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句(泰伯篇 3,总第197):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社科民工|润物无声|致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这句话字面直译意思是曾子生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如何做到没有损伤的呢?如诗所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弟子们!”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弟子,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严肃正直而闻名。在这段话中,他生病时召集弟子,让弟子们查看自己的身体是否有损伤,并引用《诗经》中的词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表达他一生谨慎行事的准则。曾子的这番言论不仅体现了他一贯的为人态度,亦反映出了深刻的儒家的人生哲学和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曾子让弟子检查自己的手脚是否无损,是在确认自己一生秉承儒家教诲,没有做出过任何违背品德的行为。他的这番话是对自己过往行为的总结,也是对死亡的无畏,因为他深信自己生前没做过亏心事,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道德上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曾子的这段话表达了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和内省的价值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的警示,揭示了一种敬畏之心和对每一个行为后果深思熟虑的态度。这不光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也是对如何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曾子通过自己的实例向弟子们表明,唯有持续的自我检查和约束,才能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并在末路时得以心安理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曾子以他临终前的这番教导,向弟子强调了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在儒家思想中,师表的作用非常重要。作为老师,不仅要用言语去教育学生,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树立榜样。曾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其道德准则,并将此作为最后的教诲传递给他的学生,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教育的责任感及其教育方法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话还显露出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责任心。通过自己的谨慎行动,曾子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并将这种态度转化为他对弟子们的教诲。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弟子,每一个人都应承担起对自身和对社会的责任,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来促进一个和谐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曾子的这番话亦体现了将心比心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在临终前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道德操守,更考虑到如何教育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坚守原则,警惕自己的行为,做到不给自己,也不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综上所述,曾子的这段临终训示不仅展现了其个人对道德的执着追求,也透露了深刻的儒家思想。他通过身体的无损来比喻精神的纯洁无瑕,用一生的谨慎来象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用身后言教来表示师德的极致体现。这些教导不仅是给弟子的终身学习目标,也是引导后人追求高尚人格的重要遗训。(王旷霖)</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