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我来讲,每年的大年初二是最特别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按照中国传统风俗,每年的年初二都是出嫁女儿女婿孩子全家回娘家的日子,而我家历来不特别看重形式。嫂子是独生女,除夕需陪伴娘家人,而她的工作单位每年春节期间都特别忙,不得休息,只能抽出年初二请假调休一天,因此,我家每年定在年初二全家聚会。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今年今天北京的家庭聚会。</p> <p class="ql-block">48年前,1976年的大年初二,是我和丈夫老刘喜结连理的日子。我们趁着春节假期结婚,加上探亲假,就可以在北京多盘桓几日,和家人团聚。那时提倡喜事简办, 节日聚餐和婚宴合并,没有仪式,两家各派一个代表参加对方家庭于年初二举办的家宴了事。双喜盈门,毫不铺张。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买了一大提包的北京牛奶糖,假期结束后带回部队,把喜糖散发给各位领导,同事战友,就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人生大事。</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爸爸给我们兄弟姐妹长年订阅《小朋友》杂志,其中有一个“年”的传说令我印象极其深刻: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作“年”的怪兽,每年冬天都下山到村子里祸害百姓,人们都很怕它。有一年的除夕夜,村里来了一位智慧老者,他点燃了红色火焰和震耳的爆竹吓跑了“年”,从此以后,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为了防范“年”,都会穿红衣,贴春联、放爆竹.…</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年”</p> <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我感知到,过年并非都是喜事,乐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给女儿扎了红头绳的杨白劳,竟死在了大雪纷飞的大年初一!</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婚姻平平稳稳,波澜不惊。一直存续了整整40年,直到2016年的大年初二,丈夫因突发脑梗,昏迷82天之后,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在过年喜庆的鞭炮中悄然离世。</p><p class="ql-block">一晃八年过去了,今天又是大年初二,也是亡夫离世的日子。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他也许已经重新投胎人世,重回儿童时代,正在燃放喜欢的二踢脚,和大家一起喜庆龙年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三口,1978年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