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江苏两大古城从亚太地区8个国家的48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其中扬州东关街园宅保护和传承复兴项目,荣获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2016年我曾到扬州东关街一游。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div>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是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运河。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br></div>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全长一百二十公里,因京杭大运河而兴起的扬州城有众多渡口。东关渡口(利津古渡)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渡口临近扬州城东城门和当年最繁华的城市干道东关街。 由于漕运发达,紧靠渡口的东门曾为宋代最繁华的城门之一,它也见证着扬州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兴衰。<br>唐代,扬州有“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 东关古渡牌坊下有一幅面朝运河的铜雕壁画“大运千秋”。铜壁画长28米、高2.5米,再现了隋炀帝下扬州的盛况。<br>唐代扬州是国际性大都市,是海上、陆地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东关的码头上停泊着许多波斯、大食、日本、韩国的商船,外国人往来如织。<br>鉴真东渡日本是从扬州出发的。 从1684到1784的100年间,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都经过扬州并多次在扬州驻跸。<br> 东关古渡对面有一座马可波罗骑马雕像。马可·波罗,1254年9月15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于1324年1月8日逝世。<div>马可波罗被梁启超称为“元代客卿”,他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在扬州做了三年官。马可波罗把西方的文明传到中国,先后代表元政府出使过波斯、印度、安南等地,也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br><div>马可波罗是元朝来到中国的。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br></div></div> <div>2009年复建的城墙和重檐歇山顶门楼,再现了宋代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的雄姿。<br></div>扬州盛于晚唐,东门的历史也要从晚唐说起。据悉,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大批难民逃至江南,扬州城市人口迅速膨胀,达到50万人,城市规模仅次长安、洛阳,居全国第三。唐建中四年(783),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在蜀冈上下建子城与罗城,使扬州形成“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格局。考古专家介绍,东门曾与东水门相依,其位置大体在今古邗沟之南。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因域内官河水浅淤塞,阻滞漕运,盐铁转运使王播开七里港河,绕扬州罗城城南、城东,此处始为东城门外主要渡口。元末,城毁。明嘉靖年间在扬州旧城东侧建新城,设城门七,东曰利津门,俗称东关。江北客商到扬州大多从东关进出,东关便成了盐运、漕运繁华的见证。<br>这座东门城楼虽系新建,但其位置却自唐宋起就一直未变的。 <div>从东关城楼下的城门洞经过,便可以看到,城门洞过道钢化玻璃下面,展现着过去考古发现的历史遗迹。东门遗址在2000年以来的三次考古发掘中,发现唐、五代、北宋、南宋时期的城门遗存叠压关系清晰。<br></div> 这些扬州城留下的残垣断壁和绵延的城墙遗址,都静静地沉睡在钢化玻璃的保护之下,与青苔绿草相伴。 东关城楼下就是东门遗址,东门遗址紧挨着大运河,述说着唐代一来扬州城的悠悠岁月、离合悲欢。<div>如今的东门遗址,基本上属于南宋,但它又是唐朝开始建设的、五代甚至北宋都不断修缮过。作为前线重镇,南宋扬州的东门,修建得比唐、五代、北宋任何一个时期都精心得多。虽然原有形制没有太大变化,但城防设施明显进行了全面加固。<br></div> 东门遗址目前主要发掘出的有南宋初期的瓮城、便门、露道、城壕等遗迹,以及北宋的出城露道等。城墙厚约15米——20米。城门宽6.07米,城墙高约10米。 2000年,扬州在东门遗址附近修建宋城名都,在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东门遗址。当时有关部门已经在遗址上盖了两幢楼。经过考古,人们发现了东门下的铺路砖。于是,拆掉了两幢已经在建的楼房,将东门遗址保护了下来。 在城楼肚子中还有一个“博物馆”:东关历史文化展示馆。 东关街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也是扬州名城文脉显著的体现。走进历史街区,你会恍然回到了百年之前:不施粉黛的青砖小瓦、曲折幽深的明清古巷、街上市井繁华,有很多老字号、老店铺、老房子,汇集了淮扬菜系的各种特色小吃,遍布各种特产。 有码头就有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催生了一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东关街。全长1122米,宽约5米。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 扬州运河文化距今有1200年历史。自大运河开通后,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成为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历经千年积淀,运河古渡和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唐代,扬州有“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 唐代,东关街上邸店林立,而邸店是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这也意味着,唐代的东关街也与今天一样,店铺林立,商业发达。 东关街的繁华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但是其“相貌”却与现在完全不同。据悉,唐时城内官河横贯而过,江潮之水能够进入扬州城内,唐代东关街上有许多桥。 据记载,唐时东关街上有绸缎店、珠宝店、茶叶店、盐号、瓷器店、家具店,最多的是铜镜店。而当时酒楼食肆更多,还有卖“胡饼”的外餐馆。 青砖黛瓦,古色极浓。 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div>四美酱园是百年老字号了。扬州酱菜历史悠久,具有鲜、甜、脆、嫩的四大特点,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历史上扬州曾有三和、四美、五福等老牌酱坊,如今三和、四美合并成“三和四美”一个品牌了。<br></div> 扬州小吃众多,所谓“早上皮包水”,就是喝“早茶”。所谓”晚上水包皮”就是到了晚上扬州人喜欢泡澡堂。<div><br></div> 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几百家,很有历史。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 创立于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品种有香粉、藏香、棒香、香袋等产品。后为清廷贡粉,百姓冠称“宫粉”。1915年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大奖。 <div>理发刀<br></div>扬州三把刀,即闻名的理发刀、厨刀和修脚刀,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 厨刀。<div>扬州的菜刀曾得到乾隆的敇封:天下一品刀。<br></div> 修脚刀。 这是对“刀”进行维护、保养的“磨剪子呢戗菜刀” 修鞋。 扬州长乐客栈主题文化酒店为文物保护建筑,分别由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的逸圃、清末民初盐商华友梅的华氏园,康乾年间,人称“扬州二马”的安徽祁门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业盐于扬州,建街南书屋,以及清代名将李长乐的将军府四处古宅及其他宅院翻建而成,是集历史风貌、传统特色、原生态与时尚休闲于一身的古建筑民居式主题精品酒店。 长乐客栈大堂。 长乐客栈由—“逸圃、街南书屋、华氏园、李长乐故居四部分组成,其中“逸圃”在长乐客栈对面和个园相邻,街南书屋和长乐客栈中间则有廊桥连接。“逸圃、街南书屋、华氏园、李长乐故居、”又是一个个独立的景点 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是清末民初一位钱业经理人的住宅园林,这位经理人叫李松龄,字鹤生,百年以前,他在扬州左卫街(今广陵路)开设了“惠余钱庄”,并在仪征、邵伯设有分号。这幢宅园是宣统二年(1910)他从朱姓手上购得的老屋翻修而成。民国后期此宅曾转换到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颜秀武名下,1962年黑白电影《东进序曲》来此拍过,恰巧此部电影故事又与颜秀武有有关。 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逸圃的大门向南,西部为住宅六进,东部前院为园。进入逸圃,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东部的八角门,上面有两个隶书大字“逸圃”。逸:有安乐,安闲和超过一般的意思;圃:指瓜果菜园地,喻意逸圃是人杰地灵,舒适安逸的家园乐土。 从八角门进入,则“开门见山”,沿东院墙贴壁有一长串假山,上建半亭。 园西为读书楼,为两层小楼。 由西边门进入,迎面是“忠恕堂”,在“忠恕堂”的后面是深深的住宅,现在变成客栈。 街南书屋,位于东关街309号。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管、马曰璐兄弟宅院。因其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书屋东至薛家巷,北至东关街,南至韦家井,西至马坊巷。现存老屋两进,封火墙尤具特色。 街南书屋内有十二景,即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石屋、清响阁、藤花庵、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七峰草亭、梅寮。 <div>街南书屋最负盛名的当数甘泉县令龚鉴所赠太湖巨石,是不加雕琢而具备透、绝、瘦三字之奇的太湖石,因此书屋又被称作"小玲珑山馆"。<br></div>“小玲珑山馆”系雍乾年间扬州杰出的园林建筑之一。马氏兄弟研习经史,俱以名,又致力于刻书、藏书,礼遇文士,多善举义行,被时人敬称“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为“扬州二马”的人文情怀所笼罩,深深吸引着一批文人士子,成为他们在扬州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与诗人程梦星等结社的诗文之会,以小玲珑山馆为最盛。袁枚诗赞:"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20世纪60年代扬州史公祠存有玲珑山石一块,上有阴刻篆书"玉山并立"和"玲珑山馆"方印,2011年复建街南书屋时,此石回归。<div>后来,马氏家族伴随着扬州盐运的衰颓日趋萧条,小玲珑山馆几经转手,最后被黄至筠买了下来,作为别院,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br></div> 马氏兄弟是诗人,又是藏书家,搜求不遗余力。马氏藏书10余万卷,"甲东南"。清廷编纂《四库全书》,献书776种,为南方之最,乾隆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马氏兄弟勤敏好学,工诗,人称"扬州二马", 其人品、诗文、藏书、功绩皆善,人称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儒商之一。 李长乐故居,李长乐故居位于五福巷41号,为同治年间李长乐购建,占地3789.25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房屋80余间。李长乐故居饱经沧桑。扬州市于2008年4月18日前完成住宅、门楼等保留建筑(835平方米)的修缮和复建建筑(约230平方米)的建设,即长乐客栈1号、2号楼。 李长乐(1837-1889)字汉春,盱眙人。因作战骁勇,擢千总,赐花翎,同治四年(1865年)赐黄马褂。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被封为“勤勇大将军”,死后葬于扬州七里甸附近。 青砖小瓦,飞檐翘角,绿柳周垂,静听着流泉拨清韵、古槐弄清风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间间古宅坐落其中,它不声不响地传达着文化的沉淀,让疲劳的旅途者,放下心灵的枷锁,感受到心灵深处被悄然触摸到的宁静,它的美是无疑的。 住在充满浓郁扬州明清风格的古宅中,让每位客人来“长乐”在享受星级酒店的服务的同时品味历史,体味闹市之中的恬静雅致。 东关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div><br></div> 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时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人园林。黄至筠(1770-1838),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两淮盐商“首总”。<div>个园分为北部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迎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便是炎炎夏日,也感到相当清凉。<div>个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br></div></div> <div>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br></div> 春山 材料:石笋<div>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高出墙垣,竹丛中插植有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传达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div> 夏山 材料:太湖石<div>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br></div> 秋山 材料:黄石<br>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br>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山上有三条磴道,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br>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阁,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是全园假山上最大的建筑,庭院最东有石阶可上秋山南峰。阁前"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的楹联为郑燮(郑板桥)所题。 冬山 材料:宣石(雪石)<div>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宣石假山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雪石造山之时,还着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立。<br></div> 清美堂,原为黄家接待一般来客和管家办事之地。内联:竹宜著雨松宜雪; 花可参禅酒可仙,为扬州八怪汪士慎所题。外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汉学堂。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中堂挂有郑板桥所撰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清颂堂是黄家住宅中等级最高的厅堂,用以接待最高级贵宾、家庭祭祀和议事。和其他厅堂不同,这里的屋内没有立柱,也因此显得更加宽敞和亮堂,间接展示了主人家世的显赫。 "壸天自春楼"又名抱山楼,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建在夏秋两座假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 <div>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揽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br></div>亭台楼榭、荷塘游鱼,修竹腊梅,各种珍贵花木遍植院内。 觅句廊有曲廊和小阁数间,是主人寻觅诗句的地方,悬一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华氏园位于斗鸡场2、4号,为清末民初盐商华友梅所建,,东园西宅,住宅较为完整,占地造型像一方官樱园子坐北朝南,有花厅三间,窗明几净,绿池萦绕。 厅的东南以雪石叠山,厅的北面与层楼相接,有假山蹬道逐级上楼,这种建造手法就是明末造园大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所说的“楼山”。 华氏园院内紧靠花厅的假山旁,有一口水井,有消防、灌溉、生活等多种功能。 卢氏盐商住宅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卢宅有五“最”:占地最广、门庭最广、屋宇最多、厅堂最敞、建房时间最长。 “馥园”含谢氏老宅、后花园和粉妆坊三部分,为罕见的住宅、园林、作坊三合一建筑群。。太平天国战乱以后,谢馥春从仙女庙迁回扬州,购得此园。园南小巷瓦匠营亦改称谢家巷。 馥园位于东关街内,是在原谢馥春旧址上改建的谢馥春旅游景区分为“序馆”、“粉黛楼”和“谢馥春馆”三个部分,包括牡丹厅、天香楼、生产示范区、谢氏老宅和香粉铺等。 谢馥春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位于东关街内,是在原谢馥春旧址上改建的。又名馥园千秋粉黛 “千秋粉黛夜花园”通过声乐、舞蹈、器乐、地方曲艺、戏剧小品和造型走秀等各种舞台艺术,再现扬州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女性,演出定位针对市民和游客的需求,主打扬州美女牌。 粉黛楼 冬荣园主人名陆静溪,鲜为人知的是,陆静溪的夫人,系李鸿章侄女,后来陆静溪生下女儿陆英,陆英是后来文学界大名鼎鼎的沈从文的岳母。 汪氏小苑<div>坐落在 扬州 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是今存 扬州 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br></div> 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扬州东关街广储门街。她14岁时被她的赌棍舅舅骗卖到了安徽芜湖的一个妓院,三年后,她遇上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男人——潘赞化(同盟会的成员),1918年张玉良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当时的校长刘海粟挺着压力录取了她。当时对她是妓女身份的偏见,她听从了刘海粟的意见,赴法留学,并且和徐悲鸿成为了同班同学。两年后,她成为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第一位女画家。<div>张玉良是我国旅法最早最著名的女画家、雕塑家,她的油画作品融合中西,气韵生动,雍容华贵,别有趣味。《画魂》是我国著名作家石楠所写的传记,后来这本传记也被拍成了电影,讲述了张玉良的传奇人生,名字叫作《画魂》。</div> 江南一品仲涵公馆(东关街312号),原来是民国银行家胡仲涵故居,现在主营盐商私房菜。 武当行宫。武当行宫因供奉真武大帝,原被称为真武庙。明宣德三年(1428年)知府陈贞在原址上重建,嘉靖时重修,清咸丰三年(1853年)大部分建筑遭战火损毁,光绪时再次重修。 真武庙。明宣德三年知府陈贞建。嘉靖四十三年安徽人耿氏,在该庙立“武当行宫”碣,用以祈雨,始以“武当行宫”名世。后多次重修,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和大殿,面阔均为三间,院内外存有古银杏树三株。据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扬州,且都来此浏览、祈福。 扬州东关街295号是胡仲涵公馆(胡氏宅第),民国年间,胡仲涵曾在南通开设泰龙钱庄,后在上海中南银行内任过经理。胡氏家族多人在台湾开办银行,也是很有影响的。2005年在台湾胡氏后人也专程来扬看望祖上故居。 陶月亭 觅句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