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60830 下午我们来到被誉为"西北边境第一团"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五团参观。我们踏进展览馆的第一眼看到是一幅中国地图,解说员指着地图上最西北的一颗红五星介绍说这就是一八五团的驻扎地,这时我才明白自己的脚已经踏在中国地图公鸡尾巴尖上了。解说员说这里边境线长达86公里,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茫茫荒漠地,一年四季的大风能把汽车吹翻,冬季零下四五十度,这里还是全球四大蚊区之一。第一批军垦战士来到这里的时候,这片土地上只有一户哈萨克人家。战士们在地上挖个大坑,坑顶上盖上柴草,在坑里面垒上土炕、灶台。住在这样的地窝子里,战士们开始了一手抓抢,一手拿镐,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他们种地就是站岗,放羊就是巡逻。兵团战士几乎全是来自内地的汉人,他们没有一个不思念自己的遥远的家乡。但开始是交通困难,后来是经济困难,再后来是人老了,老得不能上路了,终于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再也没回过家乡。他们在当地生根发芽。他们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转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一八五团,很多兵团二代,甚至三代职工仍然默默耕耘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在共和国的西北边陲构筑了一道永不挪动的生命界碑。听着解说,看着展览,大家渐渐感到,这些兵团战士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再后来当我们看到一块展示板上“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万古荒原中!”的诗句时,许多人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走出展览馆,我看见路边居然有花圃,鲜花盛开,这明显与这里至今仍然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仍然非常艰苦的生活环境不符合,这显然是配合旅游建造的。我非常虔诚地拍下了鲜花盛开的照片,因为我感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反差,想到了我们内地百姓能有鲜花盛开般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怎能忘记守卫在风雪边疆的边防战士?怎能忘记生活在西北边陲的百万兵团职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