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赋

张长宇

<p class="ql-block"> <b>  龙&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赋</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早在中华殷契甲骨文中就有“龙”字。相传在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生帝尧。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而炎帝、黄帝是龙的儿子,中华民族自然就是龙的传人。歌曲《龙的传人》中唱:“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p><p class="ql-block"> 华夏民族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符瑞。龙就是国君,帝王称“真龙天子”。秦始皇号“祖龙”;汉高祖刘邦称“赤龙”。皇帝们的儿孙称“龙子龙孙”;皇帝发脾气称“龙颜大怒”;皇帝死亡称“龙驭宾天”;皇帝上朝地称“龙庭”;皇帝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穿的是“龙袍”。北京故宫,太极殿楼顶四角各有一条飞龙。故宫各大殿有龙柱、龙壁、龙排水口,故宫无处不飞龙。</p><p class="ql-block"> 龙也是英雄、贤相的象征。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自藏形;升则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不少名相、战将都同“龙”字相联。诸葛亮号称“卧龙”;包公称“包龙图”;关羽称“解州老龙”;连关羽使的大刀也称“青龙偃月刀”。三国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字“子龙”;水浒梁山好汉中有“入云龙”、“混江龙”、“九纹龙”等。大将走路称“龙行虎步”;猛将呼叫称“龙吟虎啸”;勇将互战称“龙争虎斗”;地势险要称“龙蟠虎踞”;豪杰辈出之地为“藏龙卧虎”;雄才壮志称“龙骧虎视”。</p><p class="ql-block"> 华夏百姓更崇拜龙。每年阴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春分龙腾天,秋分龙入渊。希望儿子能登上“龙虎榜”,“望子成龙”;希望能给自己女儿找个“乘龙快婿”;希望儿女们的形象能“龙章凤姿”;企业家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个体老板,希望自己能成为“龙头老大”;股市投资者希望自己能成为“龙头股”。</p><p class="ql-block"> 连儒、佛、道三大教也崇拜龙。孔子曾给他的弟子们讲:“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网,游者可以纶;飞者可以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p><p class="ql-block"> 在释迦牟尼佛像底座上大都雕刻金龙。佛语“龙象”,是以龙壮佛的威力。</p><p class="ql-block"> 中华各阶层,各行业,各民族,三大宗教都崇拜龙,于是就有了正月十五挂龙灯;五月端午赛龙舟;凡是节日舞龙灯。还有龙画、龙砚、龙筒、龙壶、龙盘、龙杯、龙碗、龙瓶、龙柜、龙旗、龙杖、龙鼎、龙玺、龙屏风、龙风筝、龙钟、龙脊、龙剑。北京北海及山西大同的九龙壁等。</p><p class="ql-block"> 龙的形象是马的头、鹿的角、兔的眼、牛的耳、蛇的身、鲤鱼的鳞和须、虎的掌、鹰的爪、髟的尾,其背上有八十一个鳞片。龙的形象是多种动物“零件”的优化组合。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各有自己的图腾,而龙的形象是中华各民族图腾的融合,象征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龙成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族徽。</p><p class="ql-block"> 龙上天可腾云驾雾,下海可倒海翻江,变化莫测,气象万千,威力无穷。可横扫国内邪气,可摧毁世界妖风。龙就是中华魂。2024年,中华龙将翻跃于世界,腾飞于宇宙。试问当今世界群雄,谁能阻挡住中华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