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马兰红山军博园位于新疆巴州,是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1959年,马兰部队开始了国防建设,建成我国核试验指挥中心和研究基地,走出了两弹一星功臣程开甲院士。张爱萍、邓稼先等都在这里工作过。这里群山高耸,在没有公路之前,一切都是靠军人们背进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兰魂的雕塑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马兰军博园是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场所之一和部队指挥中心,有较多军事遗迹,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曾留下诸多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工作与生活的足迹,许多重要的居所和工作场馆至今仍较好地保持了原主体风貌,长达300米深邃迂曲的人工防空隧洞(三线指挥部)透露着核试验的神秘与艰辛,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军事文化旅游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视频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马兰红山军博园,是二十世纪中国“两弹一星”研发的军事纪念地和部队三线指挥中心及后勤基地,也是具有时代纪念意义和政治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本活动的近代军事文化旅游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马兰红山军博园总占地面积37.46平方公里,文物保护建筑总共有52栋,西区是核试验指挥中心,包括司令部机关楼、政治部大楼,基地第三招待所等33栋建筑,东区是研究试验基地,包括三所政治部大楼、三所加工厂、邮政所、红山医院、通信团等19栋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隐姓埋名28年只为了我国能拥有自己的“国之重器”!#致敬两弹一星 #致敬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将军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原子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试爆模拟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防空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A2923)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第一颗氢弹(H639-23)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A2923)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第一颗氢弹(H639-23)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中国第一颗原子弹(A2923)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中国第一颗氢弹(H639-23)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A2923)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第一颗氢弹(H639-23)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哨兵神圣 不可侵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兰红山军博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传承马兰精神 当好马兰传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防空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张爱萍(1910-200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张爱萍同志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自1959年9月,先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专委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成功地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面临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他深入全国各地的核工业单位调查研究,向中央建议集中全国力量,加速攻关,并呈报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1980年5月,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张爱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张震寰(1915-199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张震寰,祖籍福建省闽侯县,出生于北京,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1939年入伍。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他参与组织并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参与组织指挥了“两弹”结合试验。他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为加强国防科技事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1982年成功研制“银河”亿次计算机,填补了中国计算机的空白,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曾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邓稼先</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24-198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将军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这5栋2层高的楼房里,曾经有11位院士,40余位将军生活过,将军楼的20号楼是当年张蕴钰中将长期居住的地方,22号楼是张爱萍上将的居所,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学家和基地首长都曾住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兰红山军博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第一站是巨大的马兰魂的雕塑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第二站是以前的政治部,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展览。海报式展览配合一些实物。整体的建筑都是维持了以前的老布局,但很多建筑都没有更多的修缮和充实。一些建筑在解密后也被临时用做过县级街道办公室,应该搬走了没几年,空荡荡的,还遗留一些杂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第三站是将军楼,也就是园区的生活区,有留下很多科学家及将军生活痕迹的宿舍楼。像邓稼先、钱学森等伟大科学家曾居住的房间。但大部分已经被清空了,也只有个别房间陈列着一些以前的老式家具和孤零零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将军楼后面有个石头山,防空洞/地道保留完整,里面很凉快。整个参观像是在探索和探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的来说,因为地理位置和人流量的原因,整个园区虽然规模很大,但是没有被系统规划好,不够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来这里主要是感受先辈们忘我拼搏的精神,了解那段孤寂、枯燥又资源匮乏的科研岁月,希望能激励吾辈当自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