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锋(王卫东)的美篇(副本)

雅锋(王卫东)

<p class="ql-block"> 厦门之旅</p><p class="ql-block"> 王卫东</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1日在“河套之韵合唱艺术团”刘廉洁团长、王建平书记的精心组织、安排下,部分团员及家属42人,自愿报名,开启了一周的“厦门之旅”! </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带着美好憧憬,一路欢歌笑语,我们自临河出发,坐大巴四个多小时到达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坐飞机先抵济南,停留两个多小时,起飞再到厦门,午夜时分,方入住厦门思明区“维络拉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4月12日,吃罢早点,我们在导游赵媛媛的带领下,来到“厦门大学”门口,这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想来张“厦门大学”纪念照,还比较困难,校园不让进,我们只能“望门兴叹”!挤着、挨着,也得抢占先机来张与“厦门大学”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是由南洋巨贾陈嘉庚老先生1921年捐资建成的,它是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它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厦门大学”几个字是由鲁迅先生题写的。“厦大”是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也是中国“最宠学生的大学”,学生可以赏着海景、吃着免费餐学习,“厦大”学生深知这些优渥是来之不易的,他们定会“弘扬嘉庚精神”,以“感恩、苦学”来回报社会!“厦大”的人文气息浓厚,提倡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我们能到此一睹,也是莫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穿过地下通道,到马路对面坐西朝东的南普陀寺,这里游人如织,香客比肩,好多人拿着寺院免费提供的香,安全点燃,在“天王殿”香炉前低首祈福;有紧随导游认真听她讲解有关“观音菩萨”、“大肚弥勒佛”等故事的;有绕着偌大寺园观景留影,赏荷嬉水、深嗅花香、分辨花树、乐逗飞鸽的……</p><p class="ql-block"> 吃罢午饭,坐大巴到了厦门游轮中心“厦鼓码头”,游客有序挤上大轮船,远眺大海,吹拂着海风,用时近二十分钟就到了向往已久的“鼓浪屿内厝澳码头”,我们紧跟导游一睹岛内风采!边走边看,参观了红砖、白墙、青瓦、琉璃交相辉映而别具一格的洋式小楼,这里有大教堂、黄荣远堂、海天堂构、廖家别墅(林语堂旧居)以及前德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英国领事馆等,了解了它们的建筑风格、建筑来历以及现在的功用等等!</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我们又走近了“毓园”,“毓”是培育的意思。“人民医学家”林巧稚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一生未婚,无私奉献,接生了五万多名婴孩,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为纪念林巧稚医生,在“毓园”竖立一块林巧稚汉白玉雕像,旁边还有一块碑石刻有她的遗嘱:“平生积蓄三万元,全部捐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所;遗体捐献医疗单位,供医学研究之用;骨灰要撒在生她养她的地方——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正前方还竖立一座“两手托举孩童”的雕像,两尊雕像在绿树环绕、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是海上花园,树种繁多,绿色满眼;花儿绽放,色彩艳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既不燥也不湿,既不闷也不热,这里是赏景、阅人非常惬意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是音乐之乡。“厦门市音乐学校”1990年建在鼓浪屿,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专业学校,2009年又加挂“厦门大学附属音乐学校”校名。这里文化气息特别浓厚,街头、海滩音乐人随处可见,有吹萨克斯的,有弹电钢琴的,有卖音乐唱片的,他们特别投入作品,游人甚多,聒噪声也打扰不了他们对音乐的痴迷。鼓浪琴韵,乐音悠扬!时不时远处飘来柔美和谐的音乐,把人们带入美好的梦幻境地……</p><p class="ql-block"> “不登日光岩,枉费厦门行”!鼓浪之行,时间紧,“日光岩”未能登临,只得远眺朦胧山色,“望山兴叹”!但我们能与山脚下“日光岩”标志牌亲近留影,能欣赏大理石刻有当代女诗人舒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诗作,能了解鼓浪屿的诗歌文化建设,这也是一大精神享受,惬意无比!登山未成,那就到沙滩嗨一把!躺在沙滩上,静静享受阳光抚摸;挽起裤管,与大海拥抱,分享大海的安宁与恬静;摆好姿式,以海为背景留下最美丽的靓影。我们带着愉悦、携着疲惫,结束了一天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早晨,我们坐高铁从厦门北站出发,经三个多小时,通过了我们熟悉的蒲田、古田、福州、泉州、延平等若干站名,接近午时,我们来到武夷山。接站导游林建平在大巴车上给我们讲解了“武夷山”得名:它不是指某一座山,而是指整片山。有一个姓彭的父亲,大儿子叫武,交给大儿子一把弓箭,让其抵御外侵;二儿子叫夷,交给二儿子一把锄头,让其耕田温饱。父亲取两儿各一字,得名为“武夷山”。还简单介绍了“武夷山”的两业即“茶业”和“旅游业”等知识。导游及时安排我们入住“宾悦酒店”,吃罢午饭,带我们进入武夷山景区,开启了登临武夷山的天游峰。</p><p class="ql-block"> “武夷山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听导游讲解后,伙伴们跃跃欲试,生怕落后,迈着有力的步伐登阶,互相鼓励,相互搀扶,很快就登至半山腰!有的恐高或身体不适而中止登临,有的将继续前进!这里山势陡峭,悬崖峭壁,越往上登,台阶越窄,不容旋身,登山的人不敢看后面,小心翼翼,只顾攀爬。当登至宽处时,大家也不失时机,会尽享“碧水东流”、“飞流直下”的胜景!刘廉洁团长、王建平书记始终与我们在一起,不怕疲劳,不惧困难,引领大家登顶揽胜!登上天游峰顶的人身体素质都不错,有不服输的刘廉慧、段凤兰大姐姐;有蓬勃向上的杨翠平、贾凤晏小妹妹;有缜密热心的何俊、串智慧主任!当然还有许多人,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和张有清也登上了“天游峰”顶,早早下山,错过了和大家来一张登临“天游峰”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 旅游尽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多走几个景点,带着凯旋登山的喜悦和团友们热情点赞的兴奋,我们又加入大部队,跟着导游坐车来到武夷山的景点“一线天”!武夷山“一线天”位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素有“鬼斧神工”的称号。“一线天”,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我们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我们登临“一线天”,手脚并用,侧身而过,洞内滴水从脸颊不断滑过,凉飕飕的,我们战胜恐惧,战胜寒冷,同游的人相互鼓励,相互关心,许多人都顺利爬上了叹为观止的“一线天”岩顶,尽享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畅快!</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清晨,在同团队员一致要求下,又增加了自费项目“九曲溪”漂流。原来并不安排此项目,大家觉得来武夷山不漂流会抱憾的。为节省时间,早早地再次进入武夷山景区,办理好漂流手续,大家很快就登上了竹筏,开启了行程一小时二十分钟的闽江支流“九曲溪”漂流。队友们分坐在五张竹筏上,每张竹筏有两名艄公,他们动作娴熟,一个在船头,一个在船尾,左右交替,两手撑船,配合默契,稳稳前行。我们船上有四个家庭,一路上有说有笑,聊得开心,笑得灿烂。九曲溪流,迂回奔腾。仰观崇山峻岭,平视碧水东流,遇到奇观胜景我们啧啧,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当看到同伴们的船开过来,招手致意,与他们和歌欢娱!天公作美,漂流将结束时,才飘点小雨,“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p><p class="ql-block"> 漂流结束后,我们又来到武夷山大红袍种植基地,了解了大红袍树长在岩石上的历史;了解了大红袍母树生长经历;了解了采茶、烘焙、晾晒等制茶工艺流程;去茶农家里品茗、购茶。“岩韵”、“茶魂”尽显!</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武夷之旅”,坐动车三个多小时返回厦门,入住来时酒店。4月15日开启了“土楼之旅”!</p><p class="ql-block"> 早晨,坐大巴两个多小时来到厦门南靖县“土楼”旅游景点,我们参观了两座土楼,一座方形的,叫“和贵楼”;一座圆形的,叫“怀远楼”。方形土楼是汉族客家民居的楼,楼呈方形,取土夯墙,故称方形土楼,它的格局复杂。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土楼有130多座,楼高21米多,墙体厚1.3米多,冬暖夏凉,是人们聚居而居的地方。土楼一般为三层,也有高的。楼层不一,功用也不同。一层为“楼”,做厨房;二层为“厝”,做粮仓;三层为“居”,供居住。我们跟着导游,听着讲解,走进方形楼,见证“阴阳井”,见证“沼泽地”;走进圆形楼,登顶拍照,绕楼沽物。走近土楼,真正体会了前人的智慧和伟大!一座座巨型堡垒,既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建筑的瑰宝! </p><p class="ql-block"> 参观土楼后,又走进了“云水谣”,脚踩石板路,跨过“情人”桥,欣赏迥异榕树,嬉戏浅浅清水,到客家土楼品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楼一石,镌刻在我们各自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土楼观光后,返回厦门已近傍晚。大家得空可自由活动,我们二十多人疾步走、挤地铁,赶往“集美学村”,去追寻陈庚先生为民族教育无私奉献的光辉之路!</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巨商,勤俭朴素,他把自己一生积蓄拿出来,在自己家乡“集美”创办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后来他在创建“厦门大学”时,资金紧缺,他就变卖实业,支持教育!“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先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p><p class="ql-block"> 此行,虽没能更多了解“陈嘉庚集美故居”的有关资料,但能欣赏到“集美学村”夜景,去“集美学村”小吃街吃一吃,转一转,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好快,4月16日上午10点40分,我们从厦门坐飞机沿来时路返回呼和浩特,再坐大巴抵达临河!</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厦门之旅”,我们既“赏景”,又“阅人”。洞察别人,反观自己,平和心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此行,让我们获益匪浅,增进友谊,和谐团结,温暖你我!</p><p class="ql-block"> 2023.4.23于临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