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2 18:34:46) <p class="ql-block"> 本来题目想写王队长“二进宫”的,可是不知何时,这一著名京剧折子戏的名字成了坏人再次被抓进公安局的代称,只好弃用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队长王奎元,于1975年4月中旬再次回到炮兵67师宣传队,出任队长。之所以说是再次,乃是因为他曾是建队时的首任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1年9月女兵欢送王奎元指导员调离。</p> <p class="ql-block"> 此时距我们参军已经半年了,但是宣传队一直是没有主官。虽然有丛协理员、黎副指导员和贾队副在主持工作,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王队长在宣传队里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p> <p class="ql-block"> 关于王队长,要说的很多,我曾经在“战友啊战友”(一)里把他作为宣传队战友第一人予以介绍。现在偷个懒,把那篇博文贴在后面,让大家对他有个基本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有两点需要说明:</p> <p class="ql-block"> 一是我前面的文章里曾经把他说成是文艺外行。文章发表后,“故事较多的人”告诉我,队长在626团曾经敲过扬琴。不过,他在队里可是从没有露一手,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嘛!</p> <p class="ql-block"> 二是前不久北京战友小柴来济南时,战友们聚会,我说起今年去秦皇岛、天津时给队长介绍“战友啊战友”的写作原则——“真实再现”,可否写写队长的“迷糊”问题,队长坚决反对,所以就没有写。结果聚会的战友一致表态,应该写!这是队长的招牌特点,少了不成。</p> <p class="ql-block"> 考虑再三,把话题提出来,“事迹”素材请战友们提供,以后再接着写好了。反正队长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也没大有上网的,“不良”影响不会扩散。</p> <p class="ql-block"> 如果队长将来知道了,俺就罚酒三杯吧。</p> <p class="ql-block"> 附:<b>战友啊战友(一)</b>。2007.7.27</p> <p class="ql-block"> 队长王奎元</p> <p class="ql-block"> 说起高炮67师宣传队,我们的队长王奎元是一个不能不说的人物。倒不仅仅因为他是队长,而是因为他有很多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这个月回秦皇岛见到老队长,他已经六十有七,而33年前我们当兵时,他34岁正值当年。队长矮矮的个子,戴一副白边的近视眼镜,文邹邹的白面书生模样。他是山东利津人,1959年入伍。宣传队1970年10月成立时,任第一任队长,后调回626团工作,1975年我们这批兵来队后,他又二进宣传队当队长,直到1979年底组建新疆军区高炮73师,奉调乌鲁木齐任该师文化科长,离开宣传队。转业回秦皇岛安家后,任市文化局副局长,退休后依然是我们第二故乡战友的总头领,我们永远的老队长。</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9年初欢送队长调乌鲁木齐炮兵73师。</p> <p class="ql-block"> 宣传队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且很多人一专多能,业务水平相当高,我以前的博文曾经介绍过一些,今后还会更详细的叙述。除了拉板胡的和炊事班的部分战友,几乎全是城市兵。加上还有许多靓丽的女兵,带兵的难度可想而知。有意思的恰恰是我们亲爱的王队长对文艺整本是个大外行,既不能歌又不能舞,吹拉弹唱一窍不通!但是他却又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宣传队长,是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典范。外行领导内行的命题,已经争论了多年,一般而言,持否定论者居多,我也是如此,但王队长绝对是个例外。</p> <p class="ql-block"> 王队长之所以能够胜任队长的重任,我认为首先是他的人格魅力,他为人正直,以身作则,善于学习,用人所长。队长的心理学应该是自学有成,他能洞察部下的所思所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说白了就是会用人。</p> <p class="ql-block"> 队长带兵极其严格,常有惊人之举。有一件“小事”对大家震动却极大。有一天,快吃完饭的时候,不知是谁把一个可能是吃不了的馒头扔到伙房的剩饭桶里了,剩饭桶其实就是猪食桶,都是吃剩的汤汤水水,桶是很脏的。这个漂在桶上面的馒头被队长看到了,他马上命令全队集合训话,讲得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接下来他做的却让大伙目瞪口呆,队长训话完毕,把那个从猪食桶里捞出来的馒头拿到水管子上冲冲,当着全队的面给吃了下去!打那,队里的浪费现象大为减少。队长给我们上的这一课,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他要求大家工作第一,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彼此有啥矛盾,不能带到舞台上,拿工作当儿戏,要向观众负责。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那时完成的。对于耍小脾气的他多是来硬的,坚决不用,看谁拗过谁(老头任性是出了名的,他定的事,十匹大马也拉不回);对耍小聪明的则一针见血,毫不客气。虽然他工作中也有不足之处,可是他闻过则改,不小肚饥肠。</p> <p class="ql-block"> 这个月在塘沽战友聚会时,我和王印平挨着队长,啦起1975年王印平在山海关下海游泳差点淹死,被队长好批并单兵教练(个别谈话)的事时,队长讲起他为什么上火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来宣传队前他在626团时,有一次组织手榴弹实弹投弹,一名战士可能是紧张过度,把手榴弹扔到了自己脚下,在一旁负责的队长知道手榴弹有四秒延迟爆炸时间,所以,并未慌乱,随手捡起手榴弹向前方抛出并和投弹手卧倒避险。没曾想到边上记录成绩的老兄没有卧倒,而是往前方跑去,正好和抛出的手榴弹同步,被炸身亡。本来可以立功的壮举,,结果由于意外的发生却背了个大处分。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打这,队长的安全弦一直绷的紧紧的,我们也理解他当时为什么为印平险些发生的事故着急了。</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春,队里发生了钱包失窃案,五班长王丽君的90元不翼而飞,要知道那时我们新兵一个月的津贴只有6元钱,90元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了。事情发生后,队长低调处理,要求“拿”钱包的人交出钱包就不作追究了,后来,钱包悄悄回到与队长同屋的文书褥子下。队长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考虑年轻人的未来,给犯错误的同志以悔改的机会,用现在的话说,采用的是人性化管理。</p> <p class="ql-block"> 队长门口有块小黑板,每天的日程写在上面,大家遵照执行。他虽然是外行,但很善于学习,掌握艺术工作规律,每台节目都是他总揽全局,由于他有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知道战士们的喜好,所以在创作方向和演出形式上,经常出主意,很有办法。外行内行是个相对概念,实际上我们队长是个专管内行的内行。</p> <p class="ql-block"> 王队长带出了一支在北京军区小有名气的宣传队,更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一批精英,他让我们学会做人、做事,他是宣传队的核心,是我们人生重要的引路人之一。有些人会因时间而被遗忘,队长却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