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苍海一粟

<p class="ql-block">逝去的婚约</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九月,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近尾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红色的大幅标语,铺天盖地,高音喇叭,响彻云霄。</p><p class="ql-block">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后,沉浸在喧嚣后的寂静,孕育这更大革命潮汐的到来?百万三届毕业生,如洪流滚滚,像万马奔腾,奔向边疆,奔向农村,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甜蜜的婚约</p><p class="ql-block">江涛的未婚妻杨梅年方二十,正值青春少女,虽然其貌不扬,却身材秀丽端庄,一头乌黑的头发,留着两根又长又粗的辫子,性格温柔,平易近人。祖籍山西,自幼生活在子长,初中文化。</p><p class="ql-block">时间回顾到五十四年前的九月,初秋的延安,是一个黄绿交错的世界,快要成熟的庄稼和路旁的行道树,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远望像绿色的波涛,像金色的绒毯,一片丰收的景象,一幅绚丽的画卷。延安大学的校门前,左右两侧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玉米正在抽穗扬粉,密植的麻子高过人头,趾高气扬,懒散的生长。二十一岁的江涛,白哲的脸颊浸透着年少有为的痴狂,和正是情开初窦的妙龄少女扬梅结伴而行,从无线电厂的场部(当时的番号是103信箱),经过兰家坪大桥,一路谈笑风生,一路兴高采烈,钻进那密密的庄稼地的中央,坐在一块小小的空地旁,谈天说地,憧憬未来,幻想希望,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够的缠绵,虽然都是热血青春却纯洁无瑕,也许是时代的束缚,也许是智力的低下,也许是思想的正统纯贞,也许是荷尔蒙分泌的失衡,在几个小时的长谈中,只是情投意合的谈笑,谈天论地的幻想,却未曾有一点肢体的接触和激情的发泄,没有拥抱,没有接吻,适度的拉开了距离,不知不觉在庄稼地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星期天……</p><p class="ql-block">南关风雨情</p><p class="ql-block">延安南关的新华书店大楼工地上,江涛的两姨峰哥是工程负责人,通过他的“后门”,让江涛在他的工地打零工,每天工钱一块四毛八分钱,(对一个家境贫寒生活贫穷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是十分丰厚的待遇了)江涛虽然是一刚从学校门出来的一介书生,但吃苦耐劳,担水和灰,抱石头搬砖,重活苦活抢着干,不偷懒,不歇息,手上磨起了血泡,一声不吭,咬紧牙关,默默忍受。为了一块四毛八,和那些一起干活的工人比,一点不逊色,不落后。可惜好景不长,政府政策,催促回乡知青必须很快回乡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这样只干了三天,便卷铺盖走人,挣的个路费,告别了自己的未婚妻杨梅,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灰不邋遢回乡务农,挣工分,接受再教育。</p><p class="ql-block">窑洞承诺</p><p class="ql-block">杨梅和江涛建立婚约后,书信来往亲密无间。谈情说爱坦诚相待。子长去延安的距离虽然只有95公里,但车票钱两块三毛钱,在那个年月这个钱也不是个小数字。但是江涛依然会不加吝啬去延安探望自己心目中的恋人,法律上的未婚妻。记得一次去无线电厂,正赶上开饭的时候,杨梅的女职工集体宿舍,搭着两层钢架床,江涛坐在底层的床头,等待杨梅从食堂打回来的炒菜花卷,香喷喷的让人垂涎欲滴,乡下人进城,一次特别的待遇,一回奢侈的享受,有这样一个城市工作的未婚妻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何况是和她一起共餐,她的伙伴们投去了既是羡慕又是妒忌的目光,搞的这个第一次和相爱的女人在众目睽睽下一起吃饭的场景非常尴尬,很不自在。那么好吃的花卷炒也不知啥滋味,稀里糊涂,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江涛爱好拉胡琴,她便在延安买好胡琴弦,从信封里寄到学校,让江涛喜出望外,满心欢喜,内心感激。一段时间里,江涛总是喜挂眉梢,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深深的感觉到有一个爱自己懂自己的女人真好。一次在窑洞中的谈话,当谈到江涛毕业后如果没有工作回乡务农该如何时,杨梅纯朴而善良,诚恳而动情的表态,如果江涛没有工作,回到家里,她愿意辞去工作同江涛一起回乡同甘共苦,公筑爱巢,共度一生。让江涛感到爱情的魅力和生活的希望会是如此的神奇和富有浪漫的色彩!一个爱你的人仅会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心甘情愿的为你付出,一种满足,无悔的选择,幸运的降临,像吃了一颗定心蜜丸,心无旁骛,甜蜜无比。</p><p class="ql-block">裂痕初露</p><p class="ql-block">就要回家的头天下午,江涛从弟弟河庄坪那里带了一书包刚从地里刨出的新炒花生,直奔无线电厂,去找他日思夜想的杨梅。杨梅一看江涛满身沾满白灰泥浆,一条裤腿扯到半腿,那一幅寒酸相,完全失去了往日那文质彬彬的英俊潇洒,便立即带江涛离开厂子,(她担心厂里的同伴看到自己的恋人一脸蒙头垢面的落魄相,有失脸面!)去郊外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心话别。(这个场面极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和恋人冬妮娅在铁路旁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兰家坪大桥,桥下延河水清澈流淌,两岸秋色潇潇,农家炊烟袅袅,庄家收割停当,玉米秸秆蓖麻杆一墩一墩拉开了距离堆放的井井有条。一对恋人依栏凝望,借着夕阳西下的余晖,幢璟着未来的美妙蓝图,同时也在担心难以预测的婚姻前景……</p><p class="ql-block">杨梅看到江涛那件带着泥浆斑痕扯到半腿上的裤子,按照常理她应该给江涛在工厂的宿舍缝合,不料却让江涛央求住在宝塔山下的叔伯三妈去缝补,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江涛既失望又寒心,根本不是出自一个朝思暮想的未婚妻,一个热恋中的情侣的处理手笔,江涛大失所望,带着满心的遗憾,把这条又脏又破的裤子带回子长,一个小小的考验,从此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隐隐的伤痛,为后来的紧张关系埋下了不利的伏笔。</p><p class="ql-block">江涛和杨梅是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两个年轻人,虽然是大人媒妁之言,但也算是青梅竹马。杨梅已经是延安无线电厂的一名工人,江涛是六八届子长中学高中应届毕业生。原本是情投意合,门当户对的一桩婚约,一场革命的洪流席卷,一场人生命运的破折,让这桩甜蜜婚约前途未卜,危机四伏。</p><p class="ql-block">回乡的苦恋</p><p class="ql-block">江涛从延安拦工回来,回到他瓦窑堡的城中村——向阳农业合作社(简称向阳社)。正值秋末冬初的季节,送粪整地是当前农活的重要任务。繁重的体力劳动,爱情的波折,沉重的思想负担,把一个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折腾的萎靡不振,身陷囹圄,不能自拔。一个堂堂的高中毕业生,要拉着一车茅粪走街串巷,招摇过市,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一种天差地别的失落感,倍觉伤感。有时为了顾及自己这个高中生的虚荣心,当过街道的时候,让同车的伙伴拉着,自己却远远的躲在后边,过了街道,到了人烟稀少的村野山道,自己多拉快跑以示同伴的照顾和理解。</p><p class="ql-block">分道扬镳</p><p class="ql-block">时间到了1968年末的冬天,气候格外寒冷,西伯利亚的寒流横冲直撞,凛冽的寒风横扫千军,席卷起聚集的尘沙,把古老的陕北黄高原小镇吹得天昏地暗,人们萎缩在破旧的窑洞里,任凭狂风肆虐,煎熬在这严寒的冬剂季,战战兢兢,苦苦挣扎。年关将至,江涛和杨梅的婚事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一个是繁华都市的国企工人,趾高气扬,万众瞩目,千人追捧,万人仰慕。一个是沦落乡间的回乡知青,心灰意冷,贫困潦倒,冷落寂寞,无人问津。虽然杨梅她爸承诺,杨梅要敢变心,活是江家的人,死是江家的鬼!信誓旦旦,崭钉截铁,良心不变。但杨梅的内心世界有何演变,令人揪心,深不可测。</p><p class="ql-block">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腊月初八,杨梅从延安风尘仆仆回到了瓦窑堡的江家大院的家,满是愁容的表情写在了这个平时和蔼可亲,无所顾忌的脸上,嘴角的那弯永不消逝的笑厌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场激烈的婚约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原来的山誓海盟能否兑现,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路在何方?会谈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台子上的拐子窑里,两个曾经相好如蜜互叙衷情秘密约会的老地方,在别人眼里是是一对上天配就的甜蜜情侣,今天却如臨大敌,一开始便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江涛向杨梅提出结婚的要求,杨梅推辞等江涛有了工作再结婚的答复。江涛声称自己已经有了工作,工作就是农民。杨梅觉得为时尚早必须等工作有个着落,再说结婚,窑洞的诺言,早已丢到九霄云外!她的判断,江涛不可能永远呆在农村,迟早会走上工作的道路,并且会为时不远。但必须等,前途大事,不能盲从!唇枪舌剑,各自为阵。阵阵有词,互不相让。虽然她爸不愿拆散这桩婚约,但他也无法阻止女儿的倔犟和执着。最后是谈判破裂,不欢而散。即日解除婚约,给一个甜蜜的婚约划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结束了长达一年多的婚约关系,分道扬镳,以惨痛失败而告终!</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五十四年后的今天,杨梅江涛都已步入古稀之年,过上了养老的晚年生活。杨梅的无线电厂早在七十年代末就下马,转到师范学院做了一名印刷工人。不幸的是中年丧夫,后半生孤独一人扛起了生活的担子,煎熬在寂寞的时光里。江涛目光短浅,争强好胜,急于求成,在最后的谈判中虽然言之凿凿,真理在握,逼杨梅就范却适得其反,失去了一个美好婚约,失去了一位贤惠的女子,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年腊月就通过媒妁之言和一农村女子成婚,在第二年便有了一个女儿。1970年8月,他由于在回乡知青中表现突出,便被选送当工人。后从遥远的青海高原调回延安地区运输公司。一生平淡无奇,心若止水,落叶归根,喜欢怀旧,除了伺候有病的老伴外,有时写写画画,打发晚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涛声依旧</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初日于瓦窑堡</p><p class="ql-block">读者点评</p><p class="ql-block">汪涛,看了你《逝去的婚约》很受感动。文章记叙清晰,层次分明,情感丰富,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文章真实的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一对热恋中的年青人相互爱慕,互诉衷肠,情意绵绵,难舍难分激情燃烧的生动场景。但两个不同环境下的热恋之人最终被无情的现实生活而打破,一句"找到工作后再结婚"的推词把两个年轻人活生生的拆开了,两颗赤热滚烫的心被一盆凉水浇灭了,从此人间两茫茫,这是一篇现代版的"梁祝"之梦啊!</p><p class="ql-block">理想总是美好丰滿的,但现实永远是残酷无情的。真是滿纸辛酸泪,一句恍堂言,</p><p class="ql-block">梦中之恋就是最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为你的回忆文章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回复国华</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认真阅读和精彩点评,你的文笔愈加新颖丰富,妙语连珠,酣畅淋漓。跨越式的进步,令我震惊和佩服。假如你的处女作回忆录一旦问世,肯定会是洋洋洒洒,精彩绝伦,锋芒毕露,一鸣惊人!我看好你,支持你,早点动笔,早一天耕耘早一份收获,让我也早一天分享你的付出收获的成功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