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陶然亭和六十六中 今年春节在北京过的。期间和孩子一起去了趟陶然亭公园和北京第六十六中学。

榴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 、陶然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陶然亭是我的出生地。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我在这里出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我出生在陶然亭地区。那时候这里没有公园。只是一片有台(名为窑台),有亭(即陶然亭),有水(两片洼地积蓄了不少水,长了很多芦苇。)的地方。比较荒凉。但是陶然亭地区因为有革命烈士高君雨和石萍梅的墓地。使它的名气增加了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然亭地区还有一处墓碑也很有名。这就是前清状元洪均的小妾,知名妓女赛金花的墓碑。我印象赛金花墓碑高两米宽半米。黑底金字非常漂亮。据说为齐白石所书。小时候经常有人参观墓地,墓碑。有老先生讲解墓碑的含义和赛金花的人生。我们虽然不明白,只是觉得讲的人很激动,讲的故事很生动。只可惜墓碑可能在文革中被当做四旧毁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空旷、荒凉、人烟稀少,陶然亭成为一部分戏剧演员遛嗓子的地方。每天清晨都会有男男女女的演员在这里遛嗓子。“咿、咿、咿、咿、咿!呀、呀、呀、呀、呀!”清脆悦耳。传的很远。常把我从清晨的睡梦中喊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空旷、荒凉、人烟稀少,陶然亭也是放风筝的好地方。尤其秋天,秋高气爽,大人小孩都到这里放风筝。天空中龙飞凤舞,蝶舞鹰游,很是好看。放的人和看的人都很开心。最常见的风筝是沙燕和屁帘。</span></p> <p class="ql-block"><b>沙燕</b></p> <p class="ql-block"><b>屁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人放沙燕,小孩放屁帘。这是最普通,最经济,最大众的风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然亭虽然荒凉但是它不是旷野荒郊。它在北京城里。背靠永定门到右安门的一段城墙。城墙大约有五、六米高。宽可以跑汽车。城墙上面长满了野草和灌木。有很多酸枣树。为了能到城墙上面摘酸枣。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沿着成砖往上攀登。慢慢的一点一点就能爬上去。看到城墙上许多的酸枣树上长满了酸枣特别高兴。大把、大把的摘了往兜里装。直到有一次在摘酸枣的时候看到一条黑红条纹的蝮蛇瞪着眼睛在朝我们看。一下子吓坏了。不敢动了。然后就慢慢的往后退,离开了蛇。赶紧从城墙上下来。以后就再也不敢爬城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以后城墙都拆了。修了北京的二环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五二陶然亭开始修建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前的某一天下午。上小学的我们刚下课。就见校园里一阵骚动。同学们纷纷往校外跑。我被裹挟着和大家一起跑。大约十几分钟从学校跑到陶然亭。只见一伙人正在向陶然亭走来。中间一位像是首长正在和大家边说边走。有高年级的同学喊:是“周恩来”!于是同学们一下子围过去看周恩来。有几个大同学纷纷摘下校徽往周恩来跟前送。都被跟随他的人拦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听人们说周恩来是看望高君雨和石评梅的墓地。也看看陶然亭的现状。因为陶然亭荒凉、人少,是他和很多革命者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经常聚集、商讨革命事业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后来陶然亭地区开始修建公园。把湖里的水排干。挖湖扩展并把挖出来的土堆成小山。在山上种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建公园,我们就不能在陶然亭住了。政府安排我们住到了双槐树地区。从此我们就告别了陶然亭。住家地也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再来陶然亭已经完全没有了童年、少年时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北京第六十六中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九年北京和平解放。我七岁,本该是上学的年龄。但是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学校不能正常招生。我也没能上学。一九五零年我上小学。一九五六年我上中学。学校就是六十六中。因为他离我们家住的双槐树街最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六十六中学读书六年,初、高中连读。 同在一起读书的同学有:</span><b style="font-size:22px;">李祖振、李泰基、董尚贵、顾建实、陈振庄、范崇正、扁桃(外号,名字忘了)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学初、高中六年,平平常常。同学关系也一般般。只有范崇正,陈振庄两个交流比较多。范崇正后来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陈振庄考取了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后来都失去了联系。到现在我的小学,中学同学竟然没有一个有联系的。真的是遗憾终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二的时候有一堂课使我终身难忘。那是一堂音乐课。上课的时候老师带着一台留声机。并且说今天我们上一堂音乐欣赏课。然后打开留声机放音乐。慢慢的一种深沉、柔美、悠扬婉转的琴声飘了出来。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师介绍说: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创作的。然后老师又讲关于阿炳的故事。我听的非常专注。那一年我十五岁。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首歌曲让我如此震撼和感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深沉、委婉、压抑、奋挣,都难以尽数。从此我记住了这首曲子-《二泉映月》。每当听到它的时候心里总是说不出的感动。同时也记住了瞎子阿炳和我们的女音乐老师-张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高中部分同学</p> <p class="ql-block">小学、李泰基和刘连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这篇稿子是去年在北京过春节的时候写的。现在一年过去了稿子还是原样,丝毫没有进展。人老了就这样了,拖拖拉拉,能做点事就不容易了。想要做的更好那就难了。先这样了结一下发出去,以后有了精力再完善吧。总不能再拖一年啊!</p><p class="ql-block">草于2023年春节期间,暂结于2024年春节前两天。</p>