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电影《南方烹调师》,是以我曾外祖父、外祖父为原型拍摄,讲述了“毓葵鸡饭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看门前有小汽车的那个铺面就是我妈妈家——“毓葵鸡饭店”原址。原来是二层楼,一层经营鸡饭,二楼是我曾祖父、外公、外婆和我妈和她两妹妹居住地。楼后有两个平房,一个是厨房,一个供伙计们居住(伙计都是自家亲戚)</p> <p class="ql-block">门前有条河,叫文昌河,通大海。也是文昌人走向东南亚的起始点。</p> <p class="ql-block">《毓葵鸡饭店》位于文昌老街中间,整条街不长,是旧时政府官员,乡绅请客吃饭必到之处。连宋子文回乡都点名要吃毓葵鸡。于是就流传出“吃鸡必吃毓葵鸡”的佳话。影片中毓葵的儿子,便是我外公,他是个热心肠的人,常施舍鸡饭给左邻右舍和路人,爱打报不平,爱谈国事,不太管家里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听外婆讲,他常和年轻人一起神出鬼没不着家,具体做什么家人都不知道。外人都误认为他是个爱游山玩水的公子。一天当他聚集完回家经过太平桥时被日本人抓走,曾祖父毓葵托了县长、又托了日本翻译官,才把他保回来,但因伤势太重,没几天便离世。那年,我妈才八岁。到死我外婆也不知道外公到底是因为什么被日本人抓走。不知道他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或许什么党都不是,只是爱国,在公众场合发表“不当”言论。外婆说打日本鬼时,他们挑着担子给游击队送鸡饭珍也给国民党军队送饭珍。(饭珍是把煮好的鸡饭捏成饭团,不需碗筷,拿起就吃,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 毓葵公,名气大,早在民国初期《毓葵鸡饭店》的美名已传遍东南亚。</p><p class="ql-block">按理我曾祖父在文南街有几栋楼,生意兴隆,算是资本家,但他为人亲和,人缘好,并且他和儿子曾经为抗日战争出过力,人们敬重他,解放后评定家庭成分只给他划为小商贩。</p> <p class="ql-block">我外公去世后,我外婆一直守寡带着三个女儿继续帮家公毓葵打理鸡饭店。</p><p class="ql-block">伍毓葵于1957去世,享年100岁。</p><p class="ql-block">后来公私合营我外婆就成了合作商店鸡饭店的店长,一直工作到1981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看电影你们会觉得电影中为啥只吃鸡和鸡饭,没有炒菜,这就是“毓葵鸡饭”的独到之处。当时的经营范围只是鸡和鸡饭,婚宴才多加个头盘菜(全家福)。钱多的人就吃鸡配鸡饭。钱少的人只吃鸡饭,喝我外婆做的蘸料配饭。大家都管这种蘸料叫“二婆醋”。二婆就是我外婆,因我外公排行老二。(大儿子早已另立门户,做别的生意,所以影片把他抹掉)。</p> <p class="ql-block">这鸡饭不用菜也能吃几碗。</p> <p class="ql-block">当时县长、政府官员、还有日本翻译官(台湾人)、国民党军官都因这美食跟毓葵结为朋友。他还专供宋子文毓葵鸡。外婆总会自豪地说,我们家的鸡是坐飞机的。也因为毓葵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我母亲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牵连,好在居委会和邻居及时出据证明,就在单位要批斗我母亲的那个晚上,我母亲走上台,拿出了证明,证明她的爷爷和父亲是爱国的小商贩,并非大资本家,大汉奸。他们为抗日做过贡献。问题澄清了母亲才免挨批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的小同学华兰告诉我,你家“毓葵鸡饭店”搬上银幕了,在央视6台播放,我一直没敢看,我怕编剧歪曲事实,让我百口难辩。必竟毓葵的儿媳、孙媳、和能见证历史的老人都不在人世了。</p><p class="ql-block"> 我这从小听外婆讲着毓葵鸡饭店的故事,吃着外婆做的文昌鸡,喝着二婆醋长大的,如今也是老人家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搜索这部电影,边看边回忆外婆跟我讲的事,我纳闷,是谁把我的家史搬上银幕的?又是谁投资拍成电影的?虽然影片说的地点是海口,但说的基本是我外婆家文昌《毓葵鸡饭店》的事。我得感谢编剧、导演和演员,虽然我没见过我曾外祖父和外祖父,但我感觉他们就是像电影中塑造的人物那样可亲可敬。</p><p class="ql-block">是部好电影。大家趁春节闲时搜索电影《南方烹调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