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

开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北方,大年初二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我自结婚后,从来没有带先生和孩子在这一天回过娘家。南方冬季温暖,早些年都是十一过后接父亲来深圳,到第二年春天再回北方,过年自然也不必回娘家了。记得我童年时期,父亲在医院工作忙,每年过年都要值班,好像初二从没和我们一块儿回过姥姥家,都是我们陪母亲回娘家。那时陪着母亲回娘家的情景,真是记忆犹新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年初二一到,父母起得比往时都早,父亲帮母亲收拾好竹筐,就搭车回市里上班了。母亲换上新衣服,拎上点心蒯上竹筐,领着睡眼惺忪的我们准备回娘家。竹筐里头有猪肉,有芝麻叶(北方油炸面点小吃),有时会顺带拎着个不知发生何事的鸡,高高兴兴地往娘家赶。精气神儿十足,仿佛被打了鸡血似的,也不抱怨竹筐里沉甸甸累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忆中,去姥姥家沿着河提走,差不多有十五六公里路,对小孩们来说真可谓山长水远。往往从早上七八点钟出门,马不停蹄走个三个多小时才勉强赶在午饭前到。行走在冬天的河提,寒风拂面,枯黄的树叶飘落在地面。竹筐上贴着用红纸写着的福字,在这灰蒙蒙的路上格外醒眼,随着母亲的脚步,竹筐晃晃悠悠的,似要映红这条河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去姥姥家,母亲总是急急切切的。一路走来,我们这些小孩们,由最初的兴奋,到后来腿累得走不动的疲惫,一次次问母亲到了没有?什么时候到?母亲很干脆地回答“到了,快了。”“走完这条路,转个弯就到了。”“过了这个村,下一个村就是了。”……可问了十几二十遍,姥姥的家还是没有影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体孱弱的弟弟可受不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腿疼。弟弟一哭,姐姐就受累,母亲让姐姐背着弟弟。可姐姐也累呀,看弟弟哭着可怜的样儿,只好蹲下背起。有时姐姐也累得窝火,偷偷地用力掐弟弟的屁股,一掐,弟弟又哇哇大哭,万分委屈地跟母亲告状,姐姐自然又少不了一顿训斥。后来,多跟去几次姥姥家,才明白母亲口里的“到了,快了”是世间最远的距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累的腿快迈不开了,都能看到二舅三舅他们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来接我们。那种幸福无以言表,舅舅们会心疼地摸着我的脑袋说:“瞧,把我们的小妞儿累坏了。”我和弟弟一个坐在车子的前面,一个坐在车子的后座上,林还是林,河还是河,一下子变得甜甜润润起来;大个子的舅舅们也变得强壮有力,无比高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待去到姥姥家,早已备好了满桌的饭菜。姥姥拉着我们坐到炕上,用她那粗糙温暖的手捂着我们的小手,满眼慈爱,不停的说着:路上冷了吧,看这小手小脸冻的?……饭后和舅舅去河边呲呲花子,在院子里放放鞭炮,还可以在烤火堆里烤红薯,母亲这会儿也不会唠叨我们玩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未结婚时,和姐姐回忆起母亲,怎么总想着去姥姥家?贫穷、落后、闭塞的乡村有啥好玩儿的?更不用说每次千里迢迢赶去的疲惫。待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但那一个生你、养你的家,仍旧是你一次次想回去的地方。有好吃的,想带回去分享;有假了,想回去看看。这与贫穷富贵没有一点儿的关系,只因她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娘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