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妹”

大叶梧桐

<p class="ql-block"> 我的“八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徕卡于之摄影,就如同奔驰于之汽车。在徕卡众多封“神”镜头的中,有一支知名度很高且不是那么昂贵的,那就是“八枚玉”。在360搜索引擎输入“八枚玉”显示有找到相关结果约8,670个,百度为更多,约184,000个,有趣的是,这两个搜索引擎查到的“360百科”和“百度百科”居然一样!</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徕卡是摄影史的皇冠,那么“八枚玉“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八枚玉是一支镜头,是一个工具,但她更是一件艺术品,是那个时代的,而且至今仍有绝对影响力的镜头。世界上有许多仿制徕卡机身和镜头的,但敢“复刻”而且复刻成功的真没有见个。瞄准八枚玉来复刻,不仅需要底气(实力),更需要勇气。</p><p class="ql-block"> 老周是个成功人士(说是老周,其实比我小一轮有多),且为人谦虚低调,对摄影,特别是对器材有独特的爱好的研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和他认识,第一次见面也很有戏剧性,是隔着玻璃面对面通的电话见的面——我到港他出港,是在机场隔着玻璃见到的,众多人中一眼就认准那人就是老周!……</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问老周为什么要复刻八枚玉而不是其他,毕竟徕卡的经典镜头远不止一支八枚玉。八枚玉的焦距通用性强,小巧、美观,在足够小的体积内,做出了足够好的影像素质,不单光学指标优异,人体工程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不选六枚?六枚只有六个镜片,光学素质没有什么特点;七枚又太现代。至于天塞镜头,限于结构影像也是平平。要做就做难度大的,做难事总有收获。“贵、稀少、有一定知名度。这是复刻的前提”,老周如是说。说起徕卡,老周如数家珍,很多人对徕卡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老周是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言谈之间让我这菜鸟受益不少。</p><p class="ql-block"> 确实,在L39系列大行其道的年代,徕卡并没有多大优势,同时代的康太克斯、蔡司都有比徕卡好的产品。后来徕卡公司潜心研究M3。M3的出现,让徕卡登上了旁轴相机的巅峰。而M3的巨大成功,也少不了眼镜版八枚玉的助推。八枚玉是1958年Walter Mandler博士设计定型并申请专利的标志性产品,与M3的结合是徕卡公司从相机制造商到像相机+镜头结合的公司的划时代产品, M3的出现使徕卡相机机身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之后与八枚玉的结合,更是让徕卡公司真正在“相机+镜头”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为了复刻八枚玉,老周做了海量的功课,同时运用他丰富的人脉关系,遍访包括各路徕卡专家、大家以及国内科研院所和院校的光学专家、机械专家、镜头生产厂家,等等等等,从萌生复刻八枚玉到原型镜头出厂经历了三年时间,从玻璃到镜片到镜组,从金属到零件(包括选材),过程中的甜酸苦辣虽未亲身经历,但能想象出来,人生是十月怀胎,老周这是三十六月孕育,历尽千辛万苦,终得宝贝呱呱坠地。我估计,原型镜头交给老周那天,他的心情跟他家丫头出生那天护士抱着给他看时相当。由衷佩服老周的精神、韧劲。是老周的努力,让包括我这样在徕卡边缘游走的爱好者有机会使用以前可望不可及的,现在已经无限接近神镜的镜头。坊间把这枚这枚复刻八枚玉叫“周八枚”,既有高度辨识度,又表达了对老周的敬意,甚好。向老周致敬。</p><p class="ql-block"> 以前曾借朋友的原装八枚玉用过,精湛的制造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周复刻的这颗八枚玉到底能达到怎么样一个水平呢?非常幸运,我拿到了首批500支镜头中的一支,编号自选。曾几何时,私人定制是非常奢华的事情,现在居然这么简单就拥有了私人定制的产品!这意义非同小可,感谢老周!!尽管黑漆版珍稀,也显得高档,但我对银色徕卡情有独钟,自己感觉银色版八枚协调美观,更符合我的审美观。因此,在选择顏色时我毫不犹豫定了银色版。那天顺丰快递送货到门口,迫不及待的让快递小哥直接送上楼,小哥说要打开验货吗?我说不用,顺丰信得过(老周他们连选哪家快递都有考虑)。就这样,老周的“八枚”成了我的“八妹”。然后也学群友的做法,架起手机拍了个开箱视频。层层剥开用泡泡薄膜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装,露出一颗黝黑色的金属盒子,沉淀淀的,这盒子是全铜做的,老周的观点是做就做最好的,包装也不妥协!盒盖上刻着中文“光影镜头实验室”和花体英文“LIGHT LENS LAB”,花体是能多几分艺术感,但这花体字形估计没几个人认识,盖子中间是徕卡summicron八枚玉的对称性双高斯镜片结构图,整个盒子既简洁明了,又美观大方。旋开盖子,那颗凝聚老周小辛等一大批台前幕后工程技术人员心血的银白色的“复刻八枚”便呈现在眼前了,镜头盖上也有一组镜片结构图,揭开盖子,看到的是淡紫色镀膜的镜片泛着幽光,尤如一汪溢流着清水的泉眼。在手心上抛了几下,感觉还真挺有份量,实沉实沉的。</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老周的“复刻八枚”变成了我的“八妹”。捧着“八妹”,感觉真就是爱不释手,哈哈!“八妹”和原厂八枚相比,在外观上已看不出异样(包括字体、顏色),转动对焦环的手感个人感觉已与原厂八枚相当,特别是无限远锁定位,一声轻微的“塔”即可锁定,手指稍往下用点力压下,顺势往回一推即可解锁,单指即可轻松对焦,可谓丝丝入扣,顺滑得令人赞叹不已。八枚粉对“八枚玉”顺滑的对焦手感推崇备至,赞美之词实在是太多,个人认为某君的“……丝绸一般的对焦手感,在按下锁定钮开始发力旋转的一瞬间的那种轻若无物,以及回复到远锁定之前的那一下的水到渠成……”确是表达的十分到位,借用来形容“八妹”的对焦手感也是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测试“八妹”得用徕卡,一切转接都是浮云(有人说转接徕卡都是旁门左道,毕竟复刻的本义不是为转接的。但对于象我等菜鸟,徕卡机身实在太贵,转接不妨是捷径)。正好老友有一台M9,先借来测试一下。先是到楼下草坪试试合焦情况。首先是试黄斑对焦精确度。黄斑对焦是徕卡的一大创举,也是徕卡的精华(之一),最能体现制造(复刻)水平的高低。分别在最近对焦的0.7米、0.8、0.9、1、1.2、1.5、2、3、5、10、∞等每个刻度对焦拍摄一张,同时,为核实拍摄距离是否准确,还专门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实际距离,结果表明标称距离、实际距离和黄斑一致,合焦很准。在电脑上对照照片也证实黄斑对焦确实没有问题。再看看光圈表现如何。从最大光圈F2到最小光圈F16共7档,档位清晰,调整手感甚是流畅,能感觉到滚珠从一个定位点滑到另一个定位点,特别是将到未到时那一丝回应力恰到好处。调焦和光圈调整的手感和我那支“小八”有得一比。</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最大光圈拍些人文街景。最大光圈的成像质量最能反映厂家的实力,大光圈表现好,小光圈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所在城市有一个东南亚最大的骑楼城(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亦叫“骑楼底人行道”),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共有560座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既是5A级景区,同时也是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外景地,在这试镜头可谓得天独厚条件。尽管因疫情原因,大家都宅在家里,街上行人稀少,但喜庆的大红灯笼也是随处可见,正好也检验一下“八妹”对色彩的演绎能力。为真实反映镜头实拍情况,把M9所有设置全部设为“标准”。光圈固定在F2,从最近对焦距离0.7米开始,每个刻度距离都拍了一些。为确保焦点准确,能用取景器对焦的基本上都用取景器对焦,只有几张是估焦拍摄的。试用情况表明,“八妹”的最大光圈的解析度、色彩都让我相当满意!</p><p class="ql-block"> 最大光圈表现令人欣喜。近景的表现出不是一般的清晰,感觉是那种高清晰度照片和柔焦处理之后合成的效果,似“柔中有钢”的清晰。如拍摄3米以外的景物,清晰情况又是另一种韵味。有一张拍的是大约20米开外的两位老人晒太阳的情景,画面安详宁静,老人面部表情细节一清二楚,真没想到最大光圈能拍到这么清晰的照片!依次收缩光圈到F2.8、F4、F5.6、F8、F11,在电脑上放大100%观察,像质边缘分辨率有所提升,中心分辨率平。</p><p class="ql-block">焦外则视对焦距离远近而有比较大的区别,在焦点在最近对焦距离0.7米能获得最明显的焦外效果,对焦在5米以外至无限远时,照片清晰程度有点出人意料!至于色彩,M9+“八妹”的表现也是很有徕卡味(我自己的感觉)。镜头抗逆光能力表现一般,正对强光是有明显的光晕,毕竟是单层镀膜,但画质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正对强光,光晕则不是很明显,既看不到鬼影,画质也没有受到明显下降。再有就是最大光圈的暗角,当然原厂的八枚也有(因手上没有原厂八枚不好比较,印象中还是属于明显级别),个人觉得只要不是对画面亮度均匀性要求特别高,有点暗角还能突出主体。而实际上也没太大影响。</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八妹”拍的照片“立体感”也比较强。所谓“立体‘”,无非是对景深的控制比较出色,这有拍摄技巧问题,更多的是镜头对影像清晰度和景深的控制能力的体现。在河堤上拍摄的几张鲜花的照片,通过画面中心的高清晰与前后景物的虚焦的衬托下,立体的感觉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老周对复刻八枚是慎重的,首先考虑是否还在专利保护期,然后是光学和机械性能必须达到相当水准(据称最大光圈分辨率略高于原版),不能做到这点,复刻也就失去了意义!还有一点是要有特色(现在时髦的叫法是“创新”)。个人觉得,这镜头最大的特色是那颗红宝石。大家知道,徕卡镜头上那颗“红豆”是标志性的定位标识,但那只是一颗塑料粒。为体现自己的特色,老周在世界宝石之都梧州找到了,介于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鲜艳的红刚玉(俗称“红宝石”)来做定位标志物,这种矿物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这种矿物主要用于高级研磨材料,手表和精密机械的轴承材料。这粒红宝石镶嵌在复刻徕卡镜头银白色金属上,竟是如此的煜煜生辉,光彩夺目(在黑漆版上应该更漂亮),大有点睛之笔的效果。确实也比当年康太克斯克T那片工艺陶瓷璀灿多了。还有一点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有意将镜片做大一点点,不给“翻秋”八枚玉的商家有可趁之机!这样的定位无疑是正确的,100%复刻不现实,也没必要。有些指标略有提高,既能显示复刻的水平,也能满足人们对镜头高分辨率的需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镜头的不足之处是一些工艺方面的细节还需要改进,比如无限远锁的边不有倒角,有点划手;第一批镜头滤镜的锣纹有毛刺;镜头盖似太重,还能看到加工时退刀的痕迹,再稍加处理一下就更完美了。从第一批使用者反馈的情况来看,镜头的个体差异还是比较大(一些诸如光圈调节“软硬”问题,光圈卡死等问题已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品控管理。这些问题,老周他们已有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有些问题已解决或正在解决中。此外,建议复刻一枚UV镜片,这枚镜头对于拥有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弄脏甚至因碰撞损伤,有块UV镜片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空气中飘浮着大量的来自饮食油烟的油滴以及其他一些有机类的气溶胶很容易粘在镜片上,很难去除,即使能去除也会留下划痕)。还有,要是能做一支伸缩版的八枚就好了,毕竟还不够薄。</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瑕不掩瑜。复刻八枚是一支达到相当高水准的复制镜头,令人爱不释手。我的试拍是在对徕卡的毛皮认识的体验,希望能看到系统的、有测试数据的实用报告。以下是实拍照片。</p><p class="ql-block"> ( 原文写于 2020.10.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文写于2020年1月20日,这几年,这枚镜一直伴随着我拍了无数照片,其中最多的还是人文照片。这镜头发布后,广泛听取影友意见,一些小毛病也早解决了。赞👍</p> <p class="ql-block">喜庆的红气球。</p><p class="ql-block">Leica M9+35/2(F2)</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三角梅。</p><p class="ql-block">有点暗角,但最大光圈的表现可圈可点:画面中心锐度相当好,焦外虚化过渡自然,蒙胧中仍保持前后空间感,且色彩也充分体现M9的特点,自然而艳丽。</p><p class="ql-block">Leica M9+35/2(F2)</p> <p class="ql-block">快餐店的小美女。</p><p class="ql-block">大范围暗调环境,小美女深绿色工作服的质感表现很好,脸部肤色自然。</p><p class="ql-block">Leica M9+35/2(F2)</p> <p class="ql-block">忧郁的小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现圣光。</p><p class="ql-block">这是八枚结构的镜组,逆光时在特定角度容易出现圣光。除非特定内容需要,一般都要避免。</p><p class="ql-block">Leica M9+35/2(F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