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 陈云龙,翟晓磊</p><p class="ql-block">来源 | 中国电化教育</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家发展必须抓住数字化发展趋势,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使数字文明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教育数字化内涵界定和国际已有做法的基础上,强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剖析,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0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b></p> <p class="ql-block">在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系列研究之前,作者认为首先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概念进行界定。近来,以技术推进的数字化转型被频繁提及,但是,仅就作者现有了解的信息来看,当前对数字化转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英文文献中将“数字化转型”称为“Being Digital”“Digital Transformations”“Digitalisation”“Digital Shift”。有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有两种范式:一是组织变革范式。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和转型两个层面,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一种可持续的动态革新过程,通过人、技术和文化深入协调一致的转变,优化转变战略方向、价值主张等的过程;二是要素融合范式。这种观点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将数字技术引入教学、学习、评价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从而引发教育变革。总体来看,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既不是数字化和转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一种静态融合过程。</p> <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因此,本研究将教育数字化转型视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技术和数据的创新应用,实现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领域的全面数字化,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高质量教育数字化体系,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就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而言应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遵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明确清晰的发展动力,以数据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做到数据创新应用。三是锚定确定的发展目标,以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要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02 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机遇</b></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教育领域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数字化应用的建议。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统筹在数字中国建设之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等各个层面系统推进的教育数字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一,夯实数字底座,建设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领域,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明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方向是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p> <p class="ql-block">第二,创新资源和服务供给,推动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了教育大数据供给和应用,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利用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对教育资源提出了导向正确、科学专业、覆盖广泛等具体要求,期望实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第三,提升数字素养,着力构建数字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11月,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按照数字时代的要求,提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提高劳动者数字技能,促进数字人才发展。展望2035年,要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全力支持。</p><p class="ql-block">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迫使部分教学活动由线下转移至线上,技术在其中起到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教育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教育数字化在一些地方可能导致加剧公平和效率问题,教育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问题等,这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03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探索</b></p> <p class="ql-block">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着力推进的工作,推动着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本文限于篇幅要求,仅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美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历程。1994年,美国教育部成立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OET),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国家教育技术政策,确立如何利用技术改变教与学以及使K-12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该机构截止到2022年7月,连续发布了六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该系列规划具有如下特征。</p> <p class="ql-block"><b>(一)基于学习目标建设强大而全面的基础设施</b></p><p class="ql-block">美国提出现代“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实质上是“数字使用鸿沟(Digital Use Divide)”,是从学校和家庭中能够使用互联网和设备的学生与无法使用学生之间的差距,转变为以主动的、创新的使用技术支持学习的学习者与被动的、以内容消费为主使用技术的学习者之间的差距。为了缩小“数字使用鸿沟”,要求基于学习目标来建设基础设施,一方面,美国政府聚焦于提高硬件设施和网络连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配置,致力于提供可访问性和连通性的资源和设备,将技术使用的标准定为可负担性、可靠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要确保所有学生都理解如何利用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创造性的终身学习,将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定位为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期望,把基础设施组成分为无处不在的网络、强大的学习工具、高质量的数字学习内容、使用政策指导等。</p> <p class="ql-block"><b>(二)开发互联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b></p><p class="ql-block">专业的教育者是改变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美国认为对教师来说加强和提升专业发展与有效教学、问责机制同样重要。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就是塑造了一种新的互联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有效的教育者,提高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整个教育系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互联教学模式将教学看作一种团队活动,相互联接的教育者团队取代了单独的实践者,教师不再局限于只与他们学校里的其他教师合作,而是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形成持续、协作的在线专业学习社区;另一方面,互联教学模式将教师、学生、专业内容、资源和系统相联系,创建、管理和评估学生校内外的参与和相关的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b>(三)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驱动学习模式</b></p><p class="ql-block">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系统提出巨大挑战,需要利用技术来创造吸引人的、相关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或课堂,它必须是终身的并可按需提供。建立技术驱动学习模式,要求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可参与的学习经验。该模型要求关注教什么以及如何教,以匹配学什么、如何学习、在哪里学习和何时学习,以及谁需要学习,激励所有学生,无论背景、语言或是否残疾,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增强学习能动性。</p> <p class="ql-block"><b>(四)将嵌入式评价融入学习过程</b></p><p class="ql-block">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技术赋能的评价可以提供更完整、更细致的学生需求、兴趣和能力的图景,以便促进个性化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指出,对评价来说知道评价是什么很简单,但是明确什么对评价来说最有价值才是关键。技术赋能的评价是通过交流学习进展中的数据并向教育工作者、学校、地区、州和国家提供见解来支持学习和教学方面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并将这些评价嵌入到数字学习活动中,避免学习过程中断。“通过嵌入式评价,教育者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证据,并通过学习监控提供接近实时的反馈,以便随时可以采取行动。家庭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孩子在上学期间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习”。嵌入式评价直接融入到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中,这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看不见的、伴随性的,由技术驱动,被嵌入在常规的课堂活动中,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评价中,国家数据系统通常提供宏观解决方案,学校管理系统提供微观解决方案,嵌入式评价生成的学生数据创建具体解决方案。</p> <p class="ql-block">(<b>五)通过设立愿景来增强领导能力</b></p><p class="ql-block">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一个共识,即技术本身并不能改变学习,而是技术有助于实现变革性的学习。为了使学习和教学发生系统性的变化,美国提出教育领导者要创建一个共同的愿景,即如何用技术最大化地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各州、地区、大学和各级学校之间建立明确的战略规划,明确可用的需求和资源,将愿景转化为行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转向技术支持的学习意味着领导者需要进行特定技能和能力的转变,教育领导者要了解所有利益相关者团体,包括学生、教育工作者、家庭、技术人员、社区、文化机构和其他相关组织,确保他们成为愿景的一部分,创造一种信任和创新的文化;“教育领导者要享有基础设施开发和维护的所有权,并通过长期性、可持续性的具体规划和财务管理来进行保障”;教育领导者利用技术工具与学校内外的人进行沟通,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教育领导者有可持续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学校内外的合作关系;教育领导者基于教育创新集群模式建立有凝聚力的实践社区,以创造良性循环,分享使用教育技术的最新研究和有效实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04 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议</b></p> <p class="ql-block">有学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至少包含四个子系统,用通俗的话说,这四个子系统就是“路、车、货、驾驶员”:“路”是教育数字化实施的硬件设施;“车”是教育数字化实施的软件平台(如各类教学与学习平台、数据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等);“货”是教育数字化实施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和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或学科专题网站等);“驾驶员”是教育数字化中的人,包括教师、学生、校长及各级教育管理者。基于这些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路”和“货”方面建设已经比较完备,但是对于“车”和“驾驶员”方面的发展,本文在参考借鉴国外探索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整体规划及“车”和“驾驶员”的发展提出建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加强规划引领,与时俱进,绘制教育数字化转型远景蓝图</b></p> <p class="ql-block">一是要在国家层面,确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统一基本要求,并在执行落实的基础上,持续更新。在国家层面编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对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统一要求,也是基本保底要求,引领全国教育数字化均衡发展,消除地区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这样的规划既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持续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又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升级,适应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二是要针对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制定系列配套措施,确保国家政策文件落实落地。在国家层面出台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以后,应就规划中涉及的数字化基础硬件(包含网络、终端等)、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学平台及工具、数字化学习平台及工具、数字化治理平台及工具,以及数字素养、学习、评估等等方面,同步或持续发布与之配套的措施,确保政策执行到位。</p> <p class="ql-block">三是要发挥地方主动积极性,因地制宜创造性实施,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各地发展特色不一样,有的地方差异还比较大,应确保各地在完成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规定动作”以外,鼓励并倡导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创造性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多做一些“自选动作”,满足当地教育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各地探索出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国家层面,持续组织案例征集和宣传推广工作,在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形成以在国家保底要求基础上,各地创造创新转化发展、特色经验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和谐生态局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把握规律航向,科学研制,围绕教育全要素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b></p> <p class="ql-block">一是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把握育人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二是要推进“三全育人”,把握教育规律,实现教育全要素的数字化。要系统规划,全方位考虑,从网络、电脑、资源,从课程、教材、教学、学习、评价、管理,以及学生、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等等,将涉及教育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学习、生活、生产提出的要求,满足数字化生存的需要,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p> <p class="ql-block">三是要有序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和教育数字化治理,有效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将若干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珍珠串成项链”,将教育资源数字化,集中打造智慧教育品牌,已经形成高质量、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满足了当前抗疫、“双减”等线上教学的需要,并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共享,专门推送,实现教育公平,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接下来,应对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用数据说话,探索教育数字化治理新范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四是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开展大规模应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有巨大的制度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国智慧教育体系国家、省、市、县、学校五级平台建设中,广泛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应用,建立教育资源数字化和教育数字化治理的中国标准,形成中国方案,为数字时代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发挥数据价值,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教育数字化</b></p> <p class="ql-block">一是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具有规模效应,可复制、可重复使用,且同质性低。从供给侧来看,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党和国家的教育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发展实践,将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发挥数据的价值,要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处理能力,推动各领域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释放数据红利。</p> <p class="ql-block">二是加快数据要素全过程流通。加快制定数据要素共享和流通制度,培育教育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规范数据交易管理,培育发展数据平台,提升数据效率。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和保护,营造安全有序的流通环境。</p> <p class="ql-block">三是创新数据要素开发使用机制。立足需求和使用,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建立多样的数据开发使用政策。深挖数据价值,推动数据服务的专业化和定制化,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促进数据与场景相融合,实时监控数据变化和趋势,满足教育领域的需求,推进数据集中管理和依法有序的加工利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应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精准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b></p> <p class="ql-block">一是要研发数字化教学工具,使技术赋能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教学工具就是“车”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了好用管用的“车”,教师就可以将“货”通过“路”运送到目的地,满足教学的需要。要开发好数字化教学工具,这样的教学工具,可以将课程、教材、资源、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集成在一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特长,重新组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将单纯地教平台上的资源,变成用平台上的资源教,满足每一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使技术赋能教学成为可能。</p> <p class="ql-block">二是要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使数字化教学有了实现的依据。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驾驶员”,这样的“驾驶员”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货”,用管用的“车”将“货”运送给学生。“货”的适切度以及能否安全送达,取决于“驾驶员”的素养。因此,要对教师进行数字化素养培训,使其具有满满的数字化意识,具有必备的数字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能力,并随着数字化教学工具的迭代升级,持续提升数字素养,满足数字化教学的需要,使数字化教学有了实现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三是要善于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使精准教学得以实现。应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数据就有了沉淀,再与学生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所沉淀的数据进行联通,教师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数据理解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学习挑战,教师做出决策判断,根据学生的独特需求,为学生“私人订制”学习计划,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更加精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精准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变革</b></p> <p class="ql-block">一是要研发数字化学习工具,做到好用管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另一种“车”,学生用这样的“车”,将自己选好的适应自己个性化需要的“货”运到自己的仓库,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学生自己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要与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工具进行联通,教师对于共性的和个性的教学要求都能抵达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学生应用好用管用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按照老师的要求或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选取适合的资源进行学习,从单纯地学平台上的资源,变成用平台上的资源学,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二是要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实现精准学习。发挥学生数字化“原住民”的优势,通过系统培训和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探索,熟练掌握数字化学习工具,并广泛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学习,成为技术过硬的数字化学习“驾驶员”。学生在数字化学习工具中的学习,所有的学习数据都得到了沉淀,学生数字化学习工具内的数据与教师数字化教学工具内的数据联通,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每位学生都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在群体中的状况,以及在每一门学科中知识的掌握与素养的发展情况,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学习发展的方向,精准定位;另外,数字化学习平台还可以根据大数据的研判,自适应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以满足精准学习的需要。学生还可以用这个工具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义学习进度,形成自己的学习仪表盘,开展个性化学习。</p> <p class="ql-block">三是要关注数字素养培养,提升综合素质。“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数字素养包含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等。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通过数字化教育,不仅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还要将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协作和多媒体交流等共通素养全都融入各学科教育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数字时代对人才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六)应用数字化分析工具,进行精准管理,实现治理方式变革</b></p> <p class="ql-block">一是描绘数字化发展愿景,增强数字化领导力。数字化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发展成就、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改善学校的治理、增加社会和家庭参与学生教育的效度,校长要围绕数字社会中学校的发展,应用数字化的方法系统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并组织实施,实现教育变革。</p> <p class="ql-block">二是研发数字化分析工具,伴随式形成数据。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设计教育管理工具,采用嵌入式形成伴随数据,研制科学的数据模型,基于集成的数据形成决策建议,并能“一键触发”,分层推送、分级处置。</p> <p class="ql-block">三是贯通联结数据流协议,集成数据动态势能。通过数据协议,将教师教学数据、学生学习数据、校长管理数据,以及与教育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联通,集成数据系统,将静态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动态的数据发展势能。</p> <p class="ql-block">四是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培养时代新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要发挥数字化的优势,服务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数字技术,发挥数据集成优势,基于数据引导并提升教师精准教学的素养,指导并形成学生精准学习的本领,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态势、科学决策教育发展的举措,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文章来源:陈云龙,翟晓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构想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2,No.431(12):101-106.</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