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是中华民族的化身。龙能上天下地入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可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信步于天地海之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渴望拥有智慧力量优秀品格、追求和平自由尊严,讲求诚信的中华祖先以心高志远的理想创造出龙的图腾:中华民族是集智慧力量优秀品格和理想于一身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轩昂气势为首雄</p><p class="ql-block">唤雨腾云万水通</p><p class="ql-block">国泰民祥千山静</p><p class="ql-block">神龙跃起舞苍穹</p> <p class="ql-block">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忘记祖先筚路蓝缕、朝乾夕惕的历史功绩。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元亨利贞、进德修业、含弘光大等人生观,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明密码,激励着我们努力创造新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走出一条新路。</p> <p class="ql-block">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大类型,其历时之长久,工艺之精巧,形制之繁复,构图之多变,寄寓之丰富,均为其它纹饰所不及。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不同时期的龙纹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红山文化开始,造型精美的玉龙大量出现,体现了中华文明玉文化与龙文化的完美融合。龙形象是史前时期多元龙文化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后世历代王朝以“龙”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礼乐文明、制度文明。</p> <p class="ql-block">在商代,龙是王朝重要的图腾,是与神交流的权力象征。此时的玉龙出现背鳍与带角的龙纹,夔龙纹、蟠龙纹、双头龙纹和双体龙纹等龙纹“大家族”。部分龙的身上还增加了鳞片的装饰——这些新增元素使得龙的形象日益清晰饱满。商代的龙形象古朴,具有一种狞厉的美,仍保持着怪异神兽的体态,显示龙具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p> <p class="ql-block">商朝,龙被作为一种形态怪异的神兽,其幻想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神秘感和狞厉的美,显示出龙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p> <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龙纹以多种变体形式出现,出现抽象化、图案化的演变,更加突出图案之美,加强了人文色彩。体态变得较为平和,更趋于艺术化,不再具有前代的张扬摄人气势更加强调祥瑞,风格也较前代活泼许多。</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如火如荼的考古发掘,全国各地发现了大量与龙相关的文物,这些千姿百态、不同地域的龙形象表明,中国龙的起源及发展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结合各地考古发现,在龙的概念之下,是许许多多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龙的用料和制作方式不同,有堆塑的、蚌塑的,有用玉石制作的,但其含义却惊人地一致,即龙是能够沟通神灵、通联天地的媒介。</p> <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龙的形象摆脱了拘谨、划一的格局,风格上更加新巧、精细而富于变化,演变为神灵庇佑的吉祥象征。春秋中晚期出现了后世一直流行的重要纹饰——蟠螭纹。这个时期的玉龙还出现了交龙、龙凤合璧、龙虎纹等祥瑞象征造型。</p> <p class="ql-block">古代玉龙的造型,惟战国者达到了美的极至,它是战国激荡若狂澜,欣欣而勃发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动感特色的一次极好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龙就是与众不同。其他生肖动物都是现实存在,龙是中华文化的创造,龙被直接称为中国龙。龙凤麒麟,中国神话祥瑞动物。龙年对中国人有特殊意义,我们创造、舞动、歌唱、赞美龙。</p> <p class="ql-block">龙是什么? 《尔雅翼》曰:“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是也。”</p><p class="ql-block"> 龙的精神,即中华民族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皆为龙精神之体现。</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玉之重器一一战国玉龙</p><p class="ql-block"> 由于人们对龙文化的审美不断深化,战国玉龙的艺术特色是飞动之美。飞腾的形态与《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意趣相合,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三国哲学家王弼注日: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日“飞龙”也。如鱼归大海,自由驰骋。</p><p class="ql-block">《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疏:“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六韬·上贤》:“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若渊之深不可测也。”</p><p class="ql-block"> 龙是君子、圣人乃至王者品德之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国龙文化,作为民族的标志,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深深地刻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华美的龙装饰、雕刻艺术到建筑中的独特设计,龙的魅力贯穿文化的各个层面。</p> <p class="ql-block">破雾吞云纵碧空</p><p class="ql-block">驱风唤雨傲苍穹</p><p class="ql-block">乾坤正义除邪恶</p><p class="ql-block">华夏图腾万古雄</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是龙纹盛行、普及的时代,龙的形象更加趋于成熟。秦代龙纹头部有尖耳,宽吻中须似虎;身躯硕长卷曲似蟒而有鳍,四足对称,爪甲尖利似首。龙纹躯体变得更长、形态更显怪异,突出了雄浑的气势与协调的美感。汉朝时期,龙纹逐渐成熟,动势凌厉、气魄豪迈。这一时期的龙解锁了腾云驾雾的技能,可称之为飞龙,喜作低姿奔爬状,呈现出矫健腾跃的气势,这种龙的姿势也被后世继承下来。</p> <p class="ql-block"> 龙是对自然界动物和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示威等神性。</p> <p class="ql-block">唐宋是中国龙的基本定型期。龙的形象被定性为“三停九似”。所谓“三停”,是说在画龙时,龙首至前肢、前肢至腰、腰至尾三部分长度相等。</p><p class="ql-block">所谓“九似”,则指“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自此,龙的艺术形象基本皆以此论为据,此后的龙越来越接近今天人们对于龙形象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龙纹在玉器上的体现,更是类型多样、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在极具特色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宋代玉器将当时的美学思想大胆的融入其中,完成了向世俗化和生活化的转型。</p> <p class="ql-block">元、明、清三代,龙的造型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改变。元龙在前代基础上,大踏步地向世俗化、艺术化发展,更加注重形态协调美观,更加清秀飘逸,轻灵舒展。从元代起,三爪、四爪龙被称为“蟒”,五爪龙才能被称为“龙”,仅限皇帝和皇室使用。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行龙、立龙、升龙、降龙无不挥洒自如,矫健神俊异常,给人完美的艺术享受和无尽遐想。</p> <p class="ql-block">唤雨呼风尽疯狂</p><p class="ql-block">入海上天撼奋驤</p><p class="ql-block">中华自古龙圣地</p><p class="ql-block">如今盛世耀东方</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是中国龙的全盛时期,也是龙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此时期,龙纹开始出现在皇帝使用的各种器物上,几乎成为皇权的专属装饰图案及象征符号。明清两代龙纹多种多样,根据龙的形态可分为团龙、蟠龙、行龙、降龙等。与宋元两代追求清新飘逸不同,明龙形态强调端庄、威严与雄伟。清代龙纹较之前代则更显秀丽生动。</p> <p class="ql-block">从远古的原始野性到商周质朴狞厉、从春秋战国的祥和多元到秦汉的雄浑豪迈、从唐宋的飘逸浪漫到明清的威严雄伟,从形态多样到集中统一、从宗教神化到寓意吉祥、从尊贵特权到受众广泛,龙图腾的形象变迁也体现了历朝历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革。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是龙的子孙,龙从始至终都在与中华民族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龙,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力量、勇气和智慧的象征,诠释着中国人的情怀,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