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行——十八月潭寻秋(一)

澄江如练(聊免)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至6日去了四川的大巴山和陕西的秦岭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景点。大巴山的景区是光雾山,景点去了十八月潭和天下红叶第一山——米仓山;秦岭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最美秋色,还有“中国最美乡村”留坝、“最美乡村公路”高江路、“油画森林”龙头山 和汉人老家“汉中”等。因此,把这次旅行叫“秦巴行”。</p>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是行程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来到十八月潭。进口处旁边有一条沟,沟里的石头都裸露出来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横七竖八很不情愿的躺在沟底。这些石头不知何年何月给山洪冲到这里。秋天的水干涸,沟里的水流得快,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这些水就流进了3.5公里的珍珠沟。</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意思是:最好的德行如同大地上的水。水能使万物获益而无所争,它可以安处大家都厌恶的卑下之地。卑下之地应是江河湖海等低的地方。文人墨客写水的诗词歌赋大有其在。唐王维就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水往低处流,就是悬崖峭壁它都义无反故,这就有了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当它流到潭里,便有了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水流到湖里,北宋杨万里就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水流进了大海这气势磅礴的景观,王之焕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李白又写出了豪放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文人墨客写水的还有许许多多,这只是撷取点点罢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身边这些不起眼的水,它流进珍珠沟又怎样呢?又有什么样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十八月潭顾名有十八个潭。水顺着山势往下流 ,流到洼地就形成潭;碰到斜坡和断崖的地方形成瀑布。</p><p class="ql-block"> 水顺着山势往下流,坡缓石头挡道时,就顺坡奔腾而下,撞击石头,水花飞溅,像飞起的珍珠,水声哗啦啦作响;遇到断崖的地方,水流毫不犹豫往前冲,形成飞流直下的壮观景像,水珠晶莹耀眼,飞起来像天空抛洒珠子,掉下来像在下雨,水声轰鸣响彻山涧。婚纱瀑布在十八月潭最有特色的,海拔1400米,瀑布高70多米,上宽40多米,下宽近百米。瀑布分两级,第一级宽约30多米,,流经一小潭后再流向凸凹不平的花岗岩石坡,然后就飞泻下,形成40多米高的瀑布。这瀑布看上去像是了新娘的婚纱,白色而又有点透明很有气派。</p> <p class="ql-block">婚纱瀑布</p> <p class="ql-block">  秋天雨水量少,沟里露出了一块块石头,有大有小的。有些游客在石堆上休憩和拍照,石堆上还有些树,叶子也是有颜色的。这里地势稍高,那些形如巨兽的大石头让水冲到这里给挡住了,一块压一块给堆起一个石堆。这么大的石头应是雨季山洪暴发时冲过的 ,不知经过多少年石头才冲到这里。这些硕大的石头已经没有了棱角。水流就是一台打磨机,把石头磨得光光的滑滑的。</p><p class="ql-block"> 在火红的年代里有句经典的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估计这句话是出自这种自然现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在珍珠沟里流淌,养育着山上的植物。光雾山山峦叠嶂,绵延起伏,绵亘不断。秋风抚慰着大山,山上的树林已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从一年都看到绿色的地方,来到这七彩缤纷的山林,这美景就是视觉的盛宴。唐刘禹锡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不只是诗人喜爱秋天,还有更多的人也是喜欢秋天。人们赞美着秋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碧云天,黄叶地;“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这些诗句不再一一枚举。</p><p class="ql-block"> 珍珠沟里满眼秋色,不过比起夏天的枝繁叶茂,现在山上树已删繁就简,露出灰褐色带有浅绿色斑点的身躯,有的清秀挺拔,笔直向上;有的横斜伸展,婀娜多姿;有的姿态奇异,如在轻歌曼舞。透过树林欣赏的是它们身上的色彩斑斓的“服装”——红、黄、绿、青和紫;红的如火,深红的发紫,黄的耀眼,青的带黄,绿的深绿。每座山好像就是一个舞台,树就是演员,树叶就是它的“服装”,它们在表演着不同的节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七彩缤纷的树林中, 最吸引人的是杉树,一身黄色的绒装,树身挺拔笔直,不畏风霜雨雪,弯曲上扬的树枝,好像是经过磨难后还积极向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树叶枯黄了,再让秋风吹几遍,它们就会潇潇洒洒的飞下来掉在地上,也不用“黛玉葬花”人笑痴,让尘土埋在地下,“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许会飞到水潭里顺流而下,沉到水底化作污泥,滋养着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许会随风飘荡,落在色彩缤纷的山头,在青山上埋下“忠骨”。</p> <p class="ql-block">  沟边的的小树,树叶有深红、紫红、黄色、绿色和褐色,枝条向潭里伸展,有的还有些叶子,有的已光秃秃的,留在枝头上的还不忍离去,还依恋着枝条。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飘浮在潭里。</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拿着照相机对着树叶拍照时,一只小虫扑到了树叶上,它飞进了我的视野里,闯进了镜头,我毫不犹豫按下快门,让它留在了相机里!这时想起了孔子“蚂蚱故事”中的“三季人”。“夏虫不可语冰”,这树叶和小虫都是春天生,夏天长,秋天离的,冰天雪地的风景是看不到了!小虫依恋着叶子,作最后的诀别,过了秋天它们又到了下一个轮回,“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p> <p class="ql-block">  秋天,”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无边落木萧萧下”。</p> <p class="ql-block">  珍珠沟的水最后流到这里,它是那么的平静、安逸和低调,像一幅水帘子挂在那里。在沟里奔腾跳跃不见了,那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的水声消失了,那飞珠溅玉的水花凋谢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它滋养了层林尽染和色彩斑斓的树林,一个山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带不走这美图,只有静静的悄悄的流走了!</p><p class="ql-block"> 水不会争高,它不居庙堂之上,而在庙堂之下。它还是往下流,流到水潭小溪大河和大海,去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谢谢阅读!</p><p class="ql-block"> 欢迎分享和转发!</p><p class="ql-block">摄影:澄江如练</p><p class="ql-block">文字:澄江如练</p><p class="ql-block"> 2024.2.8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