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至尊至爱——纪念亲爱的老爸爸110寿辰

格格

<p class="ql-block"><b>我亲爱的老爸爸,好想你!</b></p><p class="ql-block"><b>我想你的身影笑貌、想你的谆谆教诲、想你的不时哼着当年的军歌,还有跑了调的京腔……。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的往事足够让我回忆一辈子!</b></p><p class="ql-block"><b>正月初一是父亲110寿辰。用我直接的感受留下永久的记念。</b></p> <p class="ql-block"><b>终生的军旅,三军的兵!</b></p> <p class="ql-block"><b>父亲是辽宁人。1931年,日本鬼子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东三省。作为“东北流亡学生”的父亲,离开了“辽宁工专”(东北大学前身)来到北京。</b></p><p class="ql-block"><b>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先”→1937年7月在西安参加八路军,后被分配到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1938年初至1945年在新四军坚持抗战→1945年至1949年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b></p><p class="ql-block"><b>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军区任职后勤部付政委、部长→中南空军任职工程部部长→海军航空兵工程部部长→1986年正式离休。</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终生酷爱学习。在家境贫寒的兄弟四人中,爷爷只能供他一人读书。那年的年三十夜由于叔叔不停地哭闹着也要上学,惹得爷爷发火了,抡起巴掌就是一个后脑勺,叔叔的嘴被狠狠嗑在桌角上,滿脸鲜血。父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刻苦读书连跳二级,三年的课程仅用了一年读完。父亲感慨地对我们说,那年头穷人家的孩子想读书是多么地不容易啊!</b></p><p class="ql-block"><b>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地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红旗》杂志、《自然》杂志。</b></p><p class="ql-block"><b>那些发黄的一摞摞的杂志,捆绑成的一卷卷《人民日报》,上面密密麻麻地留下了父亲的学习记号,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么一大堆往哪搁呀,最终在犹豫中被处理了。想想还是有点心疼。</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的遗物包罗万象,其中有许多利用空牙膏盒或肥皂盒、药盒剪的小卡片,点点滴滴地记下了许多小常识。这是父亲在进入90高寿时记忆力大大减退,怕记不住而采用的捷进学习方式。</b></p><p class="ql-block"><b>父亲终生好学,孜孜不倦。</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始终掛念着他的大外孙的成长。卡片中寄托了他的关怀、思念和希望。</b></p> <p class="ql-block"><b>亲爱的爸爸妈妈,能想到吗,你们的宝貝外孙向着自己热爱的大海奔去,並执着的坚持下来。</b></p><p class="ql-block"><b>现在是国家冲浪运动的“老前辈”啦!</b></p> <p class="ql-block"><b>集邮,是我和姐姐从小的爱好。父亲离休后就“配合”我们。他细心沿邮票周围剪下信封,然后泡在清水中。待邮票脱开信壳时清洗邮票的背面胶认,而后贴在玻璃窗上,待凉干后揭下给我们。</b></p><p class="ql-block"><b>当我们忙于工作和自已的小家庭后,已顾不上玩邮票了。可老爸爸仍记以于心地为我们“集邮”。</b></p><p class="ql-block"><b>父亲在九十高龄后丧失了写信的能力,留下了好多沒用过的我给他买的邮票。</b></p> <p class="ql-block"><b>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怎能忘记你的好!</b></p> <p class="ql-block"><b>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调到北京参加了组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工作,那时五岁的我也随父亲去了北京。白天我上幼儿园,晚上父亲带我睡觉。每天晚上父亲都会把上级配给他的奶粉冲一杯给我喝,他自己从来不喝。</b></p><p class="ql-block"><b>三年自然灾害时,有一次父亲下部队,带回家一小包葱油饼。打开纸包,油饼香气扑鼻,我们兄妹五人瞪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父亲,一会儿瞅瞅油饼,惊异地不敢动。父亲笑着捌开油饼分给我们,说着“吃吧,吃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机场空勤灶炊事员为父亲做的早餐,父亲只喝了粥,把油饼带给了我们。炊事员先是一脸纳闷,后来从秘书那得知实情,要为“首长”再做几个,被父亲和蔼地谢绝了!</b></p><p class="ql-block"><b>本世纪之初,年近九十的父亲因患白内障眼病几乎呈失目状况。眼科主任迟迟不肯为他动手术,说是要海军党委的签字的公文。父亲知道后把我们姊妹叫到病床前对主任说:你不要有任何顾虑,就当是给一个普通老百姓治病。我保证我的子女们不会闹事,不给你们添麻烦。父亲当时笑咪咪对主任说这番话的情景,深深刻在我脑海中。</b></p><p class="ql-block"><b>父亲平易近人,居委会干部、菜场售货员,水果鋪店员……都亲切地喚他“老伯伯”。</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的终生伴侣,我亲爱的妈妈去世得太早了。我们姊妹牢牢记住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照顾好爸爸……”,我们都做到了!让父亲度过了愉快温馨的晚年。</b></p> <p class="ql-block"><b>爸爸的遗物箱中,主要是和老战友之间的通信和一些信息文件,竟然还保存着我二十多年前在外地工作时写给他的信。我重新读来,泪流滿面。我多想再和父亲撒娇细语呀。</b></p> <p class="ql-block"><b>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父亲积极配合地方党史办撰写回忆文章。</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和无锡江阴县党史办同志们一起撰稿“江抗”二纵队历史,並凭悼吴焜烈士的墓园和看望赵匡山烈士遗属。</b></p> <p class="ql-block"><b>应老首长谭震林夫人、八路军学兵队战友葛慧敏之约,撰稿纪念老首长文章。</b></p> <p class="ql-block"><b>纪念老首长谭震林有关文章资料。</b></p> <p class="ql-block"><b>撰稿提纲及纪念塘马战斗中牺牲的二位老首长——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b></p> <p class="ql-block"><b>解放战争初,父母亲调入四野。他亲自编写训练教材,亲自授课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b></p> <p class="ql-block"><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应邀为金石家方介堪老人,世袭名中医何时希专家的著书写序。</b></p> <p class="ql-block"><b>历史的回声永存心间。</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百宝箱”,尽显战友情。</b></p> <p class="ql-block"><b>在我眼里,父亲的战友、烈士的遗属是他心中的第一位。</b></p> <p class="ql-block"><b>父母亲的老战友、老首长、老大哥刘飞伯伯去世时,赴南京和“江抗”的战友们合影。</b></p><p class="ql-block"><b>“沙家浜部队”风彩依旧!</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和“江抗”的战友顾定宇和扩军到“江抗”的战友汪贤孝在上海家中。</b></p><p class="ql-block"><b>父亲和“江抗”战友张开荆、王征明攝于江阴炮台。</b></p><p class="ql-block"><b>父亲和解放战争时的部队的战友在赵一曼烈士纪念碑前。</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的老大哥,“江抗”的好战友!</b></p><p class="ql-block"><b>刘飞、戴克林、刘烈人和父亲于1965年3月在苏州。</b></p><p class="ql-block"><b>当年刘飞伯伯朱一阿姨、戴克林伯伯林子明阿姨和我父母张鏖赵珍,重走当年浴血奋战苏南故地,虽然有地方政府出面接待,但所有费用都是自己出的。</b></p><p class="ql-block"><b>此事说给现在的人听,却是难以置信。</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和“江抗”战友陈挺、何克希。</b></p><p class="ql-block"><b>和老首长王必成的夫人、战友陈瑛、和“52团”成立的老搭挡陈挺夫人、战友朱静。</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写给老首长刘飞的夫人、战友朱一的信。字字寄深情。</b></p><p class="ql-block"><b>(结尾提到的林老嫂子是“江抗”战友戴克林的夫人、战友林子明。)</b></p> <p class="ql-block"><b>水仙盛开忆亲人!</b></p> <p class="ql-block"><b>当父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书写能力时,每到新年前便会给战友们纷纷寄出贺年卡。他还细心的在卡片上作下记录。</b></p><p class="ql-block"><b>父母亲惊悉亲蜜战友王于畊在北京病逝,即派我去发电报。父亲几天难过的不言语。</b></p><p class="ql-block"><b>想当年王于畊阿姨在福州工作时,每年临冬都会寄到我们家好多樟州水仙头,还有永春芦柑。</b></p><p class="ql-block"><b>春节前,我们家己是滿屋盛开的水仙花,清香沁人心扉。王阿姨去世后,我每年入冬时都给爸爸买好多水仙头,迎新年忆挚友。</b></p> <p class="ql-block"><b>说来难以置信。</b></p> <p class="ql-block"><b>我的父亲离休后成了我们家的“缝补工”、“医生”,甚至“杂务工。</b></p><p class="ql-block"><b>当我们的衣服、袜子甚至鞋子穿洞了或开线了就会一声声地叫“爸爸,爸爸……”的。</b></p><p class="ql-block"><b>他还学会了针灸和打针,他不仅自我进行臀部肌肉注射,还给妈妈和我们姊妹打针。我领教过,还真不疼。</b></p><p class="ql-block"><b>我姐姐二宁至今保留着父亲用零碎布头给我们姊妹五人每人缝制了一个针线包。</b></p><p class="ql-block"><b>父亲经常用的缠线板是我外婆的遗物。</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参加革命后,带出了他的二个弟弟。如今三位革命老人均己作古。</b></p><p class="ql-block"><b>本世纪之初,三兄弟相聚上海。</b></p><p class="ql-block"><b>2018年夏,我曾去大连看望父亲最小的兄弟——我的五叔,留下了最后的时光。</b></p> <p class="ql-block"><b>举案齐眉,白头偕老。</b></p> <p class="ql-block"><b>终生相爱的父母亲!</b></p> <p class="ql-block"><b>不离不弃、相知相爱于患难之中的父母亲。</b></p> <p class="ql-block"><b>父母亲有着幸福的晚年!</b></p><p class="ql-block"><b>遗憾的是母亲走得太早。只有父亲享受到了子女们在退休后的精心照料。</b></p><p class="ql-block"><b>母亲遗照前的白花是父亲亲手制作的。</b></p><p class="ql-block"><b>他先用铅笔卷起信纸,再从两头向中面挤,成形了皺纸。然后剪成一片片的花瓣形,粘在吃完的雪糕的棒上而做成的。(他是从我们小时候做手工纸花时学来的。)</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生前带领我们兄妹在龙华烈士陵园祭扫母亲。</b></p><p class="ql-block"><b>母亲去世于1996年2月5日,时年76。</b></p><p class="ql-block"><b>父亲仙逝于2012年10月16日,时年97。</b></p><p class="ql-block"><b>于2013年清明,亲爱的父母亲合墓于上海福寿园新四军广场。</b></p> <p class="ql-block"><b>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天堂再相聚。</b></p> <p class="ql-block"><b>妈妈,我们做到了!你临终前嘱咐我们“照顾好爸爸”,“兄弟姐妹要团结”。妈妈,我们都做到了!</b></p> <p class="ql-block"><b>亲爱的父母亲,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教诲难忘!</b></p><p class="ql-block"><b>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全家孩孙沒有辜负你们!</b></p> <p class="ql-block"><b>2012年底,去杭州散心。在西湖边看到有卖棉花糖的,唤起了我对儿时的记忆:父母亲给我买过的呀!</b></p><p class="ql-block"><b>时隔几十年后,再次吃到它。我仰望天空,仿佛看到父母亲相拥的笑脸,我心里在呼喚,“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让我拥有你们,谢谢你们亦拥有我……。”</b></p> <p class="ql-block"><b>永恒的纪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