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子为了能让我“重操旧业”,特意带我到Kanata 的 The Home Depot(家居装潢器材连锁店)选购了雕刻必备工具:套装木刻刀具、美工刀、钢直尺、手锯、木锉刀、多种规格砂纸、保护手套等,还特意购买了多用途工作台和舒适的靠背座椅,至于木刻用的材料则是废物利用的了。加拿大的民宅建筑通常除了地基用钢筋水泥浇筑外,其它部分基本都是使用松木和澳松板搭建,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很好的边角料常常被作为垃圾丢弃了,而我觉得利用这些废料做小木雕却是很不错的选择。刚把木头捡回来时,我的概念中松木的密度较低且松软,雕刻时容易劈裂,不易把物件雕琢的太精细,然而上手后才发现,这里用于建筑的松木的木质还是比较密实,雕刻细部时并不容易断裂,而成品经打磨抛光后的花纹也很漂亮,效果不错,比我的想象好很多(后了解到,这种松木叫花旗松,其硬度高、抗磨损力强,适用于如支架、桥部件、木屋和商业建筑物)。有了工具和木料,在冬日的温暖屋子里做木雕,很是惬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董燕平2024.2.12</p> <p class="ql-block">燕平木趣有感</p><p class="ql-block">董燕平,画家董辰生之子,从小喜爱绘画,随其父学习绘画、连环画创作,速写功底深厚,造型能力极强,后一直从事美术设计工作至今。</p><p class="ql-block">我认识的燕平,执着坚毅,有时还感觉较真儿,他不喜欢扎堆,不喜欢应酬,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燕平就喜欢这样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燕平喜欢木头,不管是什么木头,他都要颠来倒去地看很久。在全国各地采风之际,他总会在那些精美的木雕前流连忘返。朋友说他化“腐朽”为奇迹,一点不假。他很少去市场花钱买木头,更多的木头来源于大自然中。他喜欢去农村,还总能在那些长年被埋在土里的废墟中发现他喜欢的“宝贝”。有一次,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很偏僻山村,在半山腰,他硬是塞给了人家三百元钱,从那个老汉家背走了一大筐木头“破烂”,有木凳子、木板、木刨子……扔到街上都没有人要的玩意儿,还有废弃了很久的木窗。朋友们知道他喜欢木头,也把自己家里的树根,旧家具留着给他。在那堆不起眼的杂木里他创作出了有灵魂的雕刻作品,让那些富有灵性的旧木头又有了新的涵义。</p><p class="ql-block">董燕平的木雕,小勺,小碗,小动物,或象孩子般天真浪漫,趣味横生,或象老人历经风霜,苍劲古朴,很多饰品独特典雅,化腐朽为神奇。</p><p class="ql-block">他有的时侯会几天不和人说一句话,就痴迷沉浸在自己的木趣当中。有时候和朋友们去玩,朋友们都去爬山,他就一个人坐在山下刻他的小木头,不受环境干扰,不受他人左右,任心情去游走,任思绪去飞扬。用一个闲字恰到好处,有闲心,有闲情,有逸致。</p><p class="ql-block">他的木工工具不多,他喜欢全手工打造的这个过程。所以手经常会受伤,大腿上至今还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创作者都心知肚明,与人交流固然能碰撞出火花,但更多的火花其实诞生于独处时。董燕平用他的一雕一刻,实现了他的独处。在如今这种急躁繁乱的社会环境下,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当外来刺激如潮水般退去,他听到了从内心深处缓缓浮现出来的声音。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这之中蕴藏着无限的乐趣。它的确是一种修养,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p><p class="ql-block">董燕平从王维的“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至高至妙本真极乐中,在他的千刀万刻中,抵达了自己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刘小东 2019.8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