咕叫时,山脚下路边的一户村民看到我们后马上进屋搬出了各种年货糕点,热情招待大家坐下歇歇,还泡上了自家的茶叶,像家里来了亲戚串门一样高兴,还是得说一句:江西老表真实在!感动!</p> <p class="ql-block">村民曾经在广东生活工作,也是一名户外爱好者,天下驴友是一家呀!</p> <p class="ql-block">队长在和村民讨论鹅湖大道古迹</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马路,坡度有些陡且长下坡,我们的司机大哥是个谨慎的驾驶员,好吧,谁让我们是驴友呢,饿着肚子腿着上去!</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饿了中午大吃了一顿,鱼就吃了三种,吃好饭了继续前行,往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发。真没想到啊山路十八弯在这里深切滴体会到了,不晕车的我这回不敢再说自己不晕了,真的有上阿里山那种拐来拐去的感觉,路面好窄,会车时得小心翼翼,真心夸一句咱们得司机大哥驾驶技术那是杠杠滴。</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队广东摩旅,摆拍一个。这头还是咱江西境内哦!</p> <p class="ql-block">过了关就是福建了,道路明显宽了点,江西老表们咱还得加油干哦!</p> <p class="ql-block">晚上8点入住福建邵武,两天在山里穿行,忽见霓虹闪烁,礼花绽放,都市气息扑面而来,熟悉的味道!晚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