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源在玉树 奔流至海贺龙年

美友11063020

<p class="ql-block">  通天河,长江源头干流河段。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自长江正源当曲、西源沱沱河汇合点的治多县西部的囊极巴陇起,流经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市4县市,至青海省玉树州的玉树市区结古西巴塘河口为止,以下始称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通天河自囊极巴陇算起,河长828公里;自源头算起,干流河长为1174公里,流域面积总计约14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940米,平均流量每秒400立方米,年总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0.74克,河水清澈,水质优良。</p><p class="ql-block"> 通天河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南岸支流水量较北岸支流为丰。通天河流域属高寒气候区,除高原东部边缘外,大部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很大,多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段河谷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通天河两岸,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草原牧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畜牧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前,除放牧外,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种植青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区面积扩大,作物品种也有增加,先后试种小麦、蔬菜和各类瓜果都获得成功,产量也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 名称演变</p><p class="ql-block">通天河因出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势高峻而得名。原系泛指青海省境内长江上源干流河段。1913年出版的《青海图说》载:“长江、古名丽水,一名神川,一名初午牛,其上流蒙名木鲁乌苏,番名州曲,或译曰直曲、周曲,普通曰通天河。”近代地图上,曾以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群东侧的尕日曲(下段称尕尔曲)注记为通天河。江源考察将当曲与沱沱河汇合处(囊极巴陇)定为通天河起点(东经92°54′48″,北纬34°05′38″),止点在玉树市巴塘河汇入口(东经97°14′48″,北纬32°58′34″),以下则为金沙江。囊极巴陇以上直至尕日曲源的河段,分别归入当曲、布曲和尕日曲,因此“木鲁乌苏河”一名不再沿用。</p><p class="ql-block">长江源区</p><p class="ql-block">长江上源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玛尔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当曲水系组成。源于杂多县查旦的当曲,与源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在格尔木市治多县的唐古拉山镇与治多县的索加乡交界的囊极巴陇汇合后,称通天河。在汇合口下曲麻莱县与治多县交界的曲麻河乡日所得陇接纳北源楚玛尔河。</p><p class="ql-block">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冰川</p><p class="ql-block">长江古时称“江”,汉、魏、六朝以后始称大江或长江。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很早以来人们一直寻觅长江的源头。我国著名的古书《尚书·禹贡》中就有“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记载。把发源于岷山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的源头。明代,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41年溯金沙江而上,在川、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认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清代,朝廷“屡遣使臣,往穷河源,测量地度,绘入舆图”。清圣祖玄烨在制作《皇舆全览图》的过程中,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又派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胜住等3人“往绘西海(青海)西藏舆图……使臣测量地形、逾河源、涉万里,如履阶闼,一山一水,悉人图志”,对长江上源的山系实地勘察,地图中已绘出了通天河、木鲁乌苏河等河流,但长江正源是哪一条河流,只好用“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说法了。一些外国探险家曾探查长江源头,但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长江水利委员会曾于1976年和1978年两次组织对长江源进行考察。1976年首次考察沱沱河长375公里,当曲长362公里,沱沱河比当曲长13公里,依“河源唯远”和流向较顺直,确定了沱沱河为长江正源;1978年第二次考察后,对数据进行了修正,沱沱河长358公里,当曲长357公里,沱沱河比当曲仅长1公里。</p><p class="ql-block">198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对整个长江进行了量算,沱沱河长346公里,当曲长352公里,沱沱河比当曲短6公里。据1986年科考漂流队量算,沱沱河(源头按纳钦曲西支,不包括冰川)比当曲短6.8公里,若按纳钦曲东支(包括冰川)沱沱河比当曲长0.8公里。</p><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5日,由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沱沱河与青藏公路交会处及各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脚下竖立了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环保纪念碑共有两块,一块为纪念碑,立于沱沱河畔;一块为标志碑,立于各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脚下。</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6日至10月16日,汇集了国内测绘、遥感、水文、地质等领域优秀科学家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长江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科考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科学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一次。当曲的长度、水流量和流域面积均大于沱沱河。从此次考察所掌握的科学数据来看,当曲应该是长江的“真正源头”。</p><p class="ql-block">南源当曲</p><p class="ql-block">当曲</p><p class="ql-block">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海拔5395的山麓的杂多县境内。河长352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居江源诸河之首。藏语“当曲”,是“沼泽河”的意思,源头是连片的沼泽和泉群。当曲初始的源流形成后,先由南向北,又转向西北、东北,再自西向东流去。</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青海省三江源科学考察工作历经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考察后,以著名河流探寻者刘少创领队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科考队认为,长江南源当曲才是正源,推翻了此前沱沱河为正源的传统观点。此次科考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很多都是首次用于三江源头科考。通过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测绘仪器,测得沱沱河的最长支流长度为348.63公里,当曲则为360.34公里,比沱沱河长出11.71公里。若这个结论得到国家认定,意味着长江的长度将更新,中国的地理教科书将改写。</p><p class="ql-block">西源沱沱河</p><p class="ql-block">沱沱河</p><p class="ql-block">沱沱河下游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p><p class="ql-block">沱沱河,又名滔滔河。藏语称“玛尔曲”,意为“红色的河”,蒙古语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平静的河”。沱沱河是长江源头的西支源流,在1987年被定为长江正源,发源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各拉丹冬雪山群,姜根迪如冰川西南侧,源头叫纳钦曲,是冰川融水汇成的一股溪流,水面宽3米,深0.2米左右,由南向北在谷地中流淌,经30多公里后与切苏美曲汇合,始称沱沱河。北流切穿祖尔肯乌拉山,形成长数公里的峡谷,河岸陡峭如壁,高出数十米。至葫芦湖东南,接纳江塔曲后折向东流。沱沱河流经沱沱河沿(唐古拉山镇)时,河床宽阔,流速平缓,多散流、漫流、汊流,河心滩面积广,属宽谷游荡型河流,最大水深约3米,宽20米~60米,测得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9.1立方米,最大流量可达每秒750立方米。向东流至囊极巴陇与长江正源当曲汇合,始称通天河,汇口处海拔4470米。至此,沱沱河长350.2公里,流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沱沱河流域地势高亢,平均海拔5400米以上,西南高东北低,由高山、冰川、低山、滩谷等构成典型的高山地貌,主要有唐古拉山(当拉山)、祖尔肯乌拉山、乌兰乌拉山等山脉。境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主要有长江正源沱沱河及其支流冬曲、布曲、当曲等河流,以及乌兰乌拉湖、波涛湖和玛章错钦湖等。</p><p class="ql-block">沱沱河流域地处“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严重缺氧、气候寒冷,但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据沱沱河气象站气压资料计算,年平均气压为584.1毫巴,含氧量每立方米175.43克,为海平面含氧量的64%左右。该区年均温-4℃以下,最冷月(1月)均温-15℃~-17℃,最暖月(7月)均温6℃~7℃左右,年均最高气温2℃~4℃,日均温稳定低于0℃的寒冷期长达7个月。该区海拔高,空气干洁,所以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季日照时数2870小时~3300小时。这种光照条件对于生长生活在高寒环境中的动植物起到了补偿作用。此外,本区降水较多,生长季降水量200毫米~2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1%~72%。由于雨热同期,给牧草生长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沱沱河流域土壤成土母质以残积—坡积物为主,残积物广泛分布于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山带,多系白垩纪基岩风化物,发育高山寒漠土和高山草甸土;坡积物是残积物经过重力和冰雪融水搬运的堆积物,多形成于谷坡下部和山麓。沱沱河流域山峦交错、河流纵横、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衍条件。经初步调查,野生动物约有40多种。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盘羊、藏原羚、白唇鹿、猞猁、雪鸡等,其中大部分都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该区植被属青藏高原青南草原地区,其植被种类与组成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小嵩草为主的高寒草甸类草场。</p><p class="ql-block">北源楚玛尔河</p><p class="ql-block">楚玛尔河可可西里境内段</p><p class="ql-block">楚玛尔河,发源于距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多尔改错约150公里远的可可西里山东麓。长江北源,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源出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的黑脊山南麓,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及青藏公路,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河流长度515公里,流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楚玛尔河流域地势高亢,也是中国最冷地区之一,多年平均气温以1月最冷为-16.9℃,7月最热为5.5℃,多年平均-5.7℃。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月为-8.6℃,7月为12.2℃,多年平均最高为2.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为-24.1℃,7月为0.2℃,多年平均最低为-12.2℃。极端最高气温为1961年6月11日达23.2℃,极端最低气温为1963年12月1日为-33.2℃。楚玛尔河沿站多年平均气温为-6.2℃,极端最高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为-33.9℃。楚玛尔河多年平均流量约每秒8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293立方米,最小流量为0,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2.5亿立方米。6月~10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87.5%,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9月。因楚玛尔河沿水文站距源头约300公里,位置较上,仅控制该河总集水面积44%,故不能完全反映该河水文特征。楚玛尔河沿以下,河流补给除降水与湖泊补给外,还接纳了昆仑山南坡的冰雪融水和较多的地下水,水量渐增大。河口段水深0.9米,水面宽40米,河道平均坡降约0.14%,年平均流量约每秒33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亿余立方米较沱沱河大,三源中水量居第二位。1978年9月中旬,长江江源考察队在楚玛尔河口实测流量为每秒42.5立方米。楚玛尔河主要特点是:河湖相连、河床宽浅、水流散乱、沙滩广布,多风积沙丘,主要接纳昆仑山南坡冰雪融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格拉丹东雪山</p> <p class="ql-block">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约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间。</p><p class="ql-block">卡日曲,本是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它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为4830米。它的源头是5条从山坡切沟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过是一条宽约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东北而流,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卡日曲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公里的峡谷,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p><p class="ql-block"> 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族群众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约古宗列在星宿海之上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玛曲,当地藏族群众叫孔雀河。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著名的星宿海。</p><p class="ql-block"> 星宿海,在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另外,扎陵湖和东边与它相距不远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p> <p class="ql-block">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唐古拉山北麓,经过玉树囊谦县流至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称澜沧江,源区河网密布,汇聚着400多条大小支流。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山为澜沧江上游提供丰沛的水量。南流至云南省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最终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干流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在澜沧江——湄公河4880公里的旅程中,所经地域几乎囊括了世界上除戈壁和沙漠外所有的自然景观和气候带类型,南北纵穿近25个纬度。从青藏高原的平浅河谷,奔向横断山脉深邃的纵向岭谷,再平缓地流过东南亚洪泛平原和三角洲,澜沧江——湄公河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景观和文化。&nbsp;</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致使许多大河由西向东流淌。就像孕育古老灿烂中华文明的长江和黄河,“大江东去”是人们对河流走向最普遍的印象。然而,也有一些大河是向南流的。它们在跨纬线南奔的路上,孕育了东西流向的河流无法比拟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澜沧江就是这样的一条大河。从海拔5200米到200米,从寒带到热带。是中国西南最长的江河,大部分江段在峡谷、高山中穿行。独特的水质加上偏远的地理位置,让澜沧江成为中国最神秘的水域。</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在中国境内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南北纵跨13个纬度,干流长2161公里。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小气候复杂,从北到南表现出从寒带到热带各种气候带特征。在二维平面上看,澜沧江流域两头稍大,中间狭窄,整体呈条带状,形似一个“玉如意”。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剧烈,又十分复杂:上游稍宽的部分,除高大险峻的雪峰外,地势较平缓,河谷还算平浅,海拔多为4000-4500米,山峰可达5500-6000米;“玉如意”的中间部分,是中游横断山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河谷狭窄,河床比降开始变大,山峰高出河床可达3000多米;澜沧江流到下游滇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时,逐渐开阔一些,流域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地势又渐趋平缓。流域内的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与海拔200多米的出境口关累相差了约6500米。</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流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南北物种交流的通道,东西物种阻隔分化的舞台,正是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澜沧江流域发育了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竹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草甸、流石滩、高寒荒漠和湖泊水生植被,涵盖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山灌丛、草甸的完整系列。是一条典型的南向流向河流,随着河流由北向南的流动,所经流域,几乎包括了世界上除戈壁和沙漠以外的所有自然景观和气候类型。</p><p class="ql-block"> 在澜沧江流域内栖息着中国超过1/3以上的动物,汇聚了中国青藏高原、西南两大动物区系的许多种类,哺育了大量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可以说是世界生物资源的宝库。这里珍稀、特有、孑遗生物种类繁多,澜沧江源玉树区域内记录到多种野生动物,涵盖金钱豹、雪豹、赤狐、沙狐、兔狲、石貂、狼、马麝、白唇鹿、马鹿、水鹿、藏原羚、岩羊、藏野驴等等兽类,以及黑颈鹤等近百中鸟类表明澜沧江源区域动物群落丰富,生态系统健康。湄公河流域还栖息着滇金丝猴、亚洲象、绿孔雀、黑颈长尾雉、鼷鹿、长臂猿、蜂猴、灰叶猴、印度野牛以及犀鸟、大理裂腹鱼、巨魾、巨蜥、版纳螈等澜沧江流域内共记录土著鱼类152种,被列入濒危鱼类有13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特有鱼类有60种,其中仅分布于我国境内的有34种,丰富的物种,多彩的文化,国家重点保护和特有物种都栖息在这片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流域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全流域共生活着20多个少数民族,地州级行政区划中半数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澜沧江源区和上游是藏族聚居区,人口中90%以上是藏族,其余还有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在滇西北,还生活着10万藏族人口,他们和西藏藏族虽然保持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但在生活方式、文化特征上已有很大的差异。澜沧江流域内居住的多数是(藏族三大方言:安多、卫藏、康巴)康巴藏族,是一条与康巴人血脉相连的河,还居住着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流域发育了形态多样的生态系统,供养着上千万人口。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对这个独特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到的理解。在人文社会方面,流域区为多民族集聚地区,仅云南段流域内就分布有藏族、傣族、白族、布依族、彝族等16个少数民族,而且其中的傣族、布依族、独龙族均为跨境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习俗风情、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各具特色,历经代代积累,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背境溶为一体,形成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p><p class="ql-block"> 2022.11.16日整理</p> <p class="ql-block">摄影: 文 德 [吉祥月光]</p><p class="ql-block">文字:原文来自百度 以实际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青藏高原三江源流域生态地区</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点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