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团年和拜年

罗永平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年和拜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团年就是团聚过年的意思,它指的是在除夕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并共进晚餐的传统习俗。这天远在他乡的游子,不管路途有多遙远,车票有多难买,还是冰天雪地路途艰险,都要想方设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因这顿饭象征着团圆和和睦,全家人一起团聚,除享用丰盛的美食外,还在这场合分享一年的快乐与艰辛,畅谈日后的打算与前景。这顿饭是全家人承前启后,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开始,意义重大。这顿团年饭每家都会精心准备,现在好了没时间准备就提前到酒店预定。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准备团年饭多么不容易,那时生活物资紧张,什么都凭票凭证供应,柴米油盐,肉鱼蔬菜,豆腐干子,烟酒糖果,小到火柴,有的按人份,有的按户供应。为了团年饭丰富些,多数家庭都将这些供应票攒到过年时,才敢大方的用。过年前的几天,买什么都排队,为了能买到豆腐回家炸圆子,天不亮去排队,到下午才买得到。豆腐都是现做的,机械化程度很低,有些工序靠人工,产量很低。为了能买到排骨,得通宵达旦去排队。那时买活鲜鱼很甘难,只得到郊去很远的地方去买黑市。那些年过年购物很辛苦,买回家来做也辛苦,大人们白天要上班,做菜只能在晚上进行,而是连续几个晚上的忙。后来我们成家后,七十年代时也是这样。团年饭之前要自作预制菜,如打鱼糕、炸圆子、做米酒、做扣肉、煨藕汤、做卤菜,团年当天做好这多菜是不可能的。这些我们当地民间中称之为“忙年”,这样忙才有点过年的味道。我们这里团年饭的菜肴一般都有鱼糕头子、黄闷圆子、烧全鱼、扣肉、腊菜拼盘、卤菜拼盘、烧鸡子、八宝饭、排骨藕汤,炸春卷,时令菜就是凉拌菜苔、腊肉泥耗等等。现在就不一样了,桌上有了海鲜和反季节蔬菜。吃团年饭时也有讲究,全家人都得换上干净整洁的衣裳,按祖辈依次入座,还要给三年内的新亡人留个位置,叫饭敬酒,完后由辈份高的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开始吃。有的家里有神龛的,要先祭拜天地、神灵、祖宗,把灶君接回来,然后全家团桌而坐,欢叙天伦,共进晚餐,这就是“团年”。吃团年饭的时间,我们这地方也不一致,城区里-般是晚上,叫吃年夜饭。乡下大多是中午,理由是不能越吃越黑。桌上还应有一份看菜,就是一条清蒸或红烧的全鱼,只是摆在桌上凑热闹,等三十过了再吃,寄予年年有余。那些年小孩好不容易见到了鱼,闹着要吃,大人只有小心翼翼的把鱼朝上一面的肉剔下来,给孩子吃,头不动然后翻个身,看上去仍象没动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那时我们这里守岁,就是生一盆柴炭火,通宵不灭。谓之“三十火十五的灯”。 那时守岁主要是打牌,都带点小彩头,后来就有麻将的加入。八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播,成了守岁时的主要活动项目。变化的是家里都不烧炭火和煤火了,大多开空调了;不变的是零点前后迎接新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就是官方一再强调禁鞭,也没能阻止烟花炮竹按时燃放。守岁到深夜要吃点东西,我们这里叫宵夜。那时守岁吃宵夜的食品很讲究,制作的食品和餐具都很精美。一般家庭都有春盒,盒内有几个格子,每个格子里有个小磁盘。磁盘里装的一般都是卤菜,如牛肉、牛肚、猪肝、顺风、鸡爪和花生米等下酒的菜。加上伏汁酒(米酒)小汤圆,这样的宵夜美食现在都少有人做了。</p> <p class="ql-block">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有记忆时,我们住沙市胜利街,那里的房屋前后有五从,方言说这屋很深,住户也很多。春节早晨起床,穿上新衣裳,没新衣也要换上干净整洁的衣裳,给前前后后的邻居拜年。那时父母亲都带着我们,大人们拜年都行拱手礼,要我们拜年时给大人们作揖鞠躬,还告诉我们说恭维话。如恭喜发财、顺顺遂遂、身体健康,对老人恭贺越老越仙健(可能就是身体健康的意思)。然后就带上贺年礼物出门给亲戚拜年,亲戚们也会给我们小辈压岁钱、食品和礼物。印象深的是亲戚送的花灯,纸蔑扎的各种动物花灯,脚下安有木轮子,可拖着走。动物灯的肚內还可点蜡烛,夜里蛮好看的。我还特别盼着过年到荊州城,给长辈亲戚拜年,让表姐带着我们在城里玩。五六十年代荆州的景点还是原生态的,开元观、太辉观、玄妙观年久失修,三管笔和城外的张飞一担土都还在,几个城门都可上去。每次进城都要挑几个景点逛逛。到城拜年亲戚招待的美食很多,至今难忘的只有一种:聚珍园的散烩八宝饭,好看又好吃。这道美食选材讲究,工序复杂,火候掌握难度大,现在都没人敢做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加工作后,过年忙着给领导和同事拜年。文革后提倡移风易俗,从中央到地方,各单位都在年前几天举行一次团拜会,把给领导和同事之间拜年的习俗代替了。电话普及后给远方的亲朋电话拜年,也很温馨。发展到现在视频拜年,跟见面拜年一样的了。现在旧俗是废了不少,春节期间熟人见面,口里接说拜年拜年,行拱手礼的在青中年人中几乎没有了,小孩给长辈拜年也不要求作揖鞠躬了。还有些禁异如:过年三天不动刀子,垃圾不往外扫, 不打小孩不骂人等习俗,除老辈人还这么做外,七零后八零后的都不管这些了。其实传统的拜年形式有很多好处,亲戚朋友之间出现隔阂或误会,春节期间主动给对方拜个年,基本能迎刃而解。亲戚朋友间或上下级间交流感情,勾通思想拜年也是个好时机。拜年一般是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年三十及之前,在有些场合也有人说:给大家拜早年啦。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其实也不应有早晚之分。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调侃的话,拜年可拜到麦子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