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过春节是中国人乃至整个华人文化圈天经地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万家团圆,欢天喜地,祭祖宗,走亲戚,品美食,搞娱乐,形式多样,缭乱人眼,迸发式地呈现一种特有文化的特殊魅力。</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过春节呢?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过春节呢?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的有趣课题。</p><p class="ql-block">我认为,春节习俗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也与节候有关。</p><p class="ql-block">春节应该形成于农耕时代。</p><p class="ql-block">农耕时代之前,是无以蔽体的天体时代和饱饥不定的采猎时代。春荒,夏暖,秋足,人们在享受了快乐的季节后,要捱过饥寒交迫的酷冬。早期的人类应该像许多动物有冬眠的习惯一样,他们有冬藏的日子。秋天,他们采摘或狩猎来许多食物,饱食之余,收藏于洞窟或巢穴之中,以备天封地冻时裹腹,或者家族甚至部落共同享用。</p><p class="ql-block">到了农耕时代,一年的劳作有了节余,他们就会享受一番了。为了感谢天地的馈赠,就会祭神;为了感谢先辈的恩德,便会祭祖;为了企求来年的合作,便会拜亲访友;为了开年戮力耕作,便会娱乐积力……春节的习俗便渐渐形成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春节时的穿新戴贵,满桌佳肴,待客厚礼,娱乐奇艺,既是喜庆的方仪,也是成果的展示,既是欢愉,也是祈福,既是旧年的回顾,又是新年的展望……</p><p class="ql-block">而之所以这个古老的习俗产生于华夏,是因为这块辽阔的土地最适宜于农耕生活,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而海洋湖河较多的地方,则更注重于人的交往,货物的交换,更依赖于人事,而不仅仅是地力,因而,他们的节俗迥异于华夏的春节。</p><p class="ql-block">春节萌生和盛行于农耕时代,而其影响力则绵延不绝。</p><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纪年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春节依然是华夏同胞最重要的节日。节前的筹备,节中的忙碌,节后的回味,差不多贯穿一岁中的一半光阴。</p><p class="ql-block">岂止于此呢!它还影响到人们的所有生活领域。</p><p class="ql-block">首先,它影响到每一个职业。不仅仅是农户备耕备种,筹划农事;商家在筹资备货,谋划来年的生意;厂主也在技改联络,拓展来年的产销门路;连教师、学生也在规划下一年的教、学事宜……各行各业都以年为单位安排自己的生活。春节,和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并且,中国人,华人,不管身处何地,即使是到了节候正好相反的南半球,也还是按照祖居地的时令习惯过着春节。</p><p class="ql-block">年啊年,中国人的特有身份证明,中国人的精神密码,中国人的自有文明。</p><p class="ql-block">甲辰春节将至,祝朋友们新春吉祥,健康快乐,阖家幸福,万事顺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