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中国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到了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的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连接秦长城,另外,又在秦长城西端修建祁连山东麓至甘肃嘉峪关的长城。明长城从辽宁虎山至甘肃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指的是明长城的金山岭段,横亘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区交界的燕山支脉上,东接司马台长城,西连古北口长城,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p> <p><b>金山岭长城平面图</b></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薊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是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p> <p>金山岭海拔700米,长城依山凭险,蜿蜒曲折、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尤其是此处敌楼密集,构筑精巧,形式多样,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地长城无法媲美的。登上金山岭长城,倾心感受古长城的壮美与雄浑,便可体会一个民族的伟大与豪迈。</p> <p>金山岭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设有障墙、垛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石(墙)、支墙、围战墙等,层层设防,可谓固若金汤。尤其是敌楼密布,一般每100米左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至8米,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楼墩既有方形的,也有扁形、圆形的;楼顶既有平项,也有穹窿顶、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可谓一楼一式。此外,还有长城沿线少见的库房楼。</p> <p><b>各式各样的敌楼</b></p> <p>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被称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p><p><b>障墙</b></p><p>在金山岭长城的陡峭山坡地段,我们能看到在城墙上有横砌的短墙,这就是金山岭长城的一大特色——障墙。“障墙”顾名思义就是象屏障一样的墙,这是保护士兵的一种有效手段。长城的修筑随山就势,遇到山坡陡峭的地段,长城也随之陡峭起来。为了防止士兵暴露和免遭敌方的射伤,就修筑了这些象一层层阶梯的障墙。它就象一道道屏障,为守城士兵提供了藏身之处,有效保护了士兵的安全。在障墙上还设有瞭望孔和射孔,便于观察敌情和阻击进攻之敌。障墙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在一旦敌人攻上墙来,守城士兵可以依据障墙层层据守,阻止敌人沿长城向左右两边扩张。</p> <p><b>文字砖</b></p><p>在金山岭长城最东侧有一段被称为“文字砖长城”的城墙,这段城墙长525.5米,其中大约70%的城砖上都刻有文字,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p> <p><b>金山岭长城文字砖</b></p> <p>其实,明代在明初洪武年间修建南京城墙时,就对建造南京城墙的城砖生产采用了“实名制”。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由这些单位承担建造南京城墙所用城砖的烧制任务。为了确保城砖烧制质量,朝庭要求各地府、州、县的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等基层组织的负责人,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等,均需在砖上留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直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的高质量。</p><p>明代在修建明长城时,在一些地区继续对建造长城的城砖采用“实名制”,对保证长城建造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金山岭长城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保存完好的一个重要原因。</p> <p><b>南京城墙文字砖</b></p> <p><b>挡马石</b></p><p>挡马石,是在长城城墙外向敌方向的山坡上,用石块构筑的乱石障碍地带,用于阻滞敌军骑兵快速接近长城。</p> <p><b>金山岭长城风光</b></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敌楼密集,雄伟壮观。望长城内外,高山峻岭,林海苍茫,天高云舒,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望着这工程量极其浩大的伟大工程,就更加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力量,深信在中国人民面前,这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